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 海口经济学院一学生为帮同学贷款 欠下3万每天被催款
  • 海口经济学院一学生为帮同学贷款 欠下3万每天被催款

    时间:2017-04-21 23:04:35  来源:  作者:

    海口经济学院的小陈,最近是焦虑不安,无心上学。因为每天早上,他都会接到多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没别的,就两字,还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小陈拿出自己手机的时候,记者看到上面安装了多个校园贷平台的软件,人人分期、名校贷、分期乐等。打开这些软件,密密麻麻的账单信息显示,每月要偿还的贷款都有9笔以上,每月的贷款金额加起来少则2500多则超过3500。但是,小陈说,这些钱虽然是用他的身份证信息借的,可他一分钱都没有花过。因为借钱的是他的两名同学,小张和小左。两人当时均已有急事、要用钱为由,向他提出,用他的名义借款。考虑到是关系较好的同学,小陈就将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账号密码提供给了他们。

    一开始,小张只是借了5千元的分期贷款分18期偿还,小陈也借了1万元的分期贷款分24期偿还。可看到从这些校园贷平台上借款很容易,小张就开始不停的下订单贷款,小陈对此却毫不知情。每次,小张申请的贷款一到小陈的银行卡上,小张就说这是别人转给他的钱,让小陈转还给自己。渐渐的,先是小左休学失联,另外一个同学小张,也不接自己的电话。小陈这才反映过来,于是马上去贷款平台更改密码并查看。这一看不要紧,自己名下有3万多元的贷款。

    这名同学告诉记者,小张平时经常夜不归宿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还谈了一个女朋友,花钱有些大手大脚。而小左之前更是因为赌球欠下过高额的欠款,最后是父母帮他换上了欠款。那么,小陈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小张和小左现在又在哪呢?

    一开始,这名男子对于小左父亲的身份一直矢口否认。但是,当记者再一次拨通这个电话的时候,这名男子又改口,称他确实是小左的父亲,只不过他们已经不想再管这个孩子了。

    小陈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一家人都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生活。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最多1200元,他根本负担不起这些校园贷款平台的高额债务。在后悔自己轻信他人之余,小陈决定向警方求助。

    警方介入帮助协调校园贷 皆因虚荣心作祟

    将身份信息借给了同学贷款,但现在贷款又还不上,两个同学似乎也不想认这笔账,那么,小陈究竟该怎么办?警方又能否帮助小陈把钱要回来呢?

    在记者陪同下,小陈来到了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高校区派出所,并将自己的事情反映给了警方。而在初步了解情况后,民警表示,首先,小陈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借给了同学,并且,小陈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借身份信息给同学贷款,应有判断能力。所以,他们初步将此事定性为学生之间的经济纠纷。不过,民警表示,他们会联合学校,帮助小陈找到小左和小张,协调处理此事。

    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高校区派出所教导员郑晖霖介绍,从他们在办理几起案件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借贷前,根本没有考虑过能否还得起,也就是说,将法律意识和责任,完全抛在了脑后。

    对此,记者在大学城也进行了走访,发现,学生们用校园贷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无外乎,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而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事件频发。2016年,河南一名大学生通过十多家贷款平台,利用同学信息借款数十万。最后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2017年4月11日,福建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因无力偿还57万元的巨额校园贷款,选择在宾馆烧炭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2017年4月19日,海南儋州一名大学生两万元的校园贷,最终滚成13万,父母变卖家产都无力偿还。

    校园贷催生“学生代理” 一学期放出几百万贷款?

    小陈的事,警方正在帮助其进行协调,但是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又发现,校园贷的流行,还催生了一种所谓的职业——平台代理。而这种代理的身份,一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利用自己学生的身份,在学校里面对校园贷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

    走在校园里,记者发现校园贷的小广告,一般都张贴在学校的厕所等较为隐蔽的地方。有的平台通过学生代理将传单发放到各个寝室,还有的平台,则通过学生代理在朋友圈进行宣传。“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想”,“女生优先,秒放款”。随后,记者也以想进行校园贷款为由,找到了一名学生代理,了解情况。

    浏览这名学生代理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他一个人同时代理了多家校园贷平台。而这些平台对贷款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审核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另外,这名代理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想换电脑、手机,或者需要钱消费,但是又不敢跟家里伸手要。于是,就利用这些平台贷款。

    按照这名学生代理的说法,以小张和小左借钱的平台为例。小左一开始借了5000元分18期还,每个月应该还277元,加上利息共354元,这其中每个月利息就高达77元。而小张借了10000元,分24期还,每个月还416元,加上利息共515元,利息就有100元。以支付宝旗下的分期平台——蚂蚁花呗为例,最高的利率是12个月、8.8%,而这些校园贷平台的利率则达到了24%。可就是这样,依然有很多学生选择,通过这些校园贷平台贷款,而且数目惊人。

    点评:千万不能让校园贷成了“校园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有些在校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这一平台,缓解日常生活性消费和学习型消费的燃眉之急,或用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各项准备。然而,值得特别注意和警惕的是,有些同学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多头借贷,并将贷款用于娱乐性消费、休闲性消费甚至酗酒、赌博等畸形消费上,以致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还没步入社会便给自己套上了一道枷锁,一时难以翻身。个别同学滥用同窗好友的信任,借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四处借贷,一旦无力偿还便躲避逃避,将同学置于“被借贷”的被动地位,将自己的社会信誉赔了个一干二净,最终还得让省吃俭用的父母帮助还贷,你这不是坑爹坑妈坑师兄么?针对这一情况,银监会应当坚守校园贷“三不一禁”的四条红线,切实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尤其是对采取虚假宣传方式、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违法违规收取超标准利息,诱导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甚至让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者,绝不能仅仅以“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而轻易放过,而必须严肃予以查处,直至追究其经济责任乃至法律责任。学校则应当配合银监会,对校园贷进行监督,而不能让校园贷放任自流;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倡导理性消费、合法消费、科学消费,而不能任凭莘莘学子往校园贷的陷阱里跳,千万不能让校园贷成了“校园害”。

    《直播海南》供海南在线专稿,已由海南在线编辑。其它网站如转载,须经《直播海南》及海南在线同意,并注明来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