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心招开心锁 心安促平安——河南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心招开心锁 心安促平安——河南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18-01-25 21:06:3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工作人员示范社会心理服务手机客户端

    □河南法制报记者郭跃华井春冉/文宁晓波/图

    核心提示

    当前社会转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一些群众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危险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尤其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用心服务打开“心”结

    西平县的杨某因宅基地等纠纷,成为上访老户。2017年年初,西平县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对有关重点人员走访见面时,对杨某进行了3次心理疏导,杨某认识到了自己的偏见和错误,表示愿意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解决自己的利益诉求。最终,杨某的宅基地纠纷通过司法调解予以解决,杨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前社会转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一些群众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危险因素。我省很多地方创新工作,让心理咨询师介入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工作方法,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降低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经将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培育人们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灵宝市,108所学校建起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其中87所学校“四室”(心理咨询室、情绪发泄室、心理放松室、心理活动室)建设齐全规范。8.8万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有12节至14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学校每周还有2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省成立了河南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队伍。省辖市一级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依托,建立了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我省还面向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各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招募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医生志愿者、单位志愿者。我省建立了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库。目前,全省共有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社会组织246个,有心理咨询师96446人,有实际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15328人、社会工作者14985人。

      全面排查筑牢“心”防

    “庙岭村的朱某精神病发作了,你们快来呀!”2017年8月26日19时许,淅川县公安局荆紫关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群众的紧急求救。淅川县相关部门迅速启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从派出所接警到对患者收治治疗仅用了3个小时。

    2017年,淅川县经过3个多月排查筛查,共排查出520名三级以上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政府给他们购买保险,并兜底治疗,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切实维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省将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后,对有心理问题的“重灾”人群进行了全面排查,努力摸清底数。我省对排查出来的心理问题人员,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心理异常人员,引导其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并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帮其解决思想困扰,消除负面心理,完善个性人格,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防止发展成心理疾病;对心理高危人员,加强监控,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化解潜在风险,预防违法犯罪;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组织就医,并加强监护。

    为有效防范精神障碍患者肇事,我省下发了《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实施意见》,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一年内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给予其监护人2400元奖励,实行以奖代补,2017年全省共发放以奖代补资金6953万元。同时,我省建立“五位一体”监护包保责任制度,乡镇(街道)包村(社区)干部、派出所包村(社区)民警、村(社区)干部、基层精防医生、患者监护人“五位一体”落实监护、管控责任。全省还有8个省辖市引入保险机制,由政府为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购买保险。

      依托载体织密“心”网

    我省不断完善乡(镇)、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并在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妇联等系统建设行业、系统心理咨询室,把工作抓牢抓实,逐步构建起“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对心理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我省还成立了省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构建党政领导、卫计牵头、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安阳高新区聘请北大、清华6名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5名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和省、市20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强大的心理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同时,从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心理学专业选拔在校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了工作队伍专业化、心理服务多元化。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全省共有1369个乡镇(街道)、11562个村(社区)建成了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分别占总数的56%、23%。全省所有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场所建设。省、市、县三级依托综治中心,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试点地方的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由综治、卫计、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参加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入驻心理服务场所;在村(社区),配备1至2名心理辅导人员或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民政、调解、网格等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运用心理服务技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成效显著百姓“心”安

    我省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了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工作。2017年,每个省辖市选择50%的县(市、区),每个省直管县(市)选择50%的乡镇(街道)进行示范推动。目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已在我省大面积铺开,很多地方都已开花结果。

    2016年5月,西平县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该县建立了700多人的持证心理服务队伍,实行社会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监所。该县把心理问题人员分为红(重点对象)、黄(关注对象)、绿(一般对象)“三色”防护对象,分类实施心理救助、干预等。该县还研发了心理测评软件。一年多来,该县没有发生重大“民转刑”命案和群体性事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子。

    安阳市文峰区坚持将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运用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利益群体维稳和公共安全风险预警中。该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4%,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7%。2017年上半年,该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排名上上升了28个位次。

    许昌市魏都区大力实施“四五六七”(四级平台、五支队伍、六项制度、七项保障)心理安防工程。目前,该区分系统、分领域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团队5支,拥有专兼职力量200余人,基本实现全覆盖、无死角。2017年以来,该区共化解各类心理矛盾67起,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

    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未来3年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目标,2018年在70%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开始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2019年在全省全面推进;2020年进行考核验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