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如此大力度保护生态要点赞”(图)
  • “如此大力度保护生态要点赞”(图)

    时间:2018-08-07 18:14:22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康春华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康春华

    中国江西网讯 8月5日,10家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主流媒体的150余名记者乘船沿江而下抵达江西首站九江,在这里探访江西火热的经济建设、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绿色的生态发展。

    采访团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堤采访

    聚焦三个主题 讲述长江故事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7月20日启动,从“长江第一湾”畔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出发,沿江而下,覆盖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在内的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

    采访团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家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媒体,共计150余名记者组成。20多天时间里,一行人通过赴一线走访和采访,全景展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发展变化。

    进入江西境内,采访团主要结合“经济长江”、“文化长江”和“生态长江”三个主题展开采访。8月5日上午,采访团在九江集中采访码头整治、岸线复绿等情况,聚焦江西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8月6日,采访团将分6组深入湖口、武宁、都昌、彭泽、景德镇、南昌等地,报道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江西成就,讲述鄱阳湖畔护鸟人、林改第一村、瓷都景漂、C919研发团队等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故事。

    码头村民感叹“环境大变样”

    “这个码头之前是什么样的?”“整治后如何加强日常监管?”……当天上午,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堤,尽管烈日高照、热浪袭人,记者们的热情不减,纷纷提出并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现场通过广播推介、展板展示、现场讲解等形式多维度介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情况,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当地群众等答疑解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非法码头、砖瓦厂、水泥厂林立,江上布满非法采砂船,灰尘扬扬、垃圾堆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包脓,如今非法码头整治和沿江生态修复后,环境变了样,成了百姓新的娱乐休闲胜地。”瑞昌码头镇朱湖村55岁村民朱巨宝的介绍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光明日报记者鲁元珍表示,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实实在在感受到以前生态环境不重视,损害的是百姓利益;环境改善了,岸美路洁,受益最大的还是百姓。

    看着眼前栽种的一排排白杨、竹叶柳等树木成为江畔的自然屏障,中央电视台记者宁宏表示:“我是第一次来江西,前一天我们刚开过一个关于码头整治的研讨会,今天就了解到在江岸整治非法码头的情况。当地在整治过程中,共拆除各类码头24座27个泊位,清理沿江非法砂场10家和各类杂物30多万立方米,同时全面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长江瑞昌段生态修复工程,如此大力度的保护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我认为非常好,要大大的点赞。”

    湿地保护建设 树起绿色屏障

    瑞昌港是长江入赣第一港,水深港阔,腹地平坦,拥有19.5公里长江岸线,港口吞吐量始终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采访的第二站是瑞昌港口码头,媒体记者们顶着酷暑,将笔触、镜头、话筒对准了长江经济带建设。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向媒体团介绍,针对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瑞昌市已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24小时日常巡查机制,对手续不全的码头采取断航、断电、断路以及清除货物存量的“三断一清”措施予以关停,从源头上切断非法码头的生存空间。

    随后,采访团抵达瑞昌市河道局执法码头、长江委执法码头,分乘4条小型游艇沿长江而下,实地感受“最美岸线”打造情况。在船上,瑞昌市长江综合保护局相关人员指着岸边已开始复绿的非法码头介绍说,去年3月,该局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就拆除了梁公堤5家非法码头6个非法泊位,并一鼓作气利用20天时间拆除了余下7家非法码头9个非法泊位。

    乘船近距离看到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成效后,光明日报记者范瑾表示,非法码头的整治对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是立竿见影的,只要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就能惠及更多百姓,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范瑾还表示,九江在长江岸线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建设,建起绿色屏障,成为生态“绿肺”,这还是他首次在沿江城市看到,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尝试。

    绿色低碳智能 九江石化获点赞

    下午,虽然天空的烈日不见,但却异常的闷热,采访团分成两组先后到中石化九江分公司采访长江岸边的智慧、绿色工厂和上港九江码头、战备路保障房综合安置小区、琵琶亭等地进行采访。

    九江石化坐落在庐山脚下、长江之滨、鄱阳湖畔,1980年10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4.08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在岗职工2619人。公司前身为九江炼油厂,后曾更名为九江石油化工总厂。

    刚到九江石化厂区大门,记者们热情洋溢地拍个不停,不少记者还纷纷分享了“走进石化”微信朋友圈。在九江石化的展示厅,记者们紧跟讲解员,细致聆听九江石化38年间产业升级的四个阶段。采访团还参观了中国石化样板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心、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详细了解了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和绿色低碳发展情况。

    在九江石化绿色工厂的后花园――水务观察池,记者们对这里收集生产污水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很感兴趣,这里的生产污水通过处理后能够达到三级地标水质,可以用于养殖锦鲤和灌溉后排入长江。参观之余,记者们团团围住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仔细询问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详细了解九江石化坚持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并举的举措和成效。

    采访团盼望有机会再来走走

    下午,采访团的另一路来到九江上港码头。目前,该港口已建成2个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并投入运营,设计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年,使用港口岸线295米。当得知该港口航线可达中国港、澳、台地区、长江沿线、沿海各港口、世界各基本港及内陆点时,中国日报南非籍女记者张逸安忍不住惊呼“太棒了”!

    张逸安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九江,虽然之前脑海中对九江有“繁华的港口城市”的想象,但真正置身长江之滨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时,她惊喜地发现眼前看到的一切比想象中更繁华、更美丽。

    “刚听上港集团九江公司副总经理刘秀清介绍,这个码头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0万标箱,今年力争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另外,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682亩,建成后集装箱吞吐量将新增20万标箱。”张逸安表示,这让她仿佛看到了上港码头的美好蓝图,她希望二期项目建成后,“有机会还能来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走走看看”。

    而在九江琵琶亭,记者们无被美丽的风景吸引,一边拍照记录如画美景,一边深入了解九江历史文化、码头文化发展变迁。一些记者灵活操作航拍飞行器,全景俯视捕捉需要的动态影像,另一些记者则第一时间运用视频直播的形式全面记录着生态九江的秀美风光。

    随团的贵州卫视记者感慨地说,没有想到这里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厚重的九江历史文化与山水交融的生态优势交相辉映,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让各方游客十分向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