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脱贫找准新“靠山”(图)
  • 脱贫找准新“靠山”(图)

    时间:2018-07-28 18:39:5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文/图 全媒体记者赵鸿宇

    中国江西网讯 沿着新修的水泥马路,一辆三轮农用车突突地驶上山来,井冈山茅坪黄桃产业园3000亩山地出果了。“首年出果估计能产10万斤。”据投资开发黄桃产业园的井冈山市绿之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刘志刚介绍,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50万公斤。

    租金、佣金、股金,望着漫山遍野的果子,村民的心里比黄桃还甜。

    2017年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之后,井冈山不断创新产业增收全覆盖机制,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给贫困户脱贫找准了新“靠山”。

    红心猕猴桃基地

    村集体经济 和群众实现“双增收”

    7月18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踏上了贫困户们的新“靠山”,这里是茅坪村五斗组的1500亩桃园。几个村民在山上除着草,看到采访团的到来,热情的刘志刚和除草的村民随手挑了几个大黄桃递了上来。香甜可口的果肉立即俘获了大家的味蕾。

    “第一年出果,你们尝到了鲜呢,我们的黄桃甜度高,10万斤光来井冈山的游客就能买光,外面还吃不到。”刘志刚说,他们引进了湖南炎陵的技术,为了避免正面竞争,产业园特地种了早熟品种。

    除草、施肥、套纸袋、摘果子,黄桃的鲜果期虽然只有短短的20余天,用工需求却持续一整年。村集体以土地、基础设施入股有分红,村民参与种植管理有工资,政府的产业扶持发展资金还能为贫困户带来每年800元的额外收入。“贫困户人均年分红可达3.07万元,整个产业园一年大约需要7.7万人次的劳动力,按80元/天的工资计算,全年总工资达到616万元,人年均务工工资也有1.6万元。”茅坪村村委会主任谢明泉笑着说,黄桃产业园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注重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并把村集体纳入产业当中,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实现“双增收”。

    未来,茅坪黄桃产业园还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为应对丰果期的到来,产业园正积极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对接,配套的深加工(罐头)产业也提上了议程。为配合产业发展,路修得越来越宽,伴随黄桃产业园的发展,农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茶叶、特种养殖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

    7月21日,以“幸福神山,桃醉井冈”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神山黄桃节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举行。这边的茅坪乡,黄桃产业开花结果,那边的新城镇产业扶贫也有了起色。

    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新城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一个万亩黄金茶基地、一个千亩猕猴桃基地。新城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农业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新城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内就有“井冈翠绿”茶园、特种动物养殖园、猕猴桃园。

    “这里以前没种过茶叶,2012年以来,我们井冈山茶厂就在新城镇试验,几年下来发现这里种的‘井冈翠绿’口感好,春茶不到一个半月全卖光。”井冈山茶厂王卫冈说,黄厦村的300亩茶园已经成了茶厂重要基地之一。采茶、施肥、剪枝,作为劳动密集型茶叶产业,茶园每年吸纳务工人员1800余人次,每年发放采茶等务工工资30余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4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小时候我都在这儿放过牛,工作后回家看到耕地荒芜很可惜,就有了回来创业的想法。”园区的核心地带是谢玉龙的特种动物养殖园,七彩山鸡、东北梅花鹿、孔雀……这里的山鸡养殖实现了“孵-产-销”完整的产业链,以出售山鸡、土鸡、野鸡蛋、土鸡蛋为主,同时带领贫困户6户发展养殖业,基地负责技术指导、销售;饲养东北梅花鹿60余头,年产鲜鹿茸2.5万克,年产值也达到了25万元。杨梅、石榴、水蜜桃、樱桃、山东大枣、井冈蜜柚、南方蜜橘,园内还有七个水果采摘区,可以开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活动。

    收益发展新产业 实现良性循环

    井冈山市厦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在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之外,在经营上采取“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模式,吸纳了农户经营性托管生产,果品收益后农户参与利润分配;吸收了10户红卡户的产业扶贫资金(1万元/户),确保每户每年20%(2000元)的收益,实现农民变股东。此外,还融合了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资金近200万元,实现了每个村每年10%的收益,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集体的100万元我们不敢乱花,拿入股猕猴桃示范基地每年的收益分红,我们准备发展火龙果。”排头村村支书谢樟华说,在省农业厅专家的指导下,他们试验了火龙果种植,“去年10个棚,今年又添了18个棚。”

    如今,排头村的火龙果就要面市,谢樟华心里充满了期待:“火龙果一年结好几批果,亩产能有3000斤,除去一次性投入4.5万/亩,效益非常可观。”(江南都市 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