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13.61公里耗时9个年头!掘通胡麻岭隧道“最后一米”
  • 13.61公里耗时9个年头!掘通胡麻岭隧道“最后一米”

    时间:2017-06-20 20:56:15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杨贵智 胡淼山

    掘通胡麻岭隧道“最后一米”

    13.61公里耗时9个年头!19日上午10时30分贯通

    6月18日,施工人员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内作业。新华社照片

      胡麻岭隧道兰渝铁路正线