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 “农业+旅游”助力尼木县乡村振兴
  • “农业+旅游”助力尼木县乡村振兴

    时间:2019-08-31 19:21:18  来源:  作者:

    “暖日菜心稠,晴烟麦穗抽”,正如戴叔伦所描绘的这幅场景,在拉萨和日喀则这对双子城中间,有一块名为尼木的宝地,而“尼木”在藏语里是麦穗的意思。作为传统藏戏、藏香的发源地,尼木县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在2017年之前,尼木县经济总量一直位居拉萨市末位,且脱贫攻坚任务难以开展。

    为了找到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尼木县着眼于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与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域上和美深度合作,在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尼木县精准脱贫小康示范乡建设项目于2018年4月启动运营。如今的尼木县,正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尼木县脱贫建设项目主要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北京援藏投资5990万元,主要包括农业休闲区、温泉体验区、森林度假区三大板块。一期项目运营后,截至2018年底,共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二期项目投资3000万元,主要包括卡如温泉酒店、卡如村核桃广场及附属设施,项目可带动村民就业、区域农副产品销售等。

    自尼木县脱贫项目建成以来,带动就业人数30人、培训当地群众44人、实现了11户51人顺利脱贫,为尼木县卡如村和周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村民带来经营性收入,有效实现精准扶贫、长效巩固,夯实了“产业振兴”基础。

    立足特色产业找到致富出路

    尼木县是吞米·桑布扎的故乡,也是藏香的原产地。尼木藏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与“雪拉藏纸”“普松雕刻”合称为“尼木三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尼木藏香从原材料的制作、磨料、晒砖、配料到成品的过程,都采取传统手工制作的方式,看似简单,却暗含很多技巧,令人惊叹不已。

    50岁的次旦就是专门制作藏香的手艺人。“我从16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藏香,到现在已经有34年了。在尼木藏香产业园建成之前,制作藏香的手艺人并不受重视,所以收入也不理想,但产业园建成之后,为我们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继续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学习体验制作藏香,我感到十分欣慰。”

    洛桑旺堆是尼木藏香产业园开发组的研发工人,今年已32岁的他对记者说:“我已经在产业园里工作了6个月了,主要负责藏香的研发与一对一培训工作,一个月工资最少有6000元。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光荣的职业,至少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藏香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了。”

    现代农业融合旅游村富民裕

    结合自身实际,尼木县卡如乡引入大桃种植和藏鸡适度规模化养殖技术,结合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林果业,建成大规模桃园种植基地,打造“旅游+农业”的特色发展模式。意在为游客提供与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田园式生活旅游项目,同时为贫困群众创造新的工作机遇。

    “我其实就是个种地的。”这不是尼木县卡如乡乡组织委员王荣华得戏言。王荣华今年33岁,自种植基地开始以来,几乎每天都带领着群众一起下地干活,这已是卡如乡的一道独特景象。“每天不到7点起床,晚上经常加班到8点半,周末的时间也几乎耗在了这片土地上,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当记者问他后不后悔到这里来时,他只说看到小树茁壮成长,就会有种特殊的成就感,只要看到别人吃自己种下的桃子时,能由衷地说句“好吃”,这就已经足够了。“我今后可是还要在卡如村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做好党和人民脱贫攻坚的坚牢基石不说,也要再加把劲儿带动村里人的生活质量。”

    尼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博表示:“当初做这个桃园种植基地的目的不只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也想要借此来表达我们对农业的一种态度。现在生活条件变得优越了起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不懂得识别五谷杂粮了,也对田园生活没有了解,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可以增长一些知识,对传统农业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

    时代造就乡村振兴尼木样板

    乡村旅游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旅游方式之一,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利用乡村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打造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卡如村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与特色,推出“核乡寻忆”项目,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合作社参股、农牧民增收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不仅让当地村民真真实实地看到了产业扶贫的成效,也让贫困户们对于脱贫致富更有信心。意在打造一个集田园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藏家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示范园,在项目运营后,“核乡寻忆” 的卡如村荣获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记者来到卡如村景区内,首先看到的是高高大大的核桃树,村里的核桃树共有18颗绿荫环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树王”—拉伍达东。相传这颗树是文成公主在西藏时亲手种下的,它就像一位老者,见证了尼木县的沧桑变化。而老阿妈青稞酒坊就坐落在其中一棵核桃树旁。与其他酒坊不同,老阿妈酒坊保持着传统藏式建筑的布局、更为正宗的传统手艺与纯正的口感。今年83岁高龄的“老阿妈” 德庆白珍告诉记者:“我从13岁便开始酿制青稞酒,直至现在已有70年之久。我的丈夫对青稞酒情有独钟,这正是我坚持这么多年坚持亲手酿制青稞酒的原因。”说完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女儿次仁卓嘎说道;“没想到我阿妈的酿酒手艺,会成为我们脱贫增收的主要支柱,以前的日子过的是真的清苦,在村党支部的帮助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下,酒坊生意日益兴隆,一天少则15~20人,多则30~40人,一天的收入能达到450~1200元不等。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十分开心!”

    在大规模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尼木县也兴起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有当下爆火的网红打卡地“高原上最孤独的咖啡屋”,地处尼木森林公园赤朗沟内,在前往咖啡屋的路上,除了美景,还有刺激的探险越野线路和越野人寻觅的诗和远方。还有尼木卡如温泉驿站,驿站融生态、温泉、民俗风情于一体,致力于让消费者体验到原生态的温泉和特色民俗文化。如今的尼木县旅游业以卡如温泉驿站、“千年核桃树”卡如村、“最孤独”咖啡屋为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结构升级为总目标,成为了318国道上的一颗璀璨文旅“明珠”。

    在我国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有很多类似卡如村这样的村落。当前,我国正处在扶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而尼木和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参与深入运营的卡如村脱贫模式无疑给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呈现了一个很好的脱贫样本,值得其他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借鉴,也值得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大范围推广。(记者 孙靖宇 见习记者 格慧莹 平措旺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