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宅改”,不改的是乡愁
  • “宅改”,不改的是乡愁

    时间:2018-08-04 20:00:3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钟海华

    本报记者 钟海华

    青石板、老宅子、天井门楼、亭阁牌坊……那都是乡愁栖居的地方,那都是在外游子心中家园的模样。“我们要的不是拆了多少房子,而是保护了多少老房子。”鹰潭市余江区委书记路文革多次这么说。

    在余江“宅改”中,始终不改的是乡愁。记者欣慰地看到,那些凝结着乡愁的古村落建筑与具有历史价值、饱含文化积淀的老房子无一例外地被保存下来。

    洪湖乡东阳村西杨组是余江第三批“宅改”试点村,村里拆除了97栋空闲、危旧房屋,退出了2万平方米的宅基地,但位于村庄东北角的西杨祠堂不仅被保存下来,而且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西杨祠堂始建于1733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西杨农民革命团指挥所。

    在“宅改”中,余江把保护古建筑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明确要求做到“三留”,即留住历史文化产物、留住乡愁记忆古景、留住生产生活用品用具。2016年,余江专门成立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建立区宅基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广新局和各乡(镇、场)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今年,余江又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全面开展古建筑农村老房子调查摸底、普查复核,收集照片及文字材料,确保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文物点以及“宅改”中新发现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古门楼、古井、古桥等古建筑的安全,杜绝这些文化遗产遭到拆除或破坏。

    古宅的保护与利用并非一对矛盾体,乡愁需要安放,但却不能束之高阁。余江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成功探索。

    蓝田宋家村的一处古宅“变身”村史馆,记录着村庄的历史沿革和时代变迁;西杨村的老祠堂“变身”村民活动中心,成为村民们学习、娱乐的好去处。无论是村史馆还是村民活动中心,都让古宅重现生机。

    对于那些在“宅改”中被拆除的危旧老房,余江也不舍得浪费半点。

    在锦江镇石港村杜家组、黄庄乡邱坊村杨家组,记者看到,脚下的路是用旧青砖铺设,路旁的花坛是用旧瓦片砌成。这些“宅改”中留下来的“边角料”完美地融入秀美乡村建设当中,营造出古色古香的乡村韵味。

    潢溪镇渡口村沙塘邹家组是邹韬奋的故里,余江重点打造的“韬奋小镇”项目是充分利用危旧老房的典范。漫步“韬奋小镇”,32栋当地传统结构的老宅错落有致,古风古韵。这些老宅的修建复原,所用的木、砖、瓦、石等主要材料都来源于“宅改”中拆除的危旧房。潢溪镇镇长许志斌告诉记者,不久的将来,这里不仅会成为乡愁古韵的集中展示点,更将成为特色乡村旅游的热点,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