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盘活社会经济“细胞” 青岛市政协委员献计小微企业融资难
  • 盘活社会经济“细胞” 青岛市政协委员献计小微企业融资难

    时间:2022-12-19 20:26:23  来源:  作者:

    信网12月19日讯(记者 赵彦阅)强化对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规范管理、精准掌握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激励机制……关于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青岛市政协委员王珺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荣获本次会议“优秀提案”。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青岛银保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对“关于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如今,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和需求特点推出的信贷产品越来越丰富,给予小微企业财政风险补贴的支持力度和政金企融资对接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市政协委员关注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承载着大部分的就业人群”。说到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的提案,王珺说,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弱质性,他们大多都是处在产业链的末端,规模小,竞争力弱,易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动影响。

    当前,全市为小微企业担保增信工作开展的还不是很到位,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再加上疫情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 “虽然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包括青岛市,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推动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目前不少小微企业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助力。”

    小微企业融资难系多方原因造成

    担任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党委书记的王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发现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其实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王珺表示,首先是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例如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可进行披露公开信息较少,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和甄别企业的经营数据,难以准确地对企业信用、发展前景做出评价判断。”

    此外,结合小微企业的经营特色和总行的大数据分析,王珺认为,金融行业考核机制的限制以及能给小微企业获取贷款的金融科技产品数量不足等原因,也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小微企业缺少资产数据,加上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止步于新型金融产品门槛前。”

    多部门积极行动 为小微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王珺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为了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低、服务单一不整合等难题,助力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推动青岛市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台增量扩面。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整合全市近50家银行机构、30家地方金融组织、20家基金公司的316款融资产品和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超过3.3万个,累计撮合交易296.41亿元。

    市民营经济局联合市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青岛银保监局等多个相关部门从政策支持、激发金融内生动力、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完善融资担保激励机制方面切实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也表示将从积极探索“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模式、加强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引导银行机构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这四个方面来持续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改进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构建多元化征信服务体系,强化助企纾困金融支持,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支撑。

    如今,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加大,可供青岛的小微企业选择的信贷产品层次和种类增多,信贷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关于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提案

    提案人:王珺

    一、基本情况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党和政府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战略决策部署,然而,一场百年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难题。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主体中的基础细胞,承载着大部分的就业人群。虽然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包括青岛市,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推动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目前不少小微企业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助力。本提案重点从企业、金融行业和政府管理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及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1、小微企业端:

    一是小微企业天然弱质性。大多处于产业链末端,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平均寿命短、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易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动影响的特点,特别是当前疫情不确定因素下更加突出,增加了其获得融资的难度。

    二是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小微企业方面财务制度不健全,可披露的公开信息较少,金融机构难以收集和甄别其经营数据,很难准确的对其信用、发展前景做出评价判断,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而各政府机构和部门分别管理和服务不同领域中小企业,尚缺乏统一的信息归集扎口和对外输出渠道,无法为大规模普惠金融业务提供系统的帮助。

    三是小微企业的平台思维不够。小微企业如果能够发挥好群体力量和作用,将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但目前来看,小微企业的行业组织力、领导力和协同力不够,很难形成平台和集团优势。

    2、金融行业端:

    一是金融行业考核的机制限制。不良资产的考核,加之小微企业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各银行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不敢贸然行事。

    二是为小微企业获取贷款的金融科技产品显著不足。金融产品同质性明显,模型底层数据类型雷同。小微企业缺少资产数据,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未根本改变,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仍止步于新型金融产品门槛前。

    3、政府管理端:

    一是牵头各方的能力发挥不足。在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政府的作用是核心性、关键性、根本性的。无论是当红娘、出政策、做保人,都是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主心骨。从目前来看,政府存在着出了政策就当落实政策、做了安排就当完成工作的情况,在具体的管理规范服务方面做得还不深不细。

    二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增信机制尚未健全。金融业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就是资金安全问题,只要解决好安全和风险的问题,金融业将具备长期而持久的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当前,全市为小微企业担保增信工作开展的尚不到位,制度和机制尚不完善,针对性不强。

    三是扶持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可及性和可持续有待提升。小微企业感知理解政策能力弱,政策传导至企业端耗损大。银行对于政策的宣传解读体系建立健全不够,也不能快速有效的提供政策直通车,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无从获取信息和服务。

    三、意见建议

    综合施策做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工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建立青岛模式,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出有青岛特色的新路子。

    1、强化对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规范管理。

    一是做好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宣传,组织好对小微企业的定期培训,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发展;二是强化信用管理,由政府主导打造开放化的小微企业信用平台,信用评价结果向金融机构开放;三是切实做好政策扶持,持续加大财政风险补贴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融资支持税费、弹性化监管等积极的政策激励,构建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间进行动态博弈,进一步激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

    2、精准掌握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一是着力深化融资对接机制建设,强化金融与财税、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同,建立和健全对接机制,推动政金企精准对接;二是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扁平化、便捷化、高效化、精准化开展“点对点”融资对接,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三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针对需求提供更为合适的金融产品,引导和推动金融服务单位提供更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改进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加大线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推广。

    3、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三方联动机制,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发生代偿时,由“政银担”三方按比例分担,为金融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二是增强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目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存在模糊地带,很多政策都是应激性反应,金融行业对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操作性存在疑惑,行业主管部门和政策执行部门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解读力度,全方位落实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地见效;三是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激励,在前期出台政策基础上,发挥好部门协同、政策联动、综合提升的作用,持续加大财政风险补贴支持力度,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税费、弹性化监管等积极的激励机制,构建长效机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