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宁夏新闻 > 【喜迎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原州区:发展赛道“后来者居上”
  • 【喜迎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原州区:发展赛道“后来者居上”

    时间:2017-04-19 23:42:25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经常去固原市原州区的人都会有种感觉,一段时间没来,这里就在发生变化。如果有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分别”,那原州区一定会给你一份“惊喜”,那就是这个城市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面貌。

      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赛场上,原州区并不属于那种天赋异禀的“选手”,也不属于在起步阶段就能凭借出众的爆发力赢得注意的“明星”,然而在过去的5年中,原州区紧扣发展核心,精准把握自身优势,依托产业升级大步跨越,向自治区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优异成绩单。

      如今,快步奔行在发展赛道上的原州区特色产业有声有色,工业经济异军突起,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兴业态勃然兴起,形成了稳健发展的强劲动力。

      固原市委常委、原州区委书记杨文说,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原州区作为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产业聚集的核心区,牢牢把握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稳健前行五年加速度 数字见证优异成绩单

      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数据是关键。从原州区过去5年的发展数据来看,“稳健中加速度”是主要的特征,原州区的主要指标年均都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有的指标增幅甚至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2016年,原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与2011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年均分别增长14.9%、14.8%、22.9%和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分别达到25023元和8246元,与2011年相比,基本实现翻番。

      作为中国冷凉蔬菜之都,原州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步伐迅速,冷凉蔬菜、马铃薯、草畜“三大特色产业”实现扩规提效。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种植冷凉蔬菜26万亩,产品打进广州、香港及中东等国内外市场。建成了西北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年生产原原种5000万粒,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草畜产业初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份额达到20%以上。

      原州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一度是困扰地区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今,随着产业发展目标日渐明晰,政策步步到位,原州区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建成圆德慈善产业园区,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30多个,投资近百亿元,25家企业跻身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州区的服务业也逐步提档升级。须弥山景区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景区,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得到了进一步改造升级。与此同时,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也在山城悄然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近两倍。

      数字无言,但却真切地记录着原州区的发展巨变,记录着发展路上奉献者的辛劳和汗水。

      生态移民创造新生活 民生投入惠及千万家

      4月14日,记者来到固原市黄铎堡镇丰泽村,一排排红砖瓦房整齐排列在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两旁。走进村民杨万仓家,新扩建的房子宽敞气派,家电、家具都是比照城里人的标准,现代化气息十足。

      “刚从山上搬下来时,政府给每户分了3间红砖瓦房、一个牛棚和一栋蔬菜大棚。现在,蔬菜大棚一年最少都能挣回1万多元。今年,我通过创业贷款买了6头牛和6只羊,算下来一年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村干部杨军在一旁笑着说:“老爷子特别勤快,不仅大棚种得好,牛也养得好,搬过来才两年,就把54平方米的房子扩建到了100多平方米。”

      丰泽村是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闽宁合作”项目援建的生态移民纯回族村,现有住户200余户,移民主要来自黄铎堡镇张家山村和羊圈堡村。这两个村子地处山区,村民都是靠天吃饭,日子苦不说还没有盼头。杨万仓笑呵呵地说:“过去一年忙到头,也就勉强维持个温饱,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人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就有奔头!”

      在村西边的蔬菜大棚,枝蔓上结着的黄瓜足有40厘米长,翠生生的很是诱人。杨军介绍说,这段时间黄瓜的市场行情很不错,一斤能卖到2.6元的高价。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条件,人的内生动力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黄铎堡镇副书记杨志武感慨地说。2014年,丰泽村成为原州区第一批脱贫销号村。2016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32元。这对于一个才搬迁几年的“年轻”移民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绩。

      截至2016年底,原州区基本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任务,建成圆德、和润等9个县内移民新村。编制了“1+21+153”精准脱贫规划,闽宁协作等社会帮扶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有70个贫困村销号,5.4万贫困人口脱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验收,在宁南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移民村全覆盖。

