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军事新闻 > 深度:西方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全面颓势
  • 深度:西方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全面颓势

    时间:2019-02-19  来源:《前线》杂志  作者:张开

    王文:中国站在“崛起持久战”新起点,应有“改革开放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本文刊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2期,原标题是《改革开放积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势》。本文转发略有删节。

    特别鸣谢: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

    总书记在2018年12月18日这个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的日子里的讲话,提了108次“发展”、74次“改革”,74次“坚持”,67次“开放”……这四个最高频次出现的词汇,是帮助我们快速理解40年来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的关键钥匙,即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而这一切有赖于在诸多方面的“始终坚持”(10条),而未来也“必须坚持”(9条)这些成功的40年经验。

    “坚持”一词据查最早出现于《新唐书·元澹传》,描述其“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摈压不申,疑於知新,果於仍故”,意思是对一事的看法保持着长期的定力,不畏各类压力,最终获得新知与硕果。言外之意,做任何事情、对任何真知的求索,往往会遇到各种压力,而只有有耐心、有毅力地持续下去,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而改革开放40年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语)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

    40年来,中国遇到了太多的内外压力,稍一松懈,稍有动摇,就有可能会走了老路、邪路。要知道,同一时间段,一度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约40%左右的美国经济已衰落至25%,一度领衔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苏联已不复存在,一度开创11次经济景气循环甚至狂言要“买下美国”的日本陷入了“30年平成萧条”,一度是区域强国的乌克兰、伊拉克、阿根廷等国都遭遇多轮内外交困、社会失序、经济危机,而中国一路却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奋进,如果没有40年的“坚持”,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正如总书记讲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持之以恒的“坚持”代表着我们党的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更重要的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历史同一时段最壮丽的景象。

    改革开放的“坚持”,是实现了伟大奇迹的精神财富

    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10条“始终坚持”,来描述改革开放40年来这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的伟大进程,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这十个“始终坚持”覆盖思想、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环境、国防、统一、外交与党的领导等十个领域,恰恰折射了十大领域的40年成就,堪称“人间奇迹”。奇迹的取得,不是天上掉馅饼来的,也不是跪求恩赐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并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获得的,是亿万民众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获得的,也是几代领导人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推进相关方针政策获得的。十大奇迹的背后,看似冰冷冷的数字与文字,背后却是亿万中国人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正因为此,习总书记的讲话82次提到“人民”,为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致以崇高的敬意”,“致以诚挚的问候”,“表示衷心的感谢”!

    未来中国发展的九条“戒律”

    引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贡献。代际相传,一批批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地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循序渐进而做出贡献,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源于改革开放的九条未来“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笔者看来,这九条“必须坚持”与其说是宝贵经验,不如说更像是中国继续发展并取得未来成功不得不遵循的“戒律”,是改革开放作为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能够继续发挥功效的必要保证,也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得不使用的关键招数。

    五千多年的璀璨中华文明史,在某种意义可以视为是“变革史”。无数变法变革图强的运动,凡是成功的,都是保持着“宝贵经验的有效延续”与“变革精神的长期持续”进行之间的平衡统一。换句话说,成功的变革不等于完全颠覆过去,变革的长期成功必须守住源于过往宝贵经验的底线。

    世界历史同样如此,许多大国起初能够改革成功而后又遇到挫折,原因就在于没有遵循那些“必须坚持”的“戒律”。比如,明治维新使日本高速发展数十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却在此后未能继续坚持“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之宝贵经验,而是蛮目扩充军备、野蛮对外侵略,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他国与本国都造成巨大灾难。西班牙,这个原本偏安欧陆一隅的国家,16世纪率先通过环球探险与贸易开拓的变革,成就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全球强国与日不落的全球疆域,而后则未能坚持过往成功的“戒律”,与英、法、荷等国势力争霸过度、运用军力超支、经济增长乏力,最终帝国殒落,一蹶不振。

