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年轻妈妈的遗愿:把光明留下
  • 年轻妈妈的遗愿:把光明留下

    时间:2018-01-31 15:04:02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1月30日下午4时,南昌解放西路一家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重要的手术正在进行。医生们正在给一名23岁的男大学生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大家都异常小心谨慎,生怕有一点点意外发生。

    这背后,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眼角膜移植手术进行中

    一对眼角膜 给两人带来光明

    1月30日傍晚,医院角膜学科主任黄海介绍说,手术非常成功,这名23岁的男大学生的视力将逐渐恢复。“之前,他单眼视力受损,只有进行眼角膜移植,才有希望恢复视力。”黄海医生说,虽然眼角膜移植如今已是成功率相当高的手术,但受限于眼角膜供体来源不足,使得很大一部分失明患者可能需要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这名小伙子是幸运的。和他一样幸运的,还有一名来自丰城同样是单眼角膜受损的男子,今日,他将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

    他们能恢复视力,幸亏“遇到”了一个有着大爱的人,这个人就是九江湖口29岁的付雄英。

    29岁女子辞世前立下捐献遗嘱

    “我要走了,能够留下眼角膜帮助他人恢复光明,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今年1月上旬,九江湖口县张青乡张青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付雄英躺在床上,气若游丝,说话也异常吃力。因为患有肩胛骨软骨肉瘤,癌细胞扩散,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尽管说话很吃力,但付雄英还是努力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她希望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她想捐献自己的遗体。

    但是,医生告诉她,她的遗体可能会有癌细胞转移的现象,作用不大。她转而想到了捐出最有用的器官――眼角膜。

    面对家人的反对,付雄英一边耐心说服家人,并辗转联系上湖口县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淑敏,希望她能联系县红十字会,实现她捐献眼角膜的最后心愿,留下光明照亮他人。

    在刘淑敏的帮助下,1月7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她带着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上门为付雄英采血与登记,最终促成拥有无私大爱之人的愿望实现。

    离世后捐出眼角膜

    黄海医生说,医院作为江西省红十字会角膜接收站,于1月29日接到通知,九江“80后”重病妈妈付雄英28日晚间离世。在省红十字会、九江市红十字会、湖口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医院安排人员协助付雄英捐赠眼角膜。

    医护人员、受捐助的两位人士及其家属,纷纷向付雄英致敬。

    付雄英家属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兄妹三人中,付雄英自小伶俐乖巧、独立懂事。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哥哥姐姐都要读大学,家中负担不起,付雄英主动提出辍学,出去打工给哥哥姐姐赚生活费。

    “当时,她自己也找了一个成人大学,半工半读服装设计专业。”2012年前后,正值青春年华的付雄英前往浙江闯荡。工作出色的她,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被升为中层干部,工资有四五千元。

    然而,幸福总是相同的,不幸却各有不同。在父亲看来,由于小英经常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或许是后来患病的原因之一。

    2013年11月,在浙江宁波工作时,付雄英发现左肩出现肿块。经医院检查,小英被诊断为肩胛骨软骨肉瘤。2013年和2015年两次手术后,她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除了左手有些无力外其他都恢复得很好。

    经人介绍,2015年,付雄英有了自己的爱情,并于2016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6年12月,付雄英怀孕了。

    喜出望外的她未曾想到,在怀孕期间,付雄英发现肩胛骨软骨肉瘤有复发的情况。此时,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先生下孩子再治疗。尽管主治医生建议尽早剖宫产,但付雄英坚持足月顺产。然而,当她生下女儿再次检查身体时,发现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并已经全身扩散。

    医生说,付雄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静静地等待残酷现实的来临。

    “为了生下女儿,你错失了治疗时机,后悔吗?”有人问她。

    付雄英当时平复心情后说:“我不后悔,孩子健健康康,我很欣慰。现在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做个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对女儿最后的愿望和期许。”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何柳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