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高山藏林海 平地漾碧湖
  • 高山藏林海 平地漾碧湖

    时间:2017-09-07 18:48:4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中国江西网讯(柯水生 余慧琳 记者练炼)八月的武宁,青山滴翠,草木欣然,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森林海洋。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游客们都爱来休闲旅游。”武宁县罗坪镇七里溪生态山庄悦山客栈的业主孙功娇高兴地说。山更绿,水更清,武宁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孙功娇的客栈就是一个缩影。

    护生态,让青山更绿

    武宁是林业大县。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该县提出了“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在全县范围开展增绿、护绿工程,让这一方青山更加苍翠。

    在保护生态中,着重开展“增绿、护绿”行动。该县一方面坚持开展领导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以上率下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去冬今春完成造林面积3.82万亩;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封育面积达345万亩,2016年开始,每年改造1万亩,利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另一方面建立林地季度巡查机制,强化项目跟踪管理,防止出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异地占用行为;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森林消防队营房一栋,并在杨洲、宋溪、罗坪等乡镇建设火情监控点16个;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对84个古树群落和951株散生古树实行电子建档并挂牌保护;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杜绝盗伐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无证收购木材、违规野外用火等现象。县检察院和林业局联合成立武宁县林业检察室,今年以来共立案56宗,有力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用生态,让山林生“金”

    好山好水成就着武宁,也困惑着武宁。守着山水不开发不妥;开发破坏了生态不行。为此,武宁人因地制宜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赵益春是武宁县甫田乡杨廖村村民,之前在九江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2007年在杨廖村承包了近5000亩山场,原本是作为木材厂的供材基地,经过几年的禁伐,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好。赵益春就办起了林下生态养鸡场,养了1万只土鸡。由于在深山散养,他养殖的土鸡走俏南昌、九江、武汉市场,不仅价格卖得好,而且还供不应求。

    该县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林果、林药、林禽、林花、茶叶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目前,已建立林业示范基地96个,其中果木林基地14.8万亩、木本药材基地4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76万亩、高产油茶基地9.2万亩。

    “卖”生态,让农民致富

    武宁县着力把生态资源变为发展经济的优势,结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打造了花千谷、澧溪夏家紫薇花等森林观光基地,打造了新光山庄、武陵岩、神雾山、花源谷等森林体验基地,打造了平尧、七里溪、申家坪、张家湾等森林养生基地。看着家乡越来越红火的旅游发展,1997年便和家人外出在九江市区做干菜批发生意的孙功姣,毅然放弃了一年可达20余万元的收入,于2014年回到老家长水村开起了客栈。如今,孙功娇的客栈一年有50万元的利润。“在老家创业更有幸福感,我也希望能带动村民一起奔小康。”孙功娇告诉记者,她正在扩建民宿,今后可以接待更多游客。

    截至目前,武宁共有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32家。今年上半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256万人次,从以前的“靠山吃山”模式转变为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让山区农民从“卖树木”转变为“卖生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