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萍乡芦溪县党员郭罗恩风雨无阻14年驾船接送山里娃上学(图)
  • 萍乡芦溪县党员郭罗恩风雨无阻14年驾船接送山里娃上学(图)

    时间:2018-03-14 16:03:48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康春华

    ◎文/图 记者康春华

    中国江西网讯 位于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坪村有一座水库,在水库上游有一个丰坑村。隔着偌大的水面,如果没有渡船,村里的孩子们就要沿着坪村水库,走一个多小时的环湖路,才能到对岸坐车去学校。

    54岁的郭罗恩,在水库渡口当摆渡工已经14年了,像超人一样,每天清早准时出现在村渡口,风雨无阻。除了少数极端天气等影响,孩子们从来没有因为他的个人原因迟到过一次。

    郭罗恩正在开渡船,驾驶舱后是要去对岸求学的孩童

    4000多个日日夜夜

    3月9日,周五。

    5时40分,天色还是灰暗的,芦溪县南坑镇坪村水库和往常一样宁静。空旷的山谷里传来隐隐约约的鸡鸣声。

    水库一旁的宿舍楼里,54岁的郭罗恩早已起床,简单洗漱后,他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走向渡口。

    跨上那艘停靠岸边的蓝色铁皮船,借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环视四周,仔细检查完渡船的每一个角落、确保绝对安全后,郭罗恩娴熟地拔起岸边的锚,步伐匆匆地通过甲板进入驾驶室,这一系列动作对于他来说,已经重复了14年。

    通过甲板时发出的“砰砰”声首先打破了平静,紧接着,伴随着船头柴油机“演奏”的轰鸣声,铁皮船出航去“接客”了。

    清晨的水库被大雾笼罩,能见度非常有限,山间的阵阵冷风吹过水面,郭罗恩不禁打了个哆嗦,一个人驾驶着铁皮船显得格外孤独,但他一直望向对岸。

    十多分钟后,船终于靠岸了,郭罗恩又在岸边等待了十多分钟后,村子里的5个孩子来到渡口,他们要通过铁皮船去往对岸,然后再乘坐班车到镇上的学校读书。同坐铁皮船的还有村里的老人们,他们要赶早去县城的医院检查身体。

    给老人和孩子们穿上救生衣后,郭罗恩再次启动柴油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渡船回到对岸,待抛好锚将船停稳后,老人和小孩在他的叮嘱下上岸了,他最后一个下船。

    将孩子们送上班车时已经6时30分,郭罗恩也显得轻松了许多。

    事实上,这样的日子,郭罗恩已经坚守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这些年,他生活的一个轴心便是每天开着那艘蓝色的铁皮渡船在水库中来回穿梭,全力护送孩子们往返上学、回家,确保村民的出行。除了少数极端天气等影响外,孩子们从来没有因为他个人原因迟到过一次。

    不做老板却要当摆渡工

    郭罗恩接送的孩子们都来自丰坑自然村,位于坪村水库上游,那里群峰耸立,20余户人家散落在一片密林掩映的山坳之中。

    最早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要沿着水库走一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才能到达水库那边的坪村小学上课,一些孩子因为年纪太小、路程太远而辍学。

    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的难题,上个世纪90年代末,水库管理处安排了一艘渡船免费接送孩子们往返学校。管理处每个月给少许补贴,既算是工资又包括船只维护费用。

    然而,因为摆渡工每天要起早贪黑,工资又不高,所以没有谁愿意干这苦差事,摆渡工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

    2004年,渡口“停摆”了。

    没有了摆渡工,山里的孩子上学怎么办?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身为共产党员的郭罗恩心里荡起了层层涟漪。当时,他正在坪村水库旁开一家餐馆,夏天旺季时生意不错,月收入可达数千元。

    连续好几个晚上,郭罗恩坐在餐馆门前的台阶上,望着深不见底的水库,陷入了苦苦的思考:继续开餐馆,自己一家人定能过上更加红火的好日子;去当摆渡工,自己苦累不说,还会把好端端的一个家推向举步维艰的境地……可是,难道让孩子们又辍学?他们才是大山里的希望呀!

