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特邀嘉宾主题演讲(摘登)
  • 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特邀嘉宾主题演讲(摘登)

    时间:2017-10-17 15:37: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特邀嘉宾主题演讲(摘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要实现绿色发展,就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技术、监管、财政、金融,必须环环相扣;政府、企业、机构、百姓,一个也不能少。因此,绿色金融概念在绿色发展中应运而生,它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更为金融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也正在成为我国金融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等各领域的绿色金融体系。

      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关键节点,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我省要实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清洁能源大基地、生态安全大屏障等战略任务,必然离不开绿色金融的鼎力支撑。正如10月9日甘肃省政府第166次常务会议所强调的,绿色金融是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我省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重要抓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构建互信互利的新型政府与金融企业关系,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绿色产业,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和新业态培育,加快形成绿色生态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7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特邀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两位金融界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马骏

      发展绿色经济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型,要建设和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这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发展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金融将有广阔前景。

      过去,每年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能够拿出来的绿色投资一般在25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但据估算,未来5年我国每年所需要的绿色投资,包括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清洁建筑等领域每年要达到4万亿元,也就是说政府只能拿出10%左右的绿色投资,还有90%左右的绿色投资必须动员民间和社会的资金。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因为只有绿色金融体系才能激励和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清洁产业的领域当中。

      要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简单说,至少有三个。一是要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举个例子,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希望得到6%的回报,但这个清洁能源项目或地铁项目只有4%,怎么办?我们就要想办法提供一些激励机制把4%变成6%,这样就能动员很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二是融资可获得性。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融资错配的问题,要打破这种制约,就必须想新的办法。比如过去的创新绿色金融市场,此外还需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就是使污染性项目融资难、融资贵,让他们的回报率下降,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三是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包括企业和消费者的力量来推动绿色投资。因为光靠政府,财政资源是很有限的,激励机制也不会太多,所以全社会都要为绿色投融资提供激励机制。

      其实,绿色金融体系酝酿的时间已不短。2014年人民银行就发起了一个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用大概6个多月的时间提出了14条政策建议,希望在中国建立起一套绿色金融体系,不光是用一个金融工具――绿色信贷,而是用所有的金融工具来推动绿色投融资,同时配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更加健全的市场机制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这14条当中绝大部分,应该说13条都写进了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45条,第45条的名称就叫作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作为国家战略。之后,2016年8月31日七部委推出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很多都有相当强的操作性。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2017年6月底七部委专家又推出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把几十条分解成25个可以具体落实的任务。

      而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前景,我将结合具体领域作如下解读。

      一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财政部已着手起草国家级绿色发展基金的文件,也已推动地方政府设立各种类型的绿色发展基金,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社会资本及外资来中国做绿色基金。据初步统计,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50个地方政府背景的绿色基金。

      二是用贴息来支持绿色信贷。这个方法用得不是很多,过去我们在制度和管理上有一些问题,但是在这次指导意见和分工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用一定的财政资源对绿色信贷进行贴息,好处是可以用比较小的财政资源撬动很大的社会资源。

      三是绿色担保机制。这是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新激励措施,这种做法在国内外都有一些成功案例。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开始考虑成立自己的专业化担保机构,但这里也要考虑规模效益,如果你这个地方需要担保的总量不是很大,未必需要成立自己的担保机构。

      四是用再贷款和MPA来支持绿色金融。这也是中国的创新,国际上还没有见到过。再贷款是人民银行用来支持一些薄弱环节的政策工具,比如小微、三农等等都获得了再贷款的低成本央行资金的支持,未来根据我们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要求,再贷款也要用来支持绿色的项目。MPA是宏观审慎评估的一个框架,现在我们也决定在MPA中考虑银行的绿色表现,如果你的绿色信贷和其他的绿色金融业务做得好,可能也会得分。

      五是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这是很新的概念,在国内文件中出现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国外则已做了很长时间。两年前我们刚刚启动绿金委时,请工商银行做了一个银行业压力测试,他们做了两年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标杆,2016年发布了中英文报告。另外,今年年底我国就要启动全国性碳市场,减排不努力的企业就要交钱,必须要花钱买碳配额。

      六是用绿色债券为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绿色债券最重要的好处是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我国很多绿色项目,包括污水治理、固废治理、新能源、地铁轻轨等等都是中长期项目,中长期项目从银行获得融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期限错配的原因。因此,必须要找出新的可以直接为绿色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的渠道。如中国银行的绿色资产担保债券,还有绿色ABS,包括银河证券等都要推出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这些都是未来产品创新的方向。

      七是发展绿色指数与相关产品。股票市场也有着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的功能,但必须要给它具体产品。未来我们要开发很多绿色指数,绿色指数里只有绿色企业,没有污染性的企业。过去几年我国开发了19个绿色指数,相对欧洲我们还有十倍的成长空间。

      八是建立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今后我们将在制造业中明确提出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推出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保险,这一点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未来我估计像在多种采矿、冶炼、化工、皮革、危险运输等高风险领域的行业中可能会引入绿色保险,而且会和绿色信贷结合起来。有些银行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只有买了绿色保险的企业才会给你提供绿色信贷,从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环境的风险。

      九是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信息披露也是提升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我们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今后要建立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这个制度已在《指导意见》分工方案中明确了具体路线图,并要分成三步构建。

      十是发展碳金融市场和环境权益抵押质押体系。据了解,今年年底就要启动全国的碳现货市场。这是一种通过碳金融和环境权益抵押为绿色企业获得融资的新途径。当然也不光是碳,其他的环境权益也可以做,包括各种各样的排污权、污水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二氧化碳排放权,未来都可以抵质押作为绿色融资的产品和工具。

      十一是地方发展绿色金融。最新举措是6月份国务院批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省区搞绿色金融试点。其他地方,包括甘肃在内部已经发了一些绿色金融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不光是在这些试点地区,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发展绿色金融很好的势头,有些地方已经出台具体政策了,包括要设立金融机构专业的绿色事业部,有些银行搞了事业部了,有些证券公司也搞了自己的事业部了,有些地方给了绿色担保、绿色贴息和绿色基金等等。

      十二是开展国际合作、吸引绿色外资。国际合作最大的亮点是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发起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把绿色金融纳入G20当年的一个主要议题。我很有幸代表中国担任了绿色金融小组的共同主席。在2016年我们达成了20个国家的7项共识,全部写进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公报;2017年是德国担任主席国,又达成了两项新共识,要求在全世界推动环境压力测试和改善环境信息的可获得性,也写进了今年的G20德国汉堡峰会的公报中。除了G20峰会中国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之外,在其他领域中比如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化也做了不少工作。今年9月绿金委联合6家行业协会一起发布了《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现在英国、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等等都希望和我们合作,在这些方面把这些标准推动到不光是覆盖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层面,也要覆盖其他国家在“一带一路”投资的主体。

      此外,我们已经在积极推动多边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绿色投资,包括世界银行已在浙江成立的基金等。这些国际合作机会,甘肃也可以考虑利用起来。因为,现在有些国际组织还不愿意在中国投资普通项目,但是非常愿意在中国投资绿色项目,这就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