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军事新闻 > 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在这里!
  • 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在这里!

    时间:2017-07-03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周扬

    连队官兵骑牦牛在吾甫浪沟巡逻。姬文志摄

    初夏,可以说是世界屋脊最“温和”的季节。然而在平均海拔4700米、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一半的红其拉甫,却依旧呈现一派冰封雪裹的景象。

    有人说,红其拉甫是个令弱者望而生畏的地方。走在蜿蜒的巡逻路上,每一次呼吸都会提醒你这里生存的艰难。在这里战斗生活,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有素的生存能力,还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还有人说,红其拉甫是一片不断提升官兵精神境界的沃土。边防官兵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在冰峰山巅站岗执勤、巡逻战斗,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士气。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守防任务,他们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气概,在寂寞中执著坚守、锤炼本领,践行卫国戍边的铮铮誓言,追求人生理想的高度……

    许多年前,数十名在巴基斯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各国代表,应邀参加了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升旗活动,在观看了官兵的训练执勤生活后,他们由衷地赞叹:中国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彰显了这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正是这样的力量,让红其拉甫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把云端哨卡建成钢铁屏障,把边防连队建成温馨家园;也是这样的力量,让一代代边防军人在这个连氧气都吃不够的地方,创造了令世人为之叹服的奇迹。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续12年被表彰为“边防执勤先进单位”,一个个卫国戍边先进典型情系高原、忠于职守的动人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

    从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戍边人的豪迈气概,到如今帕米尔高原上新一代官兵不畏艰险的忠诚担当,高扬在雪山之巅的始终是一面爱国奉献的旗帜。

    ——编 者

    红其拉甫,那一座战士戍守的冰山

    ■特约记者 许必成 通讯员 岳小平 陈金财

    界碑竖在云里面,这个地方叫边关

    红其拉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位于祖国版图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山口,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取景地。这里平均海拔4700米,终年积雪,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陆地口岸。

    上世纪50年代,连队老一辈戍边人以“三峰骆驼一口锅、三根木棍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的豪迈气概,硬是在帕米尔高原扎下了根。数十年来,一代代边防军人听党话、跟党走,忠诚卫国、戍守边关的信仰始终坚如磐石。

    一年寒冬,排长何玉带领3名战士执行巡逻任务,返回途中突然遭遇暴风雪,气温陡然下降。当救援人员赶来时,只看到4座无言的“冰雕”,怀抱着钢枪,向着连队方向保持着前进的姿势。

    那年深秋,时任连长的杨波在山崖上探路时,不慎跌下悬崖,所幸被一块突出的巨石挡住。战友背起他就往山下赶,颠簸中醒来的杨波问的第一句话是:“到点位没有?”得知大家正送他下山,他硬是挣扎着从战友背上下来,带领战士们继续向山顶的点位爬去。

    一个冬夜,正在抄写报文的机要参谋乔洪潮的慢性阑尾炎突然发作,腹痛难忍。闻讯而来的军医立即为他输液,连长拿起电话向上级汇报,乔洪潮抓住连长的手说:“连队目前只有一名机要参谋在位,近期任务繁重,我不能离开。”

    几天后,团里派来接替乔洪潮的人员终于赶到。在交接完工作后,官兵们迅速将他送往400多公里外的驻地医院救治,当医生实施手术时发现老乔的腹腔内已满是脓液……这位医生感慨万分:“这种痛苦是超出常人所能忍受的,为确保边防稳定,边防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走进连队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整齐排列,见证了官兵们的如山使命和责任担当,正如“连歌”中唱的那样:“红其拉甫很高,红其拉甫很远,界碑竖在云里面,这个地方叫边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