    在反复思考后,郭罗恩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命运的艰难抉择:将餐馆交由妻子经营,自己去当摆渡工。他找到水库管理处的负责人,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该负责人听后难以置信。

    “我以党性保证,一定当好摆渡工,不再让山里的孩子辍学!”郭罗恩用这样一句承诺回应了该负责人充满疑惑却又充满期待的眼神。

    难舍渡口的“郭伯伯”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学习,郭罗恩正式上岗当上了摆渡工。

    这一年,郭罗恩刚好40岁,正是人生好时光,很多人对他的这样的抉择表示不理解,可是他并不在意。

    2008年,郭罗恩家的餐馆被拆迁后,家人们都回到了街镇上居住,当了4年摆渡工的他不忍心离去。他选择留下继续摆渡。

    于是,郭罗恩长年住在水库旁边的宿舍里,孤身一人守着一间简朴的屋子,与家人聚少离多。女儿甚至跟他很疏远,可他却是孩子们的“郭伯伯”,乡亲们的“好兄弟”。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每天清晨6点,郭罗恩一如既往,从迷漫着水雾的晨曦中走来,准时出现在坪村渡口。每天放学后,又把孩子们摆渡到水库对岸送回家。其间,他还要接送过往村民们,如此简单重复工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似乎他已经无法离开这个渡口。

    因长年累月在水面上风吹雨打日晒,原本白白净净的郭罗恩变成了一个黑不溜秋的老农,厚厚的老茧几乎覆盖了整个手掌。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他的手脚、耳朵常常被冻肿,但他从没叫过一句苦,也没喊过一声累。

    一人、一桨、一船,郭罗恩把生命中的黄金时光献给了这片水域,用14年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他托起了山里孩子们的求学梦,却苦了家里的老婆和孩子。一个月几百元钱的工资,远远不够贴补家用,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老婆柔弱的肩膀上。

    “在家的时间太少,怎么照顾到家里人,感觉挺惭愧的。”郭罗恩说,女儿初中毕业后,本想去一所职高继续读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放弃。

    险情让他深知责任重大

    平静时的水库风景如画,但碰上恶劣天气时就处处充满了危险。

    “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郭罗恩说,自己至今都记得曾经经历的几次水上险情。

    2010年的一天清晨,像往常一样,郭罗恩开着渡船送孩子们去上学。渡船开到水库中央时,水面上突然刮起大风,没几分钟,雨如瓢泼,小小的渡船在水面上挣扎,随时都有可能翻沉。

    此时,郭罗恩赶忙高声呼喊:“快抓住船舷!快抓住船舷!”可他自己却重重地摔倒在船板上,两个膝盖都摔破了,血流不止。

    郭罗恩全然不顾锥心般的疼痛,赶紧从船板上爬起,一边叮嘱孩子们抓紧船舷,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渡船开到附近的避风处,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历了这次险情后,妻子心疼地劝他放弃,他却更坚持自己的想法:摆渡工责任重大,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采访中,郭罗恩告诉新法制报记者,自己见证了太多孩子的求学路,他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成绩。他接送过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拨接一拨地走出大山,有的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他始终认为:村里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是要靠孩子们多读书,走出去才有希望。

    对比当初一起在水库旁边开餐馆的同行,有的早已腰缠万贯,而郭罗恩仍然坚守在渡口,默默地当一个摆渡工,没有半点怨言。

    “不当老板当摆渡工”,很多人不能理解郭罗恩,甚至很多人笑他“傻”,认为他太不值得!但他自己却从来不解释什么,他觉得一切都挺值得的,14年的摆渡生涯,那艘蓝色的铁皮渡船早已成为生命的全部。

    盼望村民能走出山坳

    丰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有一次晚上同村村民生病了,由于离镇比较远,郭罗恩义不容辞地把医生从坪村水库这头接到那头。漆黑的夜晚渡船是很危险的,郭罗恩二话没有说,接医生过去,还好医生及时赶到,病者才得以治疗。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郭罗恩不善言辞、非常谦虚,他总是将“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挂在嘴上,从不张扬,总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事实上,郭罗恩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事迹感动了不少当地人,他也因此被誉为“最美渡工”,获得了芦溪县优秀共产党员、芦溪县崇德向善风尚奖、萍乡市劳动模范、江西好人等多项荣誉。

    去年9月,郭罗恩获得了6000元奖金,拿到奖金后,朴实的老郭就琢磨开了: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到刀刃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思来想去,老郭决定把这笔奖金捐给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先拿出500多元买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送给坐渡船上学的孩子,然后郭罗恩又将想法向镇里汇报,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镇政府从南坑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中筛选出了多名符合条件的孩子接受捐助。

    采访中,郭罗恩说:“可惜,我们这个地方太贫穷落后了,能走出去读大学的孩子还是很少。现在孩子们天天这样‘两头黑’地上学,确实有些苦。”

    郭罗恩还告诉记者,只要山里的孩子们还需要摆渡工,他就会继续干下去,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同时,他也盼望着村民们能够早日走出山坳,获得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