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 吉隆口岸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面向南亚开放“桥头堡”
  • 吉隆口岸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面向南亚开放“桥头堡”

    时间:2017-05-13 22:50:41  来源:  作者:

    吉隆口岸边检人员在查验进出口货物。记者 李洲 摄

    2016年5月,“兰州号”南亚国际货运班列首班开通;

    2016年8月,“粤藏号”首列粤藏中南亚班列开通;

    2016年,吉隆口岸国际贸易迎来井喷式发展,总额达33.54亿元;

    ……

    这一趟趟班列,打通了内地—西藏—尼泊尔公铁联运通道,迅速把西藏与内地经济连接在一起,加速了西藏牵手“南亚经济圈”;这一组组数据,无不在述说着,“一带一路”战略已打造出南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动吉隆口岸建设进入“快车道”。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说,南亚大通道已经将内地、西藏与南亚国家紧密相连,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和战略新支点。

    南亚大通道的重要支点

    驼铃声声,踏痕铮铮。

    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峰峦和丛林中的吉隆,素有“商道”“官道”“战道”之称。吉隆口岸有着悠久的边境互市贸易历史:1961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吉隆设立海关,批准口岸开放;1972年,国务院批准吉隆口岸为国家二级通商口岸;1978年,吉隆口岸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20世纪末,因为种种原因,吉隆口岸功能基本停顿。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吉隆口岸建设带来了新机遇,让口岸迎来了大发展。”吉隆县县长胡红说。

    从胡红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缓解樟木口岸通关压力,进一步优化西藏对外贸易发展格局,提出“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逐步发展普兰口岸”的口岸发展总体思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支持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开展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2014年12月1日,吉隆双边性口岸正式恢复通关,边境贸易额达6.52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重点建设吉隆口岸、建设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工作思路。

    这一个个新战略、新思路,让吉隆口岸迎来了飞速发展。采访中,车辆行驶在平整的油路上,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吉隆口岸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胡红告诉记者,我们所行驶的道路从县城到热索桥口岸全程约94公里,总投资3.99亿元,按照四级油路标准建设,宽度6.5米,2014年就已通车。

    不仅如此,国家还投入资金5245万元,完成了口岸医院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出入境检查检验基础设施项目、污水处理厂、国际边贸市场、热索防洪堤等16个项目已投入使用。

    口岸的变化,吉隆镇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米玛次仁几辈人都居住在吉隆镇,一直从事边境贸易。他告诉记者,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商人和尼泊尔商人来到口岸经商,吉隆镇越来越繁华,自己的外贸生意也越来越兴旺。

    大通道带动商贸大发展

    吉隆口岸的发展,在吉隆镇经商的尼泊尔商人德尼深有体会。从2012年在吉隆镇开第一家尼泊尔餐厅以来,他的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吉隆镇里开尼泊尔餐厅的都是德尼村子里的人。德尼告诉记者,去年,他投入资金15万元对罗林餐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如今,餐厅一年收入达到60万元左右。

    随着国家南亚大通道的建设,德尼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扩大餐厅面积,德尼准备在现有基础上,把餐厅扩大一倍。当记者问起是否有那么多客人时,女主人米玛措姆笑着说,我们对吉隆的发展有信心。

    德尼家的变化仅是吉隆口岸发展的一个缩影。吉隆海关副关长次来彭措介绍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吉隆口岸外贸迎来了井喷式发展,2016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达10.45万吨,同比增长5.82倍;总值约33.54亿元,同比增长4.59倍。

    南亚大通道的建设,口岸的发展变化,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商人前来。去年以来,“兰州号”和“粤藏号”国际货运专列的开通,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西藏天知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粤藏号”的承运方。公司总经理姚延丰介绍说,第一班“粤藏号”搭载8个标柜和14个棚车货物,包括鞋帽、衣服等日用百货,家具、电器和建材等多个种类,货值1900万元。他告诉记者,货物从广州到吉隆口岸运输时间为5至6天,优于20天左右的海运方式,为他们打开南亚市场提供了便利。

    国际货运列车的开通,更是让中国、尼泊尔商人欢欣鼓舞。在中尼之间做边贸生意的尼泊尔商人帕尔马对此连连说好。他表示,这让他看到了大规模商贸的前景,对他们这些边贸商人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胡红告诉记者,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开辟了公铁多式联运交通体系新通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集聚,给吉隆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运行的新常态、新形势也对口岸对外开放提出了新挑战。

    加快南亚大通道建设

    采访中,记者看到,吉隆人眼中充满了自信。他们说,吉隆口岸有着发展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首先是地理优势,地势开阔,土地资源充足,道路平坦;其次,热索桥距离加德满都只有约131公里,地质稳定,无地质灾害。

    正是这些优势,让吉隆人更有信心把吉隆口岸建设成为我国对南亚的重要通道。南亚大通道,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连着西藏,一端通往世界。

    区商务厅外贸处处长杨国良告诉记者,“南亚大通道”是由通道、口岸、城市和产业有机集成的西藏全面开放战略体系,依托西藏与尼泊尔、印度、缅甸、不丹等周边国家密切往来的城市和口岸,连接内地经济区,形成经济交流大通道。现在,南亚大通道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南亚大通道,基础是关键。记者了解到,如今,吉隆口岸的功能区正在不断完善。目前,口岸热索桥联检大厅已正常投入使用,帮兴出口查验货场已竣工验收,即将运营,口岸发展规划中的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一站式服务平台、物流仓储园区等众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新型化的口岸基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胡红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日喀则至吉隆口岸的铁路网建设,将搭建起我区连接内地、延伸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成为我区乃至我国联通南亚经济的主动脉。尼泊尔商人帕尔马说,这对尼泊尔商人是个好消息,如果日喀则到吉隆甚至到加德满都火车开通后,将解决交通的“瓶颈”,这必将让吉隆口岸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已在吉隆镇开了10多年宾馆的潘玉霞也在期盼火车的开通。潘玉霞说,从2016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吉隆人流、车流、物流在不断增多,她的宾馆一到夏天就爆满,就是一个明证。她告诉记者,吉隆镇已有了一个小城镇的雏形,随着各规范功能区的建设完成,她相信,吉隆口岸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

    是啊!基础良好、挑战巨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打通南亚大通道,携手推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吉隆口岸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 王杰 张晓明 孙开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