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江报直播室:巍巍井冈 脱贫之火亦可燎原
  • 江报直播室:巍巍井冈 脱贫之火亦可燎原

    时间:2017-09-12 22:59:4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赵 庆

    嘉 宾:张继春 井冈山管理局副局长兼旅游管理处处长

    左晓斌 永新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

    李小江 永新县恒龙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承忠 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书记

    黄国洪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党支部书记

    陈生先 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党支部书记

    主 持:本报记者 赵 庆

    核心提示

    黄洋界、八角楼、首届湘赣边界党代会旧址……巍巍五百里井冈,百余处革命旧址遗迹分布其间,像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述说着革命先烈们的沧桑往事。

    90年前,经过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被点燃,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时光荏苒,90年来,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一直激励着老区人民开拓前行。当年,中国共产党带领老百姓闹革命;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奔小康。2017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井冈山脱贫退出,实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时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本期《江报直播室》来到红色故地井冈山、永新等地,一起看看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暖心故事。

    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的小蚕共育基地。

    第一张牌:发展旅游

    (画外音)曾经,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交通闭塞,人民生活困苦;如今,这里已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井冈山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创造性地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山有红色培训机构171家,2016年举办培训班5042期,培训学员29.7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6.29%、55.27%。看!这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独好。

    黄国洪:坝上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92人。近年,依托红色资源,坝上村开展“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活动,开发了井冈练兵、急行军、反“围剿”阻击战、制作“红军餐”、入户调查和听红军故事6大主题活动。据统计,来坝上村旅游培训的学员从2012年的3000人增加到2016年的4.2万人。2016年,仅制作“红军餐”一项,全村接待户户均增收2.3万元。

    吴云月(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贫困户):早年丈夫因病去世,仅靠种田养猪,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3年,村里组织村民参与“红军餐”接待,我家当年增收几千元。按标准,“红军餐”每名学员收费33元,其中3元交村集体,再刨去15元成本,我能赚15元,去年我收入1万多元。

    江满凤(井冈山龙潭景区保洁员):我在井冈山龙潭景区做保洁已20年。刚来时,游客少,收入不多,对这份工作没多大热情。近年,得益于井冈山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年均游客突破1万人次。游客多了,赚钱的机会也跟着来了。2008年,在女儿的建议下,家里开办的农家乐――“满凤酒楼”开业,生意挺红火,现在每天有100多桌,加上养猪、养鸡,年收入有50多万元。

    (画外音)井冈山素以红色资源丰富著称。殊不知,井冈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被世人赞为“绿色宝库”。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万个,人称“天然氧吧”。近年,井冈山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称号,连续3年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如此优越的生态条件,也给井冈山发展全域旅游带来了机遇。

    张继春:井冈山依托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提出了“全景井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目前,正在编制的《井冈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将现有的旅游规划范围覆盖全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旅游与乡村、农业、文化、体育、扶贫深度融合,推进“景城、景村一体化发展”,努力探索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多产业、多业态大联动的“龙头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2016年,井冈山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及门票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入选“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十大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等榜单。

    但是,由于井冈山旅游承载能力有限,单纯靠“卖门票”“卖特产”等初层旅游收入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井冈山启动了“旅游+”计划,以旅游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经济,增加旅游卖点,构建新型经济体系;通过实施“茨坪+”计划,“一镇一策”重点打造黄坳、龙市、茅坪、罗浮等6个特色旅游小镇,拓展旅游承载空间,加快“智慧井冈山”建设,完善网络订票、订餐、订房、订购等智慧旅游功能,为井冈山旅游注入更多绿色和科技元素。

    第二张牌:打造特色产业

    (画外音)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呼唤,也是红色井冈山的最美底色。井冈山瞄准茶、竹、果特色富民产业,充分利用撂荒土地资源,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力争实现每个乡镇场有一个相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每个村有一个100亩以上的基地,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黄承忠:神山村地处黄洋界山脚,是井冈山最后通水泥马路的村庄。为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制定了“一户一亩竹茶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脱贫方针,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已成立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种植茶叶200亩,黄桃260亩,还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贫困户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确保每年不低于15%的分红。2016年,神山村21户贫困户每户领到3300元分红。

    彭夏英(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贫困户):以前村民靠砍竹为生,但因路不好走,毛竹、山货等土特产卖不出好价钱。如今,村里修通了水泥路,不仅打开了销路,也引来了游客。去年,通过参加合作社分红,开办农家乐,售卖茶叶、笋干等土特产,我家收入6万多元。今年,有了积蓄,新养了50只黑豚鼠,农家乐的生意也更红火了,预计今年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

    (画外音)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是一个有近40年种桑养蚕历史的村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行情好,蚕农收益不错。后来受市场冲击,蚕桑产业严重滑坡,长溪村也被列为国家“十三五”贫困村。为让养蚕产业重焕生机,2012年,村里搞起了养蚕专业合作社,带动150户农户养蚕。

    陈生先:村里通过采取“党支部+村组干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办了蚕桑产业合作社,合作社推行小蚕共育技术,由合作社统一将蚕种孵化出小蚕,饲养到3龄蚕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大提高小蚕成活率,社员养蚕平均批次由原来的4批增加到10批,种10亩蚕桑收入有七八万元。目前,全村桑园面积达1100多亩。

    罗海林(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贫困户):以前出一批茧要38天到40天,一年只能养4批到5批蚕,且因技术不过关,纯收入仅三四千元。加入村里的小蚕共育场后,17天左右就可出一批茧,一年至少可养8批蚕。由于家庭贫困,村里还免费为我家提供桑苗、化肥和蚕具等,时常派技术员免费指导。去年,我家靠卖茧赚了1万元,今年行情更好,收入肯定不错。

    第三张牌:构建现代农业

    (画外音)一排排整齐的钢架蔬菜大棚、一垄垄碧绿的有机茶园、一个个生长旺盛的铁皮石斛园……走进永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气息迎面扑来。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辐射农户”模式,迅速带动周边乡镇实现农业产业化,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利益三赢。

    左晓斌:园区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园三区”,包括总部研发及综合服务核心区、农业观光园、农耕文化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有机绿色农业生产区、设施农业生产种植区等。设计园区时,即采用高标准、严要求,重点突出“科技、生态、文化、创意、旅游”等特点。经过前期招商,目前园内有种植大户3户,果业园3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2家,引进白茶、蔬菜、绿色大米等产业企业3家,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李小江:作为一家制茶企业,拥有一片规模以上高品质茶园非常重要。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用土地租赁、流转,农户以土地参股等方式,茶园种植规模达到2000多亩,所产白茶、红茶、黄茶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实现产值1219万元,2017年春茶产量1.5万余斤,预计可实现产值1500万元。

    当地农民通过进园务工、土地出租和入股等方式,也实现了增收。例如,基地所在的烟阁乡长富村、大山桥村、烟阁村,共有281户农户进园务工,公司每年发放的劳务工资达180万元,户均可增收约6500元;而农户以撂荒地、低效益山场等土地资源入股茶园,以每亩4000元收益计算,按10%比例分红,每亩可分得400元。

    《江报直播室》是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江西手机报(http://www.jxnews.com.cn/zt/system/2014/01/20/012914396.shtml)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登录中国江西网或下载江西手机报,即可在网上收看本期《江报直播室》的视频。

    整理:本报记者 赵 庆 摄像、摄影:本报记者 赵 庆 洪子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