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每个人都了不起】钢轨探伤工谭军:谨终如始 守护铁路平安出行
  • 【每个人都了不起】钢轨探伤工谭军:谨终如始 守护铁路平安出行

    时间:2021-03-12 18:01:5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徐立鸣

    大江网、信息日报、大江新闻客户端全国两会特别策划――【每个人都了不起】第期:钢轨“医生”谭军近十年的钢轨“问诊”故事。十载钢轨“问诊”路,他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清醒的头脑。他常说:“我们的工作,一点疏忽就是大问题,因此一定要头脑清醒、意识清晰,不然不能上岗。在岗位上,疏忽、失误是不能存在的。”十年如一日,他谨终如始守护了昌福线客、货运列车平安出行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徐立鸣报道:平凡铸就伟大,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绽放不同的色彩。他是夜间的行者,每当凌晨时分,他便带着工友们沿着昌福线的钢轨,以三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行;他是维护城市血脉畅通的隐形守护者,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守护一段铁路平安,他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班长谭军。

    十七年光阴 将汗水挥洒在维护铁道安全一线

    谭军和工友们集合准备开始作业

    2004年,谭军脱下了“绿军装”,穿上了“黄马甲”,进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成为了一名铁路线路工,日常负责维护铁路道岔基本结构。工作7年后,2011年,谭军通过考试后,转职成为一名钢轨探伤工。17年来,他把青春挥洒在了保障列车安全运输第一线。

    成为钢轨探伤工后,每当夜幕降临,谭军便和班组的工友们开始准备前往工务段,趁着“天窗”(铁路术语,指铁路上不运行列车,专门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出的时间)对钢轨进行的探伤检测。通常晚上7时左右出发,到次日清晨5-6时结束作业。“每次出发前我们先要和驻站、工区联系,确认“天窗”时间,同时调整对讲机频道,到了作业点后还要进行班前点名,确认每个人的具体事项。”谭军介绍,作业时间一般从凌晨1时左右开始,到早上结束,但是路上来回和准备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3月8日,记者采访谭军时是下午6时,此时谭军刚结束上一阶段的钢轨探伤作业,从工务段上赶到单位。吃过饭后,稍作休息,下午7时,谭军又集结了班组成员,准备驱车前往南丰进行为期三天的探伤工作。

    为保障铁路安全 每周加班探伤

    使用设备检修钢轨中

    昌福线是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国家Ⅰ级高速铁路干线,位于赣东、闽中地区,以南昌西站为起点,福州为终点,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等,东至福建中部沿海地区的福州和莆田,是江西、福建两省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

    谭军和探伤班的工友们负责昌福线400公里左右的线路,站内一个月要完成一次整体探伤任务,区间半年要进行一次整体探伤检测任务。每天谭军和工友们需要至少检测10公里的钢轨线路。

    近年来,江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铁路网更加紧密,百姓出行也更加便利,铁路养护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记者了解到,作为钢轨探伤工,谭军一般一个月能够有8天的休息时间,但是为了完成钢轨检测任务,他和班组成员通常需要每周加班一天,一个月只能休息4至5天。“为了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我们必须加班,虽然辛苦,但这就是我们工作,我们的职责。”谭军说。

    风雨无阻 护航“春运”出行

    2021年2月5日凌晨0时30分,谭军和工友们正在对昌福铁路90至110公里线路进行钢轨探伤作业。

    2021年春运,南昌工务段首次投入使用“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对线路进行检测。该仪器以波形图的形式,在荧光屏上直观清晰地反映钢轨内部状态,如X光机一般,及时发现钢轨内部伤损。

    谭军和工友们顶着寒风,头戴照明灯、肩扛零部件,将拆解的仪器搬运至铁路栅栏口,随后攀登至十二、三米高差的阶梯上组装。重达600多斤的仪器,寒夜里他们需要来回十几趟才能全部搬运完成,体力消耗大。

    凌晨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新仪器对钢轨状况反馈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容易错过异常波形,这就要求谭军在操作时不仅要眼睛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还要时刻用耳朵听辨仪器发出的报警声。尽管工作辛苦,标准高,但是谭军丝毫没有懈怠。“每一米都不能有丝毫疏忽,确认一米,推行一米,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和意识清晰。”

    当天,谭军和他的工友们一直工作到凌晨3时30分,顺利完成了20公里线路的安全“问诊”。

    “问诊”钢轨近3万公里 坚守零事故近十年

    钢轨探伤,分为点内作业和点外作业两种,点内作业指的是在列车停运期间(通常在凌晨1点以后)进行探伤作业,他们会用上重达600多斤的“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对线路进行检测,而在点外作业时通常使用重达100斤的GT-2型钢轨探伤仪。此外,还有多种设备。

    点外作业尤为辛苦,由于是利用列车通行间隔进行作业,因此需要将重达100斤的设备时常从钢轨上搬上搬下。同时,谭军和工友们有两套联系设备,以保证作业安全。

    在探伤过程中,对速度也有一定要求。“推行速度不能太快,一般要保持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行,遇到关键部位还要降低速度,减慢到0.5公里每小时。”谭军告诉记者。

    “我们的任务就是准确地把设备中的伤损排查出来,严防漏检带来的来隐患。”谭军介绍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确定伤损位置,联系相关车间及时处理。每天结束探伤工作后,还要返回班组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再次排查,确保把好回放关。”

    谭军他们的作业地点在室外,无论严寒酷暑,身着橙色“黄马甲”的他们都要推行着探伤仪,在纵横交错的钢轨上日均走行至少10公里,成为铁道上夜间一道移动的风景线。

    近10年间,谭军带着工友们走过近3万公里的线路,检测了两万多组道岔,实现三千多天探伤作业“零漏检、零误判、零违章、零事故”,始终守护着中国中西部地区通往福建省的快速铁路通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