      5年来,原州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人民群众。公共服务水平持续给力,换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原州区建成区医院医技楼、疾控中心,实现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基本都有标准化卫生室。计生服务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及一批乡村文体活动阵地,农村文化大院蓬勃兴起,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扶残助困、爱老敬老等工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实现动态化管理,“两保”参保率逐年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实施,大病救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在全市率先建成电商创业园区六盘山创客汇,“双创”工作迈上新台阶。

      城镇发展实现超前化 美丽乡村奏响进行曲

      春雨如丝,由南向北向原州区市区行进,眼前一幅朦胧优美的水墨画卷徐徐延展。古雁岭上,古塔在雨幕中静静矗立,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大原广场上,造型古朴的仿古雕塑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意境;漫步于城区,一座座现代楼宇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笔直宽阔……目之所及,昔日的宁南古城已经披上了时尚靓丽的外衣。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镇乡村也毫不落后。走进原州区三营镇的主街道,明清风格的建筑商业用房沿街而列,车辆穿梭,客商络绎,很是热闹。在镇上经营餐馆的米晓平开心地说:“自从镇里搞了小城镇建设,这里的经营条件和卫生环境好了许多,我的生意也好做了。”

      三营镇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交通便捷,物流发达,素有“旱码头”之称。三营镇党委书记赵海军介绍说,前几年,受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环境脏乱差等多种因素影响,三营商贸重镇的发展受到明显影响,辐射作用也随之受损。2011年以来,原州区以打造“次县城”为目标,把三营民族特色小城镇建设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大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重塑宁南“旱码头”新形象,一座整合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的崭新商埠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宁南山区小城镇建设的样板。

      短短5年时间,原州区从城市到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这一切来之不易的变化,都源于原州区党委、政府的超前眼光、创新思维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杨文书记说,目前,原州区城镇化率已达到44.7%,较“十一五”末提高了8.9个百分点,城市创卫通过自治区验收。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先后打造了三营、黄铎堡等6个特色小城镇和开城、张易大店等18个美丽村庄,三营镇被列为“国家建制镇试点镇”。此外,原州区加快推进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先后解决了2万余户近8万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5年来,累计新修农村公路800余公里,在宁南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实施了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沈家河湿地绿化、须弥山景区绿化、乡村通道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禁牧封育、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较2011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让实惠落到百姓身上

      “有困难找支部,想发展找党员”,这句看似平实的话语,却是一个庄重的承诺,多年来,这句承诺已成为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全体党员努力践行的准则。近年来,杨郎村党总支把党建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全体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让村民们过了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的炉具铸造、白酒酿造等传统特色产业就已声名远扬。为了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头营镇党委报请上级组织部门在该村建立产业支部,对党员和村干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很快,原州区委组织部就批准成立了杨郎村党总支,下设杨郎村铸造酿酒业党支部、奶牛养殖园区党支部、养鸡协会党支部、种植业党支部4个产业支部,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民增收。王伟伟是村里的养牛大户,过去他四处打工,收入没有保障,后来在奶牛养殖园区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养牛,现如今养牛规模已达到100多头。王伟伟不仅自己致了富,还成了村民信赖的“能人”,已经成长为杨郎村的副书记。

      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如今的杨郎村已建成奶牛养殖示范园区1个,私营企业10多家,年总产值达2亿元,解决了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40元,杨郎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村”和“亿元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5年来,原州区坚持在基层培养干部,促使干部在项目建设、扶贫一线等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同时,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增长机制,落实村级组织运转和为民服务经费,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入实施“两个带头人”“强村带弱村”工程,开展“乡里菁英”联系活动,以党建促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古雁岭下,清水河畔,原州区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杨文书记说出了心里的期望,“今后五年,我们所有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努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朴素的期望,承载了对原州区人民最大的承诺。为此,原州区确定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创新驱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开放引领战略、民生共享战略五大战略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清晰具体的目标,切实可行的举措,抓铁留痕的态度,原州区的未来,美好可期!(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王雪玲 胡俊/文 张晓/摄影 视频/马建宁 葛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