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 海口这个“蛙人”不简单 专在管道里查污水源(图)
  • 海口这个“蛙人”不简单 专在管道里查污水源(图)

    时间:2017-04-26 23:43:28  来源:  作者:

    海口琼山排水养护队“尖兵”吴淑群:

    这个“蛙人”不简单

    专在管道里查污水源

    吴淑群正在地下管网内检查。

    吴淑群戴上防毒面具准备下井。

    “此前,在下游管网内发现有污水汇入,我们必须顺藤摸瓜,继续追查。”4月23日上午,吴淑群来到位于管网上游的凤翔东路,再次下井追查污水源头。距离地面4米的雨水方涵内昏暗潮湿,走在管道中,身高一米七多的吴淑群不得不低着头猫着腰,黑暗和狭小空间带来的感官压抑让人很不舒服。他还要尽量控制着每一次落脚,避免踩到管道内快速聚集的蟑螂。

    与吴淑群一样的“查污蛙人”,每天行走在地下4米的管网内,将污水源头一个个揪出。今年2月9日起,美舍河管网源头调查摸排工作正式展开。调查发现,美舍河沿岸共有排水口339个。目前,对需要工程处理的36处截污口已经陆续进行施工,污水源头也已经全部排查完毕。

    吴淑群是琼山区排水养护队的队长。在众人皆知的排水工作中,还有鲜为人知的排查污水口工作。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井下生活。

    行走在地下4米的管道中,确保不漏过每一个污水源

    作为美舍河琼山段摸排组的负责人之一,吴淑群近来的工作量不断加大。琼山区美舍河沿线的126个雨水口,他必须反复进行实地开盖查看或下井摸排,防止有污水乱排流向美舍河。

    “此前从下游管网发现有污水汇入,我们必须顺藤摸瓜,下井继续追查。”4月23日上午,吴淑群来到位于管网上游的凤翔东路,再次下井追查污水源头。距离地面4米的雨水方涵内昏暗潮湿,走在管道中,身高一米七多的吴淑群不得不低着头猫着腰,黑暗和狭小空间带来的感官压抑让人很不舒服。吴淑群还要尽量控制着每一次落脚,避免踩到管道内快速聚集的蟑螂。

    与正规蛙人不同,吴淑群并没有潜水证,也没有全方位的潜水衣、氧气瓶、保险绳等设备,但是他的胶皮制防护服也达到了胸部位置,他还配有防毒面罩,能够完成大部分的井下任务。在管网内,由于长时间保持弓身抬头的姿势,他的脊椎和脖颈已经僵硬,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从额头上往下流。然而,他必须检查判断该段雨水管道内的污水是否是从上游流下来的,同时判断正上方凤翔东路下陷了5cm的路面是否会对管道形成挤压,从而导致安全隐患。此时的他必须和时间赛跑,尽快完成任务。

    “从水质上看,这水比雨水更浑浊,说明污水的源头还在更加上游的区域。”在地下4米的雨水方涵内,吴淑群用脚踩了踩三叉管道交汇处沉积的奶黄色物质,留下了一个个脚印。“这些沉积物有些油腻,显然不是雨水的成分,更像是生活污水中的某种含油物质。”根据水质和沉积物的特征,吴淑群判断得出的结果让他有些无奈,因为附近的商户和经营类场所都已经被排查过多遍,也进行过宣传教育,而这次巡查发现的情况,说明凤翔东路段附近又有人明知故犯,偷排污水。他默默记下了出现雨污合流管道的坐标,接下来他还将根据这一坐标继续向上游摸排。

    为追溯一股污水的源头,要反复排查10多个井口

    作为琼山区排水队队长,今年40岁的吴淑群既是队伍的领导者又是“查污蛙人”中的“尖兵”,这样的下井探查任务他已经轻车熟路。自今年2月美舍河沿线开始管网源头调查摸排工作起,他每天都需要往返于沙坡水库和国兴桥之间,平均下井20次以上,最多时一天下了50次井,待在井下的时长已快赶上在地面上的时长。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只是笑了笑,既敬业又乐观说,“我们就是干这行的,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

    吴淑群告诉记者,排入河内的污水,需要从下游的排水口开始追踪才能找到源头,这需要人进入地下管道一段一段走,一处一处摸才能完成,要想追溯到一股污水的源头要反复排查十多个井口。他时常为了寻找污水的源头,在井下待半小时甚至更久。有时在数百米的地下管道中来回走,只为捕捉到那一股上游污水的来源,某处的雨污管存在错接乱接现象。

    今年2月下旬,水电桥桥下的雨水口排出了深色的污水,引起了吴淑群的警觉。在水电桥下,他展开随身携带的琼山区地下雨水网管线路图,从桥下的雨水口开始,沿着管网线路向上游逐个下井检查,追查这股污水的源头。

    但因地下管道错综复杂,水流不断转弯变向,来回摸排就是找不到源头,直到反复打开十多处井盖、足足花费了两天时间,才查清污水源头来自凤翔东路另一端的凤翔山庄小区,该小区将污水管错接雨水管导致污水排入美舍河。在吴淑群的摸排定位下,水务部门及时前往该小区要求其进行整改。

    “在管道内找到源头的那一刻,压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我想赶紧上岸跟同事分享这一好消息,但是由于在管道内待得太久,已经有些头晕胸闷,话都讲不清楚了。”吴淑群坦言,虽然“查污蛙人”对下井作业已经习以为常,但长时间在管道内接触细菌和有毒气体,对身体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忙于工作愧对家庭

    忙于工作的吴淑群很少提起他的家庭。2014年,吴淑群的母亲不幸去世,他的父亲也因内心伤痛而病倒,自从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身体情况一直不算好。“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重重地压在了本就工作忙碌的吴淑群身上。三年来,他在医院、排水井口和家之间“三点一线”式跑动。

    “日常的排查任务要继续,市民反映的积水阻塞等情况也要及时解决。对我而言早出晚归已经是家常便饭,一到家就‘瘫倒’想休息;爱人有时也要为工作忙碌到很晚,老人和孩子时常没人照顾。”说起家庭,吴淑群有些惭愧。

    然而,辛苦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希望,希望也总能让人有着为之前行的动力。今年年初,吴淑群的“二孩””——“小吴吴”诞生,成了全家人新的希望。现在,吴淑群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回家照顾“小吴吴”,同时帮助爱人洗碗、收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吴淑群看来,苦累的生活同时也是幸福的。“等到美舍河变清了,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们,里面也有爸爸的一份苦劳。”他笑着说。

    记者手记

    清清河水有他们的功劳

    23日,记者和吴淑群一同下到地下管网。漆黑的雨水方涵内管道深不见底,即使是用鼓风机吹过后,刺鼻的异味在封闭的空间内依旧挥散不去。弯腰走在黑暗和低矮的管道内,那种压抑感一度让初次下井的记者想要逃离,而吴淑群却早已习惯。

    吴淑群从事排水工作已经15年,长期浸泡在水中的他和队伍中不少人一样,膝盖和脚踝都患上了风湿,腰背也因长期在管道内保持弯曲,直立时经常会感觉麻木疼痛。管道内不干净的空气也让他的呼吸道变得敏感和脆弱。

    面对记者,说起家庭和父母,不惑之年的他一度哽咽,眼圈发红。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却使得他对家庭有所亏欠。这是海口市的一名平凡劳动者,也是无数为了让海口更美丽而奋斗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