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读点|家乡的原味仿佛一种顽症,保留在我的舌尖齿缝
  • 读点|家乡的原味仿佛一种顽症,保留在我的舌尖齿缝

    时间:2017-10-03 17:10:58  来源:读点  作者:

    文|刘武

    家乡的原味仿佛是一种顽症,一直保留在我的舌尖和齿缝,让我难忘故乡的风情。

    这些年,回老家花的时间越来越短。

    上大学时,我回一趟家要坐二十六七个小时的火车,那时穷学生只能坐硬座,还经常买不到坐票,便一口气站20多个小时,站着睡、钻座椅下睡,甚至爬到行李架上睡,这些经历都有过,倒也没觉得多苦,只是感觉有趣,当做人生体验。

    后来火车提速了,到家也要十八九个小时。那时有钱能买卧铺票了,多是囫囵一觉,起来便到站下车,感觉就已相当幸福了。

    再后来火车速度更快了,一般13个小时左右可以到家,有时还自己驾车走高速公路回老家,也是13个小时左右,那幸福感更是没的说。当然,后来还是觉得坐火车更舒服,自己开车毕竟太累,而且油费、高速费加起来比火车票贵得多,便不再动自己开车回老家的念头。

    再到后来,高铁开通运营,我回老家大概只要5个小时了。我周五下班坐高铁可以回老家度周末了。想想这些,虽然距离没变,但我却感觉与家乡越来越近。

    刚到北方来上大学时,父母担心我水土不服,特意挖了一团家乡的泥土让我带着,说不舒服时可以将黄泥水煮沸澄清后,喝水治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我除了感觉干燥外,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家乡的那团泥土也没派上用场。那些年,北方绝对吃不到南方的饭菜,没有湘菜馆,也没有剁椒、腊肉卖,想吃到家乡的东西,就得费点力气带过来。

    那时,每次从家乡回来前,父母都会给我准备一些剁椒、腊鱼、腊肉、腐乳之类的家乡风味食物和白酒,我一带回学校,便会被同伴们分而食之,一抢而空。对我来说,那些年家乡的原味就是一瓶子香喷喷的腊鱼或腊肉。

    后来,北方的湘菜馆渐渐多了,家乡的土产在超市里也能见到,南方人爱吃的苦瓜、茼蒿、空心菜等也出现在菜市场了,嘴馋的时候我就会去湘菜馆开开荤,找找家乡的原味。

    慢慢的,再从家乡回来,也不要父母准备腊鱼腊肉了,而是去商店买些包装好的家乡特产,或平时少见的甜酒、年糕,带回来给同事朋友尝尝鲜。这时候,家乡的味道只是一份包装精致的甜酸藠头或辣豆腐干。

    到现在,我回老家似乎已找不到平时没有吃过的菜,想象中家乡食品的原味会多么多么的可口、风味独特,但实际不会超出自己的期待或想象。

    这次女儿回老家吃了几顿饭后,便在日记里写道:“也不知是不是爷爷奶奶的手艺退步了,老家的饭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最好笑的是,她从老家回到北京后,第一顿饭竟要求去我们常去的湖南小店,说还是感觉这里的湖南菜更“正宗”。

    事实上,我现在从老家回来,也不带任何食物了。北京的湘菜馆都能细分到常德菜、湘西菜、益阳菜了,批发市场甚至有专门的湖南风味店,什么时候想吃,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馋。

    家乡的原味到底是什么样子,连我都有些模糊起来,它已经批发到我的眼前,随时都能满足我的欲求。

    但不知为什么,我仍然感觉在北京吃的湘菜与在老家吃的湘菜还是有些不同,那些渗透在牙缝、舌尖和神经中的细微差别大概只有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才会体味到。

    我感觉幸运的是,火车的速度还会更快,那样,以后真想吃地道的湘菜,花四五个小时就能回到老家,切切实实感受家乡的原味。

    家乡的原味仿佛是一种顽症,一直保留在我的舌尖和齿缝,让我难忘故乡的风情。记得我在国外游历时,有朋友就对我说:“最爱国的不是我们的心,而是我们的胃。”

    胃最思念的就是家乡的原味。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