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车间里的“魔法师”——记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欧云川
  • 车间里的“魔法师”——记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欧云川

    时间:2018-05-02 15:31:25  来源:  作者:

    他是“设备名医”,能“诊治”数控设备的各种“疑难杂症”;他也是“技改大王”,改进三十余类产品加工工艺;他还被称为车间里的“魔法师”,什么废旧设备到了他手里都会变废为宝……20多年的磨砺钻研,欧云川成长为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他牵头生产的产品不仅为工厂赢得荣誉,也助力昆明制造迈向昆明智造。

    一切成绩,都来自于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细长薄壁铝合金件加工变形一直是机械加工行业的“老大难”。一件长380毫米的零件加工后,总是会变形达1毫米至3毫米,就会导致零部件质量无法满足要求,浪费极大。怎么克服变形?欧云川通过多方咨询和技术攻关,探索出解决细长薄壁铝合金件加工变形的一套工艺方法。采用热处理时效、加工中心四轴转盘一次完成精加工等系列工艺措施,成功解决了薄壁铝合金件加工变形问题,实现了薄壁3毫米的“U”型细长薄壁铝合金件的加工且变形控制在0.1毫米内的较好效果。这一技术方案取得成功,让产品远销海外,赢得外商认可。

    所谓“三分手艺七分工具”,数控机床上的刀具对欧云川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旁人看这些刀具冷冰冰的,觉得只是工具而已。对我而言,它不同,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欧云川将刀具用得炉火纯青,不仅用它生产出了很多技艺精湛的产品,还通过长期的试验使用论证,摸索出一套适合军工生产加工要求的刀具应用系统,成为公司数控刀具专家。

    如何把刀具的参数设置得恰到好处,让它们彼此良性协作,是欧云川必须解决的问题。他把几十把刀具的技术参数、偏摆程度、机床性能等记得烂熟于心。即便如此,刀具都有一个安全生产的范围值,在范围之内取不同的值,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会有比较完美、接近完美和完美之间的差距。欧云川凭借丰富的经验会先取一个值,然后使用他的独门秘籍——听音辨(产)品。听机床声音,听转速、震动,以此来判断它们之间的配合和误差。经过一次次参数调整,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向完美靠近了几分。

    看似平淡无奇的技巧背后,是欧云川成千上万次不断精进、不断调整参数的经验累积,也是因为他对机床、刀具的性能有着全面了解。在一件产品扳机座精铸件加工时,用普通高速钢刀具加工,刀具容易断、磨损严重,每把刀只能加工1件零件,生产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欧云川经过分析提出改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效率提高了3倍,每把刀的使用寿命由加工1件零件提高到能加工20件零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数控技术应用的突出人才,欧云川承担起培养年轻人的重任,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将培养造就合格学徒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公司培养出几十名数控加工青年技术骨干,已培养出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高级工多人。

    “工匠精神是要沉下心来不断付出、投入,不断创新拼搏,还要耐得住寂寞。”欧云川说成功没有捷径,是汗水和执着创造了奇迹。正是像欧云川这样精益求精的昆明工匠们,小到一个螺丝、大到一辆汽车,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都沉下心来苦学技术,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诠释着新时代新工匠精神。

    记者 陈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