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 山南市植树绿化工作:万千新绿入画来
  • 山南市植树绿化工作:万千新绿入画来

    时间:2019-03-12 17:38:44  来源:  作者:

    图为雅江防护林带与山南市乃东区泽当城区和谐共处的景象。 记者 刘枫 摄

    ■导读

    一年又一年,植树造林既是我们与春天的约定,又饱含着我们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盼。长期以来,山南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雅江中游生态走廊建设、雅砻河生态综合整治、国土绿化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等工作为抓手,全力推动“美丽山南”建设,促使雅砻大地从河畔到山谷、从城市到乡村,造林增绿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万千新绿正迎着春风入画而来……

    3月早春,扎囊县雅鲁藏布江畔,返青的绿柳如玉条般在风中摆动;琼结县下水乡的农家小院里,去年栽下的藏青杨如约吐出芽苞;乃东区泽当城中,各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开始为新一年的植树季运送树苗、分发工具……

    百里绿廊绕雅江

    春天到了,雅江边的树木迎风舒展着翠嫩的枝条,60岁的边久看了又看,心里特别欢喜。他在雅江两岸种了30年树,被乡邻亲切地称为“树爸爸”。

    种树不仅是边久的习惯,更是他的职业。在扎囊县充堆村,他经营着一个五六百亩的苗圃,种植的经济苗木、绿化苗木、治沙苗木种类达32种,年出圃苗木40万株。这些树苗出圃后,大部分又种回到雅江两岸,成为护江治沙的“绿色卫士”。

    像边久一样的雅江植绿人在山南有许许多多。

    桑耶镇桑耶居委会的退休老支书次仁桑珠,带领群众在雅江边种下了2.4万亩树。直到现在,老人每年仍坚持种树,他坚信,总有一天雅江边的所有沙丘都会变成森林。

    山南市雅江宽谷地带,地理环境特殊,不种树,家园就会被风沙占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代又一代山南人接续努力,在雅江两岸种下超过4500万株树木,建成防护林45万亩,贡嘎县至桑日县形成了一条长达160公里、平均宽度1800米的绿色长廊。

    现在,雅江两岸仍是山南的传统植树区。今年,又有一批植树人来到这里,栽下绿色的希望。待到树木萌芽,雅江的绿廊还会再宽一点、再大一点。

    户无庭闲翠绿染

    近两年来,山南市大力开展“消除无林乡镇、无林村组、无绿院落、无林农户、种树空白”的“五消除”行动,一个又一个“无树户”穿上了绿衣裳,成为了“有树户”。

    家住琼结县下水乡措杰村的拉姆玉珍就是这样一户人家。2017年,她家搬进新房,变成“无树户”,到了2018年春天,她从县林业局一次性领到了20棵苗木,有榆树、桃树、苹果树等。拉姆玉珍把它们栽到了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经过悉心照料,树木全部成活。

    “经过一年的生长,今年树的枝杈明显比去年多了些,每棵树的枝头都顶出了芽苞,真希望它们快快长大,早点开花结果,到时候,我家院子里就绿意盎然了。” 拉姆玉珍如是说。

    和拉姆玉珍一样开心的,还有浪卡子县扎西归桑曲林寺的尼姑多吉卓玛。她所在的寺院海拔超过4000米,每个人都领到了5棵树苗,技术人员还向她们传授了种树经验。她说:“过不了多久,我们这里也会长出一小片树林了。”

    2018年,经过春季植树行动,山南市已全面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创建美丽示范村(居)15个、51所学校、94座寺庙院内及周边栽植树苗25.34万株。今年,山南市将继续巩固植树效果,确保院院有绿色,户户能成荫。

    春风吹送植树忙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诗歌中的美好场景,总会在3月份的雅砻大地展现。

    “加把劲,坑再挖得深一些,水一定要浇透……”3月7日,植树节还没到来,加查县加查镇白琼村的50余名村民便争先恐后地来到植树点,你扛树苗、我提水桶,尽情释放劳动热情,种下200多株柳树苗。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年的义务植树活动都是山南的干部群众不会缺席的约定。

    近年来,山南市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鼓励义务植树,大力实施农村“四旁”植树和“见缝插绿”工程,打造了西藏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7个、生态村337个,主要道路、河流、城镇周边都被打造成了美丽“绿洲”。

    仅2018年,山南市就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0.6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防沙治沙6.7万亩,泽当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每一个人都是植树造林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绿色已经成为雅砻大地最美丽的底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