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南昌县冈上,中国结的故乡
  • 南昌县冈上,中国结的故乡

    时间:2018-08-02 19:18:07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熊焰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赣江之滨,赣抚平原,距省会南昌32公里半,它的名字叫冈上。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古代,有建于南宋靖康二年(1127年)的吴氏家庙,有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的刘氏家庙,有首修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60年一大修续修了十一届的《石湖熊氏族谱》。近代,有全国唯一的由政府命名的“教授村”,一个多世纪来,只有30几户人家的月池村出了教授级的专家学者300多人。

    这里的百姓也特别心灵手巧,民间传统工艺如书法、陶艺、木雕、剪纸、刺绣、结艺等比比皆是,其中,乡间的一捻针线竟捻出了冈上一奇景: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了,举国欢庆。这一天,冈上街临街店铺家家门口挂起了红彤彤的中国结,成为中国结一条街。这一奇景的策划、制作者,就是月池村的熊家媳妇蔡素忱。

    蔡素忱和小女熊大蒂

    一、蔡素忱的匠心坚守

    中国结,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物,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作为装饰品起于周朝,那时人们佩戴玉饰常以中国结为玉纽。到了清朝,绳结工艺发展到非常高雅的境界,《红楼梦》第35回有一段宝玉与莺儿的对话,曹雪芹笔下的中国结就是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进入近代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与许多民间工艺一样,中国结也日渐式微。

    但是,凡是在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就会有人坚守着民间传统工艺。在冈上,就有一户人家坚守着中国结,女主人的名字叫蔡素忱。她生于1914年,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养成了一种典雅庄重的淑女气质。妈妈教会了她编织中国结,一根红绳三绕两缠就成了工艺品,她好生喜欢,经常与小朋友在一起编织不同形状的中国结。长大后,她嫁到月池村一户书香之家,家里村里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她对中国结的喜欢变成了钟情。工作之余,她经常在家编织中国结,寄情其中,同时她又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了妯娌和下一代女孩,意在传承,村里人说她家成了“中国结之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她听到这个消息,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蛇吞梦灭日西斜,浴血浇开胜利花。慷慨讴歌民族魂,团结自立兴中华。”团结、团结、团结,她联想到了中国结,要用中国结来欢庆胜利,一个方案形成了。她买来了几十斤细红绳,和妯娌一起夜以继日地编织中国结,十多天编织了上百个,并于9月2日挨家挨户送到冈上街临街的每个店铺。于是9月3日,出现了文章开头写的那一幕,冈上街成了红彤彤的中国结一条街。

    熊大蒂设计制作的香港回归结送至香港

    二、熊大蒂的传承传奇

    瓜熟蒂落,新中国成立那年,蔡素忱最小的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取名大蒂。受母亲、外婆的熏陶,大蒂从小就喜欢上了手工制作,悟性又好,学什么会什么。六岁发蒙,她拿起一根红绳可以结成一个手链,一张纸片可以剪成一个图案,几片树叶可以编成一只蝴蝶,引来许多同学与她交朋友。芳华之年,她对美的追求有了一个升华,复杂曼妙的图案,飘逸雅致的韵味,让她对中国结酷爱有加。在家里编织一个又一个中国结,送给亲友,送给同学。然而,不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工艺美术馆里,都看不到中国结的踪影。要拯救中国文化的这个瑰宝!她原想高中毕业后报考工艺美术专业,但时运不济,她“上山下乡”来到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命运捉弄人,但改变命运的事也会鬼使神差般发生。她先分在搞园艺的11团,不久就调到搞纺织的21团。纺织与编织同宗,她白天在车间纺,晚上在宿舍编,心中筑着自己的梦。

    上世纪80年代,她两次患重病,两次大手术,再也无法上班了,办了病退回家。在家里,她没有闲着,买来有关编织的书籍自学,潜心研究、发掘、筑梦中国结。身体恢复后,她又买了一台小型编织机在家编织毛衣。她编织的毛衣风格简约,色彩协调,款式时尚,引来了众多顾客,在南昌名声鹊起,也引起编织业界关注。某职业学校聘用她为编织班的老师,之后又与她合办了一家编织经营部。经营部开办编织培训班,想不到前来学习的人这么多,经营部推出的造型各异的中国结,想不到顾客如此追捧。也许是沉寂得太久,中国结悄然出现让人心怡神往。商海逐浪,她看到了中国结风再起时的曙光,她决定“北漂”。

