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铜鼓,说不完的生态故事
  • 铜鼓,说不完的生态故事

    时间:2017-07-15 20:43:5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钟 瑜 胡光华

    记者 钟 瑜 胡光华

    中国江西网讯 5月底,走进铜鼓,只见满眼青山绵绵,桐花点点,草木清香丝丝入鼻。一条条清冽见底的溪流淙淙作响,蜿蜒出山。铜鼓县全面推进有机农业,全面实施护河护渔行动,逐步实行封山育林……生态故事层出不穷,生态环境日益优良。

    悬赏护河鱼,溪水清粼粼

    “定江河发生一起毒鱼案件,为加快破案进程,打击毒鱼行为,现公开悬赏2万元征集线索……”铜鼓县畜牧水产局局长黄曙华发布的悬赏通告,在全县“炸开了锅”。人们知道:保护野生渔业资源,铜鼓是动真格的。

    “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全面保护水生资源。引导乡镇成立农民护渔队,开展增殖放流。目前,全县90%的村成立了护渔队,局里为这项工作共补助了30多万元。”黄曙华说。

    高桥乡高桥村71岁的王阳彦当了4年护渔队员了。每天晚上,他和队员戴着“护渔巡逻”袖章,拿着手电筒、照相机,巡走在严溪河、金沙河畔。“现在,县内外的人都知道我们河里的鱼捕不得,基本不敢来了。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王阳彦说。

    由于看管得好,2014年5月,省有关部门在高桥村实施娃娃鱼野外种群恢复项目,在严溪河共放流了6批、240条左右的娃娃鱼。王阳彦的使命更加光荣,他和护渔队员每天义务为项目组记录气候、水温等数据。“有时候可以拍摄到娃娃鱼哩,看它们长得胖乎乎的,心里高兴。”王阳彦说,他们现在又在英溪村、白石村增加了2个娃娃鱼放流点。

    行走在铜鼓各地,严禁电鱼毒鱼、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牌随处可见。保护野生渔业资源,在铜鼓县妇孺皆知,群众都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电鱼毒鱼现象难觅踪影,确保了修河源头优良的水生态。

    护林总动员,山茂鸟兽欢

    5月27日早上,大段镇双红村62岁的邱天姿骑上摩托车向山上进发,开始了一天的护林工作。“接了这份活儿,就要负好责。”

    2011年双红村实行封山育林,成立了由5名村民组成的护林队,专门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和河道。村党总支书记廖庆仁说,封山育林之后,村里引导大家另谋出路,到现在全村办起了大小13家方便笋加工厂,10多个小水电站,甘薯基地也发展到120多亩。

    “以前,外面来偷猎的,捉蛙捕蛇的,剥红豆杉树皮的,砍青钱柳的真不少。我们加大了巡山力度,在出村路口设了检查关卡。”邱天姿说,现在知道双红人“惹不起”,外来盗猎的人很少了。今年3月一个外地人进村诱捕鸟,被村民发现,最后将他赶走了。

    双红村制订村规民约,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据悉,村里原来有4户人家靠捕猎为生,现在他们都“金盆洗手”不干了。现在护林是全民总动员,护林员比以前轻松多了。

    2011年以来,铜鼓县有近30个村、7000多农户自发封山育林49万亩,占全县山林总面积的23.5%。各地都相继自发成立护林队,精心呵护一方青山。

    微信晒庭院,农家换新颜

    5月27日,温泉镇凤山村村民微信群里,有村民晒出一幅幅自家庭院的美照,引来一片喝彩。“4年前凤山村还是脏乱差呢。”村委会主任戴雄说。

    凤山村有400多户、1700多人。2013年,村里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秀美乡村。为让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村里动了不少脑筋。保洁员叶正群说:“我们的监督机制有意思。村里建立‘美丽凤山’微信群,每户都入群。不管是谁,只要发现谁家环境卫生差,或搞得好,都可以现场拍照,晒到微信群里。这样一来,大家就有了积极性。”村里每季度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检查,评比结果也在微信群里公布。

    有一村民原来在家放养鸡鸭,村干部将他家的现场图片发到微信群里之后,他脸红了,立马建起了鸡舍、鸭栏,把鸡鸭全部圈养起来,家里卫生好多了。

    如今,凤山村换了新容颜。去年初,村里引导村民在庭院里种花、种草。凤山下村小组51户村民平均投资2000元用于庭院美化。去年底,凤山村3户“最美庭院家庭”受到村里表彰。

    铜鼓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近年来,铜鼓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