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 非遗歌舞版课间操在西藏全区推广
  • 非遗歌舞版课间操在西藏全区推广

    时间:2017-04-14 23:40:12  来源:  作者: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措施,全区近半数的中小学生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寓教于乐,将“人人争当非遗传承人”的理念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使广大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进校园”逐步培养着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传承传统歌舞和戏曲 

    将特色舞蹈编入课间操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传统舞蹈及传统戏曲类项目比重高居各级各类项目之首,这两大类别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共108项,占自治区级项目总量的33.4%,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39项,占全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总量的43.8%。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了解到,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切实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14年在认真总结各地因地制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文化厅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和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而为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密切配合深度合作、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积极营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环境与和谐校园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区各级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严格遵照《意见》精神,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传统舞蹈和传统戏曲类项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担任兴趣班指导老师,文化部门选派编导与传承人一同将本地特色舞蹈编入学校课间操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参与传承本土传统歌舞和传统戏曲的积极性,在全区各地绘就了一道靓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结合本地特色积极推广

    据了解,近年来昌都市文化局大力实施“非遗歌舞进校园课间操”项目,旨在增强非遗保护传承活力力度。该项目自2016年11月实施以来,对国家级昌都锅庄、丁青热巴、芒康弦子、芒康三弦舞,自治区级察雅香堆藏戏、类乌齐岭卓舞,县(区)级贡觉卓舞、江达彩袖舞这8项具有昌都本土特色的歌舞类非遗保护项目进行编创整合,形成了一套极具藏东歌舞特色的非遗广播体操。截至目前,“非遗歌舞进校园课间操”项目已经在昌都市贡觉县、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试点教学,反响良好。下一步,昌都市将在全市各校园中推广教学。

    山南市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昌果卓舞、久河卓舞、鲁古拉姆藏戏等该市具有浓郁特色的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歌舞及戏曲项目,精心编排成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非遗主题课间操,全面推广。

    那曲地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制定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班戈谐钦”传承工作计划,并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以及成立校园传承社团等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传承的热情。日喀则定日县、阿里札达县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定日洛谐”、“古格宣舞”编成课间操,实现了此类舞蹈在本地校园中的全面普及。

    林芝市波密县将全县所有中小学日常课间操改为跳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波卓”;巴宜区将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工布箭舞”和“波仁霞布卓”编成课间操,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吸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林芝市巴宜区中学老师格桑拉姆说:“‘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我们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方面所做的新的有益尝试,旨在通过校园教育,从娃娃抓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们的身上传承,有效防止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的现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