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居家社区养老初见成效 青岛市政协委员盼望更“对症”
  • 居家社区养老初见成效 青岛市政协委员盼望更“对症”

    时间:2022-12-26 21:39:30  来源:  作者:

    信网12月26日讯(记者 赵宝辉)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心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少家庭在看顾老人上却有心无力。“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不能疏忽。”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玲提出了“关于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地的提案”,如今她的建议不仅有了可见可喜的成果,而且还获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养老服务体系暴露诸多难题

    李晓玲是一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养老服务工作者,多年的所见所感让她深切感受到如今全社会的适老程度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实际需要。

    “老有所养是一个社会的高度文明标志,我作为业内人士经常会和老人打交道,他们的呼声我是比较了解的。”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例,李晓玲说虽然现在每个街道都有一处服务中心,但相关政策还需要需更加完善合理。

    “虽说民政给出了每人每月350元补贴,但前置条件是根据居民的购买服务金额对应相应的补贴。那么问题来了,家庭条件好的居民家里大都有阿姨,不需要生活照料服务。而希望享受政策补助的居民退休工资又比较低,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很少有老人会舍得每月掏出几百元来购买服务。”

    在李晓玲看来,除了补贴标准这一问题外,还有很多居民不知道这些惠民政策,甚至不相信机构工作人员,担心受骗,导致工作开展受阻。而对于从事生活照料的上门人员则职业素养有待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能匹配城区居民需求。

    养老服务质量发展需注重企业“龙头”作用

    从数据上看,截止2020年底,青岛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1万人,老龄化率22.2%,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达10万人,如何妥善照顾老人成为摆在很多家庭的难题。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上,目前青岛共建成98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乡镇也基本完成建设。在此基础上,民政部门也正在推进适老设施的改造,让更多老人过上既安心又安全的晚年生活。

    “这时候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赶超比的劲头,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显得很重要。”李晓玲认为,在推行居家养老方面,也可以给各个机构排名,参考服务质量对补贴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劣评比,激励机构从实际出发,从老人的切身感受出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比如,要主动完善呼叫系统、安全手环、医疗一键服务等设施,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看顾技能后再上岗。”

    青岛一年为居家社区养老“买单”2000余万元

    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对李晓玲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从办法制定、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举措回应解决方案。经落实,目前市民政局制定出台了《青岛市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暂行办法》,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别享受一次性奖补。对护理型家庭养老床位,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提供优质上门服务,并按照青岛市居家养老服务成本监测报告 6.5折收取老年人费用。

    除此之外,青岛市民政部门积极与职业院校和专业化培训组织开展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2021年列支资金40万元,对100名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人员和200名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青岛市各级财政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市财政安排养老服务发展资金7269万元,投入2438万元支持给予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奖补、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补贴、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基本养老服务等。

    关于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地的提案

    提案人:李晓玲

    一、背景

    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很多城市已经迈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而青岛就是其中之一,截止2020年底,青岛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1万人,老龄化率22.2%,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达到10万人。

    因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让老人住养老院会让儿女背上“不孝”的名声,以及老人自己也会有“被抛弃”的观念,大多数人认为住养老院是“不得已”的办法。而现实生活中,虽然儿女不想让老人去养老院,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包括很多孩子还是独生子女,根本无暇在家照顾老人。所以如何照顾老人是很多家庭的难题,也是社会的难题。

    自2020年青岛市民政局为了给低收入老年群体,特别是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送餐助餐等养老服务,开始推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每个街道建一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包括辐射到整个青岛市城乡的服务范围。到目前为止,建成98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乡镇也基本完成建设。目前正在为每户居家老人补贴1000元,进行适老化设施改造。

    二、存在问题

    养老服务网络下沉到社区,离居民很近,并且配备一定数量的床位,不管是开展上门服务、日间照护、还是喘息式服务,既便利又高效。但是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补贴不到位。企业自主垫资服务两年,长期下难以为继。自2020年开始出台了各种政策,比如建设一次性补贴(根据星级评定)60万、40万、20万。运营补贴每月每人350元,中心房屋租赁补贴、养老大食堂等建设和运营补贴。到目前为止,资金迟迟没有到位。

    二是政策制定的不够合理。比如每人每月350元补贴,前置条件是根据居民的购买服务金额对应相应的补贴。家庭条件好的居民家里大都有阿姨,不需要生活照料类的服务。而希望享受政策补助的居民退休工资都比较低,每月2000元左右,很少有老人会舍得每月掏出几百元来购买服务,更何况在周边县级市以及乡镇。导致条件好的不需要,条件不好的用不起。

    三是安装的适老化设施不够人性化。比如给老人家里安装摄像头,虽然是为了监督服务人员的工作,但是让很多老人很反感,觉得生活没有隐私,导致很多老人拒绝安装。

    四是宣传不到位。很多居民不知道这些政策,不相信机构工作人员,担心受骗,导致工作开展受阻。

    五是从业人员的能力有待加强。从事生活照料的上门人员大都是从农村招聘的妇女,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素养有待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能匹配城区居民的需求。

    三、建议

    一是根据各机构的服务情况每月进行评估,根据当初下发的标准发放相应的补贴。并且年度评出优秀的企业进行表彰。对于服务不好的可以取消其服务资质。以此开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赶超比的劲头,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

    二是参考上海开始推行家庭养老服务政策时,先给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消费券,让老人先体验服务,政策才顺利推行下去。这样既顺应了市场规则,又可以惠及到所有有需求的老人。

    三是建议安装服务功能为主的适老化设施,比如呼叫系统、安全手环、叫餐服务、医疗一键服务等设施。

    四是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老年人能看懂的方式了解相关政策。比如:电视台、手机短视频、小区的宣传栏,小区业主群等,连续宣传到大部分老人都知晓。

    五是上岗人员须经过一定的培训方可上岗,并发放从业资格证。由政府部门发起组织培训,也可以社会招标具备培训资质的企业承接培训业务。有实力的从业企业在取得企业自主化评价的单位也可以进行内部培训,并发放上岗证。也可以定期举行行业大赛和考试,根据成绩进行评级,取得等级高的在市场的薪酬也会更有竞争力,既培养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又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