•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他们的高考故事丨从工人到民办大学创建者的身份逆袭
  • 他们的高考故事丨从工人到民办大学创建者的身份逆袭

    时间:2017-06-08 20:59:47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6月8日讯 每个人的命运都离不开时代洪流的裹挟,对于那些在恢复高考初期就考进大学的人来说,高考无疑是让他们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节点。

    现如今的夏季亭,身份可以用一长串的名称来描述: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而在40年前,他只不过是山东省德州市的一名服装厂的工人,那年他才17岁。正是因为高考,才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逆袭。

    两套试卷助他走入山东师范大学

    1976年12月,夏季亭刚上德州一中高二。但是,他决定退学去当地的一个服装厂做工人,负责生产统计、业务会计。

    退学赴工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学,更不是因为他学习不好。实际上,他在初中阶段,时值邓小平第一次复出,进行“治理整顿”,教育战线出现了抓教育质量的新局面。他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数、理、化成绩很突出。这得益于当时他的班主任老师任像忠,在那个文化大革命尾声的年代里,许多老师并不认真教学,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任老师一直非常严格地要求他们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上了高中之后,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环境中,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好。在德州地区庆祝粉碎“四人邦”大会上,他还代表全区学生做了激昂的发言,但学校的学习风气依旧。学生们经常停课下乡送肥,有的老师甚至经常回家种地。这让夏季亭感到上学的无聊,他退学了。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是山东省自己出题全省考试,这让夏季亭看到了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做了工厂管理者的夏季亭工作非常忙,工厂的活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来说已经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去复习功课,实际上,他也没有时间学习高中课程,此前,满打满算他上了不到一年高中。就凭着在初中打下的那点家底,他参加了高考,当时报的专业是兰州大学的激光专业,他想投身国防建设事业。但是,只有一年高中学习经历的他名落孙山。

    正在他不甘心又不知所措之际,一位老师的帮助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德州一中的团委书记崔老师得知他参加高考的事情后,给了他两套1977年全国各省高考的卷子,一套地理、一套历史。凭着这两套试卷,以及初中的底子,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时过40年,他依然清楚地记着那几组改变他人生的数字:历史87,地理85,政治72,语文56,数学28.8,总分328.8。

    填报志愿时,或许是受做过小学教师的母亲影响,他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将来做个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夏季亭觉得,他两次高考,全国录取率只有5%、7%,而40年后的今天,全国高考录取率达75%以上。夏季亭认为,这个变化最有力的说明了国家经济、高等教育的发展,他也衷心地为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感到高兴。

    潜心学术研究的大学生

    1978年的10月份,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夏季亭在没有父母、姐妹陪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坐火车从德州来到济南上大学。他所有的东西,就是一个十几斤重的大木头箱子以及几件衣服。

    彼时的山东师范大学,处在城市的边缘,南侧如今经十路以南的地方都是一片荒野,东侧如今的山师东路也是荒芜一片。十年文革积攒下来的学生,让他的同学构成复杂而多样,两个班80个同学中,有工人、农民、小学民办教师……。学生的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最大的35岁——已经为人父母了,18岁的夏季亭在同学中算是比较小的。

    但是,这批学生的共同点就是学习很刻苦。夏季亭经常从图书馆借一大堆书,抱回宿舍阅读。他把自己的学习兴趣放在世界现代史上,这是受入学时王春良老师所做的一次学术报告会的影响,王老师认为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是我国的历史研究还没有跟上,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没有体现,这给夏季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决定把世界现代史作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向。当大家还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他就已经开始自学现代史了。

    到大二时,他有一次看到《世界史研究动态》上发表了一位学者薛龙根的文章《苏芬战争是非正义的》。根据夏季亭自己掌握的史料,他认为此篇文章在观念、研究方法和占有材料等方面有失偏颇。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动笔写了一篇《苏芬战争是非正义的吗?——与薛龙根同志商榷》,没想到,杂志社竟然把他的文章刊发出来。这是当时全国历史专业在校大学生第一次在全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一时间,他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名声鹊起,并带动了全国历史专业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讨论的热潮。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那个发表他文章的世界历史编辑部编辑余昌楷老师,这种不看身份、只重成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激发了一名大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热情。

