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平凉市推进人才工作综述:人才引领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
  • 平凉市推进人才工作综述:人才引领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

    时间:2017-08-17 16:40:1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惠程华

    人才引领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

    ――平凉市推进人才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惠程华

      近年来,平凉市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思路,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找准需求点 构筑洼地引人才

      今年刚入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丙智教授已经在平凉的果园中授课传技。作为平凉市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丙智先后培训果农10万多人次,并推广了“苹果树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方法”等技术,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李丙智是平凉市找准产业需求,引进技术人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凉市突出政策引领作用,做足“产业聚才”文章,努力形成人才集聚的洼地。在中长期人才规划编制过程中科学谋划,明确了“大力加强能源化工、果菜、草畜、旅游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人才向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集聚”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促使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着眼抢占人才引进“制高点”,市平凉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安家补助,提供公租房一套;对拥有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的给予奖励。

      平凉市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有为”的思路,2013年以来,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煤电化、现代农业、城建交通、电子技术、金融等领域硕士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人才75名,签约引进教育、卫生、农林等领域紧缺专业人才2041名,采取技术指导、兼职兼薪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级专家136名,引进国外专家44名,有效补齐了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短板”。

      搭建创业平台 围绕项目育人才

      平凉市从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入手,先后谋划实施了非公企业以及煤电化、金果、红牛、文化旅游等10多项人才工程项目,推动高端要素集聚,为煤电化冶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快速提升、文旅商贸提质扩量提供人才保障。

      围绕加快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平凉市积极实施煤电化产业人才振兴工程,在一批重大项目中,引进、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煤电化方面领军人才占到全市总数的25%,有力助推煤电化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非公企业跨越发展人才支撑工程,采取外出研修等方式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2200名,为企业招聘高新技术人才300多名,促进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全面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工程,先后培训文化旅游从业人员1.3万人次,邀请意大利、荷兰等20多个国家的86名著名文化旅游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推动“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围绕建设全国绿色农业、绿色畜牧、优质果品生产和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平凉市投入项目资金850万元,大力实施“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万名人才培训项目”,实行“人才+基地”“人才+项目”模式,培训苹果、肉牛、蔬菜产业人才6万多人次,有力支撑了全市牛果菜产业的迅速发展。

      激发干事活力 创新机制用人才

      平凉市紧扣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推动人才出效益、出生产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着眼完善符合人才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近年来,全市在“土专家”和“田秀才”中,评定农民技术职称1558人,在非公经济组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1245人,职称评定覆盖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农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所有技术人员。

      同时,着眼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着眼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1人,省优专家17人,省领军人才9人,省“333”和“555”人才10人。

      机制的创新促进人才创造活力不断迸发,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平凉市共登记科技成果726项,申请专利1559件,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完成24.94亿元。

      强化保障服务 优化环境聚人才

      平凉市通过强化投入、平台、服务三大保障,倾力构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地。坚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市、县两级政府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级每年200万元、县级100万元。近年来,市级财政共安排各类人才专项资金2496万元。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全市先后安排1800万元补贴企业新产品研发。

      围绕打造人才发展载体环境,加快建设创新资源与创新需求衔接、创业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多层次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市财政分别给予60万元、10万元的补助。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与7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全市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人才保障工程,建立各类人才培训基地58个、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点3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27个,以其为依托培训农业产业人才8.9万人次。先后选派594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调整分配949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工作,选派996名科技特派员、14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

      通过推进人才与产业联动发展,平凉市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了人才集聚。目前,全市煤电、草畜、果菜、旅游等支柱产业人才达到7.6万人,占人才资源总数的55.6%。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