    改革开放再出发,要有雄心壮志

    令许多人为之动容的是,总书记在讲话末尾用了三处“太多太多”,即“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是中国人强大力量的一次充分爆发,而未来还有更大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这段表述充满深情,富有厚重的历史感与豪迈的气概。

    过去一千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消沉期,几乎没有为世界做出重大的科技与思想贡献。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只是有摆脱1840年以来屈辱感的“百年意义”,更有扭转民族颓势的“千年意义”。但民族复兴难免有曲折的探索,经历了“文革”的十年浩劫,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40年改革开放使党和国家在危难中重新奋起,重新走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轨上。

    40年对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时间长廊,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却只是短暂的时间刻度。中国人还没有到为国家发展取得的40年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止步不前更是要不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1949年夺取全国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破坏陈旧世界的冲击力;改革开放40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还拥有带领中国人建设全新世界的开创力;那么,“改革开放再出发”,且让未来的中国行得更稳更好,才能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带领新时代的中国人塑造美好世界的持续力。而后者需要中国人不能小富则安,而应该有雄心壮志。这正是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向全国人民继续奋进发出的新号角。

    在国际形势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是中国未来前行的巨大动力,但若不戒骄戒躁,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关键在于,能否应对好这个“大变局”,直接决定了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可持续力与顺畅度。

    从国际上看,西方出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一次全面颓势,老牌强国云集的欧洲已陷入老龄化深渊,社会结构受到了多子化的穆斯林与中东涌入数百万难民的冲击,经济增长长期乏力,领人类启蒙运动与工业现代化之先的欧洲已日益成为暮气之地,甚至被称为人类“博物馆”。美国也不再是18世纪末《独立宣言》发表时的那个“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传统在美国日益式微。在移民融合进程中,白人在2035年前后将在人口比例中降到50%以下。力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以“退群”、“砌墙”、“贸易战”等方式,试图力挽美国霸权强驽末梢之狂澜,却遭遇国内外不同势力的强力反对。同时,新兴国家集体大崛起,全球政治出现大觉醒,西方发展经验在非西方世界出现“水土不服”,各国根据国情走自己道路之风日盛。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出现“新中世纪主义”浪潮,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意见领袖、还有“独狼”式恐怖主义者、极端力量、甚至智能机器人都日趋成为与国家平行的国际形势影响因子。

    中国崛起面临的复杂挑战,超过过往500年大国兴衰的任何一个大国。中国要克服的不只是美国作为霸权国的压制、围堵与老牌传统大国的竞争、博弈,力求不能陷入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还要面临着新型全球化下强势个体、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分权”与各类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社会渗透,力求保持国家主体性与民族认同感的延续与稳定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度面前,中国人需要充分吸收40年宝贵经验,主动谋势,洞悉未来,既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继续优秀文化,学习先进技术,解放中国个体的国际行动力,防范“国际分权”趋势下对国家主体的消极冲击,强化中国人领衔新型全球化的实力,还要善于与传统强国周旋,以求得最大公约数态度改革并通过国际旧有规则,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非西方世界的互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国人最需要学习并突破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桎梏与千年来传统本土思想的禁锢,透析西方实践,立足长远布局,贡献中国智慧。

    从国内治理看,互联网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似地使社会出现了扁平化的治理困境与即时化的管理挑战。中国数千年来一以贯之、自上而下式的垂直社会结构已悄然瓦解,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拥有人与流量占有者逐渐取代职别高低、财富多少、地位贵贱等传统标准,成为社会权势与运行规则的新标尺。互联网使得均衡发展的迫切性急剧增加,但发展主义的陷阱在资源消耗、生态压力面前却暴露无疑,节约型社会的创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对政策的平衡感要求极高,甚至是对数百年来发展哲学理念的突破。中国目前面对着巨大的贫富悬殊鸿沟以及“马太效应”的演进,中国全面消除贫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所未有过的“奇迹般”任务,能否成功关系到人类发展是否能实现新的里程碑。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脚步如同“灰犀牛”般悄然有声,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使得未来不可琢磨“黑天鹅”频繁显现,中国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从冷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大国”纪录,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考验。

    在这些国家治理前所未有的新变量之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外部因素,更是内部治理范式的变迁。人们会猛然发现,可能使发展盛况“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不一定是来自外部的战争、冲突或天灾,很有可能是内部的社会失序或金融危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克服国家脆弱性的爆发,强化社会的坚韧性,成为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难题。

    这也正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之意。

    从历史地看,18世纪前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崛起时,人口仅百万级,充其量是当下中国一个“县”的崛起;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崛起时,人口仅千万级,充其量是当下中国一个“市”的崛起;20世纪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崛起,人口是亿级,充其量像是当下中国一个“省”的崛起。而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展创造出来的影响“吨量”,相较于过去,无异于原子弹与炸药之别,而带来的治理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2014年底,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客人时提到,“中国要永远做学习大国”。这种态度是对应对“从未有过之大变局”的最好提示,也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基础上的最好动力。当“学习大国”,不只是对国际变局新动向的追踪与把握,更是对国内治理新问题的改革与应对。“干中学”的精神,正是这种应对方式的体现、聚化与坚持。

    应设立“改革开放学”

    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对中国是一场社会与经济革命,对世界来说更是一次思想与理论革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面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范式日益显露出苍白与脱节,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左/右”、“政府/市场”还是“专制/民主”、“宽松/紧缩”,各类“两分法”广谱都显然无法概括与解释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进程。西方学术界早已出现了对西方社会科学的深刻反思,但没有形成热潮。

    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增长、社会治理、外交拓展等方面的现实发展,早已超越基于现代化以来西方实践基础的传统社会科学理论,无疑是一种当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突破与创新。对此,中国学术界有必要开创“改革开放学”,以中国人自己思维范式重新阐释、评估与预测改革开放及其未来走向。中国学人应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改革开放学”须由中国人自己来构建。对于改革开放的既有解释,国际学人习惯于以往旧有的西方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框架中套用,得出来的结论与主流看法往往与中国现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主要是因为,源于19世纪新古典自由主义范式的主流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实际上是基于“跨大西洋贸易圈”的经验,而中国是个人口将近该范围两倍的更大经济体,并且不是海洋文明的国家形态,新自由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建立不了有效解释。从历史经验看,新自由主义在苏联-俄罗斯、新兴经济体身上都遭遇了巨大失败,在试图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欧美政治与经济现状上更遇到“理论贫瘠”。对此,中国学人需要有充分认识,既要有借鉴之法,更要有超越之心。

    从指导理论思考的思想背景来看,西方话语面临的过时问题比之社会科学不遑多让。以历史学为底色的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主流是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对全球大历史变化的解释,沦陷于“文明的冲突”框架,拿这种尺子去衡量,会把所有非西方的经验看做是不正常的,并且会得出“最终必将向西方靠拢”的错误结论。

    当今世界正在寻找新的“思想出路”,基于西方社会的思想范式已经走到了无力指引人类未来方向的状态,例如后现代思潮引起了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极端环保运动,现在则迷失于“反全球化”社会运动的泥淖。再如,西方的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在美国退出WTO等现实趋势面前,已经丧失了解释力,对于人类未来根本给不出方向性的建议。

    世界的未来怎么走?需要新的思想体系。而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将其中的理论启示做出系统化阐发,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能够给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不妨从召开“改革开放学”会议、设立若干研究项目与研究基地入手,使“改革开放学”逐步确立,使其为世界做出更进一步的中国贡献。

    总之,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之际,全体中国人应对各种新事物、新动向、新形势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进行深刻研究,谦虚谨慎,善于积累,勇于纠错,更应摆着扎实、充分与全面的学习态度,拥有信仰、信念、信心,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应对好“大变局”,才能在“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