    1994年,大蒂来到北京创办了钰章结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的名称告诉人们,南昌一位女士,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国结的传承,来到了北京。为了传承,她办了一期接一期的中国结培训班,并在这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编织爱好者联谊会。至上个世纪末,会员发展到三千余人。她不只是简单的传承,她还在创新,演绎当代人的中国结情怀。钰章结公司先后开发了五大系列、一千多个品种的中国结,成为人们装饰节日、祈祷祝福、点缀心情的吉祥物,成了中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大蒂在中国结这个艺术王国里可谓是炉火纯青,传承变成传奇。

    她设计制作的中国结见证了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回归结”高高悬挂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大门口。

    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始至终都有她的身影;2001年春她受我国奥申委委托设计奥运中国结;2001年7月,她设计制作的“点燃2008北京奥运火炬”大型中国结及几十款、数千件礼品结,由我国奥申委带到莫斯科;2003年7月,她受中国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委托,为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玉玺设计制作五彩穗带,系有五彩穗带的中国印玉玺有一枚被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收藏;她还与著名导演张艺谋一起为拍摄申奥片四处奔波。

    许多重大活动也常见她的中国结;2000年10月全国妇联组织的两岸妇女发展交流研讨会,她设计的巨型中国结“情系中华”挂在会场主席台背景墙上;2003年6月,她为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设计制作数百个大型中国结,用于奖励“抗击非典英雄”。

    她的中国结还成为了“国家名片”;2003年1月她受国家邮政局委托,设计了一枚中国结专用邮票。

    鉴于熊大蒂对中国绳结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做出的重大贡献,2005年4月,经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推荐、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北京市工艺促进局认定,她被授予“北京三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我国绳结工艺类唯一的大师。

    熊大蒂在澳大利亚悉尼电视台传授中国结编织方法

    三、从中国走向世界

    2004年熊大蒂随夫移居澳大利亚,中国结也从中国编织到异国他乡。

    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共存共融。大蒂看到了中国结在澳洲的广阔生存空间。她在街头展示中国结,结中五谷香,结中花不谢,结中凤凰舞,结中龙腾跃,引来外国朋友啧啧称奇。她在社区、学校、俱乐部、养老院开办了几十次中国结学习班,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被一根红线牵在一起。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在悉尼成立了中国手工艺术沙龙,定期为当地手工艺术爱好者传授结艺,切磋创新,成为中国结在澳大利亚的义务推广大使。她的辛勤努力得到澳洲各界人士的赞赏,多次在当地电视台、电台亮相亮音。她个人的绳结艺术也得到当地业界的认可,其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多次应邀在各地举办作品展览或参加研讨活动。2015年,澳洲中文电视台和央视4台联合摄制了一个专题片《中国结从中国编到了悉尼》,介绍熊大蒂在澳大利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结的精彩故事。

    2018年春节,熊大蒂忙得不亦乐乎,一场场接踵而来的庆祝活动让她应接不暇,“北京人在悉尼”“江西同乡会相聚”“华人华侨春晚”“亚洲风嘉年华”“中国风嘉年华”“四海同春晚会”等活动,她都是嘉宾,都要展示她的中国结。而最让她激动的是一年一度在堪培拉举行的“中国日”活动。3月4日,由她带队的悉尼华侨华人艺术家代表团应邀来到这里,与来自全澳各地的政要、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2000余人一起参加这一盛会。大使馆内外一派中国春节气氛,使馆大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华人华侨的绘画、书法、剪纸、中国结等中国民俗艺术作品。活动期间,熊大蒂推出的“自己动手编一个吉祥节带回家”,成了此次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她为来宾准备了200多套红绳,想不到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多少欢乐,多少幸福都在这中国结里来相约。她又是歉意又是兴奋地说:相约明年春节再相聚!

    熊大蒂女儿为中国邮政局设计的中国结邮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