    此后,夏季亭在王春良老师的鼓励下,在山师学报上发表了《十月革命加速一战结束吗》的学术文章,该文章被《新华文摘》刊载;此后,他的毕业论文《重评道威斯计划》在山师学报发表后也被《新华文摘》刊载。这些创新成果是对几十年来教科书结论的否定,这对于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给予他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从事学术研究的激励。

    四年的大学时光,让他深受其益。他培养起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认识到如果有好的老师启发、激励,学生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就有所建树。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创业,从工人到大学创办者的逆袭

    夏季亭属鼠,依照西人星座的观点:鼠年生的人性格好动、明朗、乐观,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适应;让他人具有好感,因此也能得到他人相助。

    1982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夏季亭就以每六年一个挪步地转换着人生:在德州行署工作了六年,成为当时行署机关最年轻的科长,就在仕途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德州师院当起了老师;六年老师生涯得心应手,著述颇丰,他却又辞职到济南一省直机关的报社做起了记者;又是六年记者、副总编辑锤炼出一个“报人”,他却又做起了民办高校。而此后,他再也不能挪步,这是他一生的事业了。

    1998年,夏季亭看到当时山东省有20万的“落榜生”,巨大的需求与国办高校的供给形成了巨大反差,虽然手中没有钱,但他看到了创办民办大学的必要,他提出的口号就是“圆落榜生的大学梦”。

    三个月的时间,他从跑各种各样的批文到招人、租赁校舍、购买各种物品……第一炮打响了,竟然来了4000多学生报名,创造了当时全国民办高校招生的奇迹。但学校能提供的上学机会有限,最后只招收了720人, 英才学院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报纸上登广告不再招生的民办高校。

    学生招进来了,他却累倒了,心脏早博住进了医院。学生入校后,他“偷”着从医院里溜出来,看到欣欣向荣的学校,他没有喜悦,他对人说:他感到的是责任。

    在山东的民校中,英才办学不是最早的,当时的办学条件也不是最好的,是绝对的“草根”阶层。但是经过19年的发展,英才学院在无论是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学生规模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昔日的“草根”已经成长为大树!

    数字是枯躁的,但却是最能反映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1998年建校,2008年即升为本科高校;从最初的租校舍,到现在英才学院拥有占地1641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校园,近四万名各类在校生,1000多名教职员工。

    当年从老师那儿得到的关爱如今他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当年他是因为在各位充满爱心师长的关怀下,才有机会考上大学,在学习中也是他们的关心呵护才得以健康全面成长。他办学后,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他为学生修建了党史馆、国史馆、校史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他筹集3000万元设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帮助家困自强的学生;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英才的志愿者积极投身到西部计划中,先后有272名同学到祖国的西部志愿服务,许多学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工作。2016年,学校作为山东省高校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学校作为山东省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他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建有总面积10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还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百校工程”等项目,与世界名企中兴通讯、中科曙光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应用型信息产业高技术人才。近3年来,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了101个省级以上专业赛事,先后有1244人次获奖。学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中获得一等奖两项,是山东省高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当年唯一获一等奖的高校;2017年5月,学生参加了2017年亚太流通业模拟经营决策竞赛获得一等奖,成为八所参赛高校中成绩最好的大陆高校。

    当年在大学时注重学术研究、学术创新的根基,让他非常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他出台政策,支持教师搞科研、搞创新。近5年,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主要项目领域全覆盖,共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29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7项,承接横向委托课题63项。

    他在大学时和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主编了一系列世界现代史丛书。他和全国各地高校的学者、教授往来频繁,让他学会了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成立学校后,他的这个特长让他延揽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原校长陈龙飞教授、山东大学原副校长乔幼梅教授、济南大学原校长奚正楷教授、山东政法学院原院长赵喜臣教授等先后在学校工作过。

    过去从教的经历,让他对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培养深有了解。他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过去五年,学校资助106名教师到公办重点大学进修访学,5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58名骨干教师到台湾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专业交流,14名英语教师到加拿大名校提升英语教学水平。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建立了一支由1024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硕士、博士818名。

    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现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7个;拥有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有省级精品课36门。

    他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作报告,告诉他们自己的高考经历、学习经历、创业经历,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启发学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还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