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江西三代人的高考记忆 那年凭考试改变庄稼汉的命运
  • 江西三代人的高考记忆 那年凭考试改变庄稼汉的命运

    时间:2017-06-09 21:14:2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孙娟

      编者按:

      四十年前,我国恢复高考,在第一年的570万考生中,只录取了27万人。如今,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超过700万人。教育部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到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

      每一次,每一年,试题在变,考生在换,“高考”这个字眼却是不变的回忆。在80年代,高考是怎样的场景?如今的90后考生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高三班主任眼里的高考又是什么样?对此,中国江西网记者专访了那些触及内心的高考记忆,一同倾听属于他们的高考故事。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孙娟、实习生任纯逸报道:6月9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刚刚高考完的考生感觉如何?艺考生的高考有着怎样的不同?他们的父辈、老师对高考又有着怎样不同的记忆?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追忆高考时光。

      今年参考的考生:整体题型很新颖

      6月8日,1999年出生的袁正刚刚经历完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在英语考试结束后,周边的小伙伴都三五成群地去聚会玩乐,而他则选择继续看书复习,为北大博雅计划的自主招生考试做准备。

      对于刚刚结束的高考,袁正思绪万千,“备考时有点紧张,情绪有些波动,成绩也有一定的起伏,后来通过老师的疏导,就逐渐平复下来,整场考试还算平稳发挥。”

      “今年高考,整体题型都很新颖,有些创新题型也是让人措手不及。”在考数学时,袁正就出现了卡壳,好在惊险度过。对此,他也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回归题目模型并分析出题老师的意图。”

      关于语文考试,袁正表示这次的作文题很新颖,可以充分调动考生平时的积累,立意千变万化。对于理综,袁正则表示发挥还算平稳,就是生物后面大题的实验设计主观性很强,与平常的模拟题有所不同。至于最后的英语科目,袁正则说,听力语速相对较快,总体难度也提升了一些。

      90后艺考生:一个人在外时很孤独

      1998年出生的刘思齐如今已是天津师范大学编导系的学生。回忆起去年参加艺考的日子,她感慨不已。

      “当时已是深冬,有学校安排在南昌大学进行面试,几百人坐在教学楼门口等待。”刘思齐说,那天风特别大,还下着雨,冷得人直哆嗦,“爸妈穿过人群给我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奶茶还有一些吃的,感觉心理暖暖的。”

      刘思齐说,由于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专业集训,经常一个人在外,感觉很孤独寂寞。“虽然专业课学的不错,但是文化成绩太差也不行,所以心理非常焦虑。”刘思齐回忆道,由于本身基础较差,高考的时候特别害怕考数学,担心白白浪费了补习的时间和金钱。

      “幸运的是,最后的结果还算不错。”刘思齐笑着说,艺考生并不是只看重艺术成绩,如果文化分数高一些,他们相对也会更有竞争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