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萍乡高坑:采煤镇变“绿富美”
  • 萍乡高坑:采煤镇变“绿富美”

    时间:2017-08-15 19:53:2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开栏的话】

    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本报今日起推出“关注生态修复”专栏,通过解读基层生态修复的一个个生动案例,讲好绿色发展的“江西故事”。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发电站。图片由高坑镇提供

    中国江西网讯(记者余红举 实习生孙地祥 陈雅鹭)因矿而兴的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经历了两次阵痛:2001年国家实施关井压产政策,高坑镇辖区内的所有集体煤矿和民营煤矿全部被关闭;2016年,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煤矿”的高坑煤矿关停。矿山关停后,村集体经济受损,过度开采留下“后遗症”――人居环境受影响。

    而今,令人惊奇的是,通过生态修复,最早关闭煤矿的王家源村已是国家级生态村,主打生态休闲旅游;去年刚关停的高坑煤矿,则“种上”光伏电站,盘活了土地资源、修复了生态环境,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把地下资源经济转为地上生态经济,当地在综合治理矿山废弃地探索出了一条“独辟蹊径”之路。

    告别“煤”时代

    高坑镇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市东部。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坑镇曾经有400多家煤矿企业。矿产资源的持续高强度无序开发,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地基沉陷,污染环境,还埋下许多安全隐患。

    2001年国家关井压产宏观政策的实施,当地仅保留了高坑煤矿。去年,随着国家“去产能”,高坑煤矿“寿终正寝”,高坑镇彻底告别“煤时代”。

    虽然记者采访时,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新模样,但昔日的旧模样,从村民罗友明口中可窥一斑。1986年就在煤矿工作的罗友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潮难平:“王家源村周边因采矿导致地下被掏空,地基下沉,一棵三四米高的大树,没几天就陷入地下,只剩树梢!”

    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高坑煤矿工业遗址已经被安源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部分建筑因地基沉陷出现巨大裂缝。

    开采过后的矿山如何修复?这无疑成为摆在高坑镇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变身田园综合体

    “方圆数万平方米的山体上,遍布着众多矿坑,原有绿化植被几乎荡然无存。”王家源村负责人说,山体上的千疮百孔,改造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见证了“关井压产”“去产能”两个阶段的高坑镇党委书记刘家水说:“不治理矿山开采的后遗症,影响了经济发展,更牺牲了生态环境。从国内外废弃矿山的改造研究与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是利用废弃矿山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入休闲旅游元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废弃矿区改造成为休闲农业公园、生态公园等旅游景区。2001年关井压产,高坑镇从传统的生态恢复单一目标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开发等多目标的改造模式转变。”

    这种模式避免了治理废弃矿区时“伸手要钱”。王家源村将村集体收入作为资金,购买珍贵苗木、花卉种植,并统一进行规划打造。

    8月10日,记者采访时,村民门前盆栽比比皆是,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采用“农业+园区”的高坑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通过引入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等丰富内容,成为集休闲旅游体验观赏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成了“绿色银行”,村民王福来毫不避讳自己的“历史”,现在已经“转业”的他告诉记者,曾经因为偷采煤矿被拘留,现在自己在原来的矿区种植苗木赚钱。

    由此,王家源村经历了从亿元村到省级贫困村,再到国家生态村,村民赚起生态钱。

    修复生态的捷径

    高坑镇党政办主任刘一中指着一片蓝色的多晶硅片说:“我们的工矿废弃地修复不仅可以补绿,还能‘种’光伏。”刘一中手指之处,正是萍乡江能光伏项目,由高坑煤矿关停后治理改造而成。

    高坑煤矿工业遗址保护牌上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高坑煤矿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矿,为萍乡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罗友明说:“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的高坑煤矿,从1967年至1991年每年产煤都过了100万吨,历史最高153.7万吨。”记者采访了解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坑年产只有20万吨,连年出现亏损。

    与其亏损着破坏生态环境,倒不如盘活土地资源,修复生态环境。

    恢复治理矿山环境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关停高坑煤矿可以不添新账,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不足、地方财力又十分有限的“两难”下,高坑镇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亿元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去年12月28日并网发电。

    郭传忠曾是高坑煤矿的机器修理工,此次转岗到萍乡江能光伏。他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太阳能电池板说:“因为地基沉降,每两个月要调整支架的高度,这说明无法开展大型基础建设。建设光伏发电站是治理矿山、修复生态最佳路径之一。”

    萍乡江能光伏公司负责人廖宏告诉记者,他们用7.3万块太阳能电池板覆盖了560亩的原高坑煤矿区。已经建成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3511.9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7375.08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4吨,实现经济效益2180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