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群众赶圩不再到大棚(图)
  • 群众赶圩不再到大棚(图)

    时间:2021-04-23 22:47:1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肖章荣 曹诚平

    肖章荣 本报记者 曹诚平

    “我们正在集思广益,对市场运营细节进一步完善。”4月9日,在新建成的于都县银坑镇于北农贸市场,镇党委书记钟经良对记者说,“预计‘五一’节前后,银坑镇6个大棚市场的经营户可统一入驻这个三星级农贸市场,结束多年来占道经营的历史,消除之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占道经营,脏差乱的大棚市场即将成为历史。本报记者 曹诚平摄

    功能齐全,漂亮整洁的农贸市场内部。本报记者 曹诚平摄

    银坑镇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1928年,中共赣南特委和于都县委领导了“桥头暴动”,当年29岁的钟桂英参加了红军。暴动遭到血腥镇压后,钟桂英被捕。敌人把她烧得面目全非,但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1932年,钟桂英担任当时的胜利县妇女部长。1994年,钟桂英去世后,安葬在银坑镇平安村的后山上。

    在钟桂英的儿子张复信记忆中,每逢赶圩日,人们都在路边摆摊设点,日晒雨淋。后来,镇里花钱搭建了6个大棚市场,经营户不用露天摆摊了。但是,由于大棚市场是占道经营,每逢赶圩日,三四百个摊位一个挨着一个,不但堵塞交通,还导致脏乱差,刮风下雨时,大棚甚至存在倒塌的风险隐患。

    “作为一个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地方,我们应当把破解民生难题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放在首位,把革命先辈的家乡建设好,这才对得起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烈士们。”钟经良说。为此,镇里决定建一个农贸市场。

    建市场,土地问题怎么解决,钱从哪里来。选址地块是村集体土地,可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很困难;市场建设需要4000万元资金,镇里无力承担。

    “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困难,先辈们都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各方面的条件好多了,为什么不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呢?”钟经良发动大家想办法。

    经过多方咨询,镇里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4000万元,建设一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容纳300多户商户的三星级农贸市场。据了解,这是赣州市首个使用集体土地建设的星级农贸市场。“村民以土地入股,前5年1亩土地每年可收租金4200元,5年后租金还可递增。这样政府省了钱,村民有收益,投资方有回报,实现三方共赢。”钟经良说。

    走进农贸市场,一排排柜台整齐划一,水产区、肉类区、熟食区、蔬菜区等功能区划分明确。药检室、智慧安防系统等一应俱全。市场内还设置了红色文化墙,介绍钟桂英等银坑本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张复信告诉记者,母亲在世时,因为毁容严重,不太出门赶圩,但她非常关心家乡发展,每次听说镇里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都非常高兴。“如果她活到今天,看到建起这么好的农贸市场,一定会很欣慰。”

    据介绍,农贸市场引进专业团队管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消费过程全程可追溯、可防范、可追究,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用好市场,为民造福。钟经良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环境,近期,银坑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有群众说,市场位置较低,下雨积水严重。镇里立即筹集资金,修建了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有群众提出,市场停车位少了,镇里立即规划建设一批停车位。“目前,市场招租工作已经完成,万事俱备,只等商户入驻了。届时,以往两天一个赶圩日将加密到天天都是赶圩日,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流通,助力乡村振兴。”

    银坑镇还以建农贸市场为契机,投入资金5000万元,大力提升镇容镇貌。镇里编写了钟桂英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集,拍摄了红色微电影。“仅钟桂英所在的平安村就有烈士130多位。他们的事迹激励我们不懈奋斗,把这片革命先辈战斗过的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钟经良深情地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