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 揭秘文昌两少年和卫星“少年星一号”的故事 “少年星”这样造
  • 揭秘文昌两少年和卫星“少年星一号”的故事 “少年星”这样造

    时间:2018-02-07 16:11:22  来源:  作者:

    新闻追踪《文昌两学生名字刻上卫星》走近航天“未来之星”他有凌云志,想当航天人;他是尖子生,物理是强项

    他俩名字上“星”背后的故事:少年·创客·造星

    林小涼(左)和尚阳洋在学校微星监测站追踪少年星运动轨迹。

    林小涼(右)和尚阳洋(左)拿着样星与科学老师谭理川(中)合影。

    2月2日15时31分,搭载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海南文昌中学林小涼和尚阳洋因直接参与少年星原型星的设计和现场组装,荣获“中国少年星造星金奖”,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少年星”上。6日,南国都市报对此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众读者纷纷为两位了不起的少年点赞。

    “少年星一号”原型星由全国32所学校62位中小学生共同创意、设计并动手组装。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林小涼和尚阳洋谦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今天,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两位“未来之星”。

    造星经过

    10万学生中脱颖而出

    得到航天“大咖”指点

    因何与“少年星一号”卫星结缘?林小涼回忆,源于一场航天科普教育活动。2016年,“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邀请函。作为我国首个组织中国青少年广泛创意、动手设计、参与制作卫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该比赛吸引了全国1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海南文昌中学高一学生林小涼便是其中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林小涼设计的“WiFi与物联网工程”卫星功能创意脱颖而出,文昌中学因此争取到2个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名额,成为全国仅有的32所学校之一、海南唯一一所学校。当时正在读高二的尚阳洋因综合成绩突出,思维缜密,在老师的推荐下也加入该计划。

    2017年1月,“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在文昌举行。在特训营中,林小涼、尚阳洋等62名中小学生与“航天大咖”面对面。他们向神州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学习了航天的发展史及航天技术专业知识;向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徐颖博士学习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曾负责东方红五号预研项目的九天微星卫星技术负责人刘丽坤博士学习了卫星基础理论课;向中科院光机所的米磊博士学习了“硬科技”理论。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在特训营里分组钻研

    62人设计组装原型星

    随后他们进行了卫星套件拼装、原型样星设计组装实操。

    让林小涼和尚阳洋印象深刻的是12小时创客马拉松活动。“这是一场制作卫星、测试卫星、编程、制作并破译摩斯密码的活动。”尚阳洋介绍,活动7人一组,除了他和林小涼,还有5位来自北京、重庆等地的小学生。“虽然他们年纪小,但是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并不比我们差。”尚阳洋说。

    “然后便是62个学生一起设计、组装‘少年星一号’原型星。”林小涼接过话茬介绍,一颗卫星的研发有7个分系统,他们当时被分到载荷分系统小组,负责该系统的设计与组装。两次分组,林小涼均以优异的表现被推举为组长。特训营临近结束,大伙前往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参观。

    这个过程中,林小涼和尚阳洋与省外的小伙伴们结下深厚友谊。作为东道主,他们不忘向小伙伴们推介海南,哪里的文昌鸡好吃、哪里的海鲜美味,哪里的风景优美。

    追星便利

    “少年星”运动轨迹

    学校测控站可“跟踪”

    特训营结束了。“少年星一号”原型星通过航天专家的验收改良成为正星,同时进行抗振、耐热等复杂的实验测试,2月2日发射升空。文昌中学科技老师谭理川、林丰两位老师在酒泉亲眼见证。“2月3日早上,我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运行轨迹。”因为期末考试,林小涼和尚阳洋未能到现场,但他们在学校可以随时追踪卫星。

    据介绍,2017年,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微星测控站落户文昌中学第二课堂基地。走进该校微星测控站,墙上贴满太空图片,屋顶的设计繁星点点、立体唯美。

    测控站中央四台电脑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少年星一号”的行动轨迹。“椭圆形轨迹就是少年星的运动方向,灰色的圆形是月球,小房子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楼顶有测控天线和避雷针,要是少年星运行到这里,我们就能接收到信号了。”林小涼说。

    据了解,“少年星一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无线电存储及转发,并进行空间成像试验、物联网用户链路验证等。完成在轨测试后,“少年星一号”将面向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卫星通信资源。

    未来之星

    他们爱科学

    少年立志做航天人

    “欢迎来到机器人室!”在文昌中学第二课堂基地,林小涼和尚阳洋熟悉的不仅是微星测控站,机器人室也是他们的家。

    从2017年初机器人室开放以来,林小涼课余时间和周末几乎都泡在里面。地面上摆放着10多个乐高模型,记者随便指着一个中间有红色球体的模型,他介绍,“这是卫星模型”,边说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机器人模型,“我们为机器人编程后,便可按程序操纵卫星发射。”

    说起科普知识,林小涼有说不完的话,他对科技的热爱从小就埋下种子。因为总爱问太空知识的问题,父母总买科普书给他。初二刚一接触物理课程,他已经能独立拼装电路板。进入高中,他加入学校科技社,现在已是科技社创新部部长。从高一开始,他屡次斩获科技大奖: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网络虚拟机器人设计大赛一等奖……问及未来规划,林小涼毫不犹豫地表示,想要从事与航天科技有关的工作。“感兴趣才干得好,干得开心。”这个17岁的男生很有想法。

    尚阳洋是高三学生,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他表示,不管如何,科技探索都会是他未来生活学习的重要一部分。

    不是书呆子

    老师说他俩是全面手

    在老师的眼中,尚阳洋和林小涼不是钻于科技知识的书呆子,而是全面手。他们不仅热爱科技知识,物理学得好,其他成绩也在全校名列前茅,二人都是实验班的学生。

    “对科研探索执着”“不仅专业知识好,组织能力也特别强”,文昌中学团委副书记庄彩云这样评价林小涼。林小涼喜欢运动,他曾经光着脚在学校操场一口气跑了三十圈,曾经环岛骑行1000公里;喜欢听英文广播,英语也不错;对文学也有兴趣,爱看《菜根谭》。

    “低调、谦虚、踏实。”庄彩云如此评价尚阳洋。这个1.78米高的阳光大男孩喜欢打游戏,爱看心灵鸡汤。在与林小涼的合作中,作为学长的他甘愿做个默默无闻的“助手”。

    文昌中学科技老师谭理川介绍,目前,文昌中学正在编写校本课程,让航空航天知识进入课堂。以后,学生在教室里操纵天上的卫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