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赣鄱记忆民族精神 这些年被全国关注的“江西好家风”
  • 赣鄱记忆民族精神 这些年被全国关注的“江西好家风”

    时间:2017-07-25 19:56:26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方雪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方雪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夯实道德根基,可以涵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注重传承良好家风,今天,我们来为您讲述这些年被全国关注的“江西家风”,带您走进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引导新时期江西人继承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德兴董氏“好家风”被全国推介
    要・

    点・速・

    【江西好家风・山川之宝德兴】【江西好家风・英才辈出】【江西好家风・文化地理】【江西好家风・名家观点】

    【山川之宝德兴】

    :在家著孝顺之实 居官著忠良之绩


      江西德兴海口镇

      江西德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

    ”之意得名,高山河流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只有施行德政,用仁爱之心爱民,以德聚财,方能兴旺久远。东汉建安八年置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德兴因矿而兴,南北朝开始采银,隋朝开始采铜,北宋开始采金,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

      德兴城市风光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的海口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1600多年。海口董氏自唐代始祖、江西第一进士董申定居此地以来,尊儒崇学,人文鼎盛,中进士者174人,为官者500多人。传家有训,绵绵不绝。德兴海口董氏于宋代制定的家规家训,是留给后人善德文化的样本

    ,标注着为官居家境界的高度,把忠、良、孝、顺

    四个字,镌刻在董氏子孙的血脉里,融于心、化于行。

    【英才辈出】

    一个家族考中进士174人 出仕为官者500余人


      德兴海口董氏自唐代始祖、江西第一进士董申定居建村以来,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董氏一族考中进士者174人,以进士、举人、学士、贤达致官者达500多人

    。代表人物有:

      董申

    (754-825年),字维坤,号洛成,唐贞元进士。据海口董氏族谱记载,董申为唐朝宰相董晋后裔。唐朝中后期,其宦游江浙自临川迁鄱阳德兴新田,再迁海口下市井头(今江西省德兴市海口村),在此聚族而居,繁衍播迁。唐敬文时官至吏部侍郎,历任廉平,累著伟绩。

      董全祯

    (生卒年不详),董申第三子,唐天佑二年(905年)进士。唐僖宗时,曾带领兵马协助平定叛乱,收复都城长安。天佑年间,累官至殿中御史,尊称为“端公”。唐朝末年,镇守鄱阳一方。朱温起兵反唐时,严词拒降,后因人乏粮绝,寡不敌众,自刎于鄱阳湖畔。苏轼曾为其祠宇题匾“威烈祠”并赋祭诗。

      海口村进士墙

      

    (1153-1217年),字季兴,号南隐,宋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历任应城(今湖北应城)、瑞安(今浙江瑞安)、辰溪(今湖南辰溪)县令。任瑞安知县时,为抗灾救荒,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整理编撰出一部《救荒活民书》。全书五万余字,分“考古以证今”“条陈今日救荒之策”“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为法戒者”三卷,对当时及后世抗灾赈恤颇有指南意义,影响深远。清朝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董鼎

    (1196-1260年),字季享,号深山先生,为董氏家规家训各十条制定者。曾在勉齐黄氏门下就学,得朱熹学理遗绪。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以书经请贡补太学迁国子博士。著作有《尚书辑录纂注》六卷,今尚存,元儒吴澄赞赏称“其拾诸家极博,不守一师之说,有功于《尚书》者也”。其著经学讲义《四书疏义》《书诗二经训释》《孝经大义》,被编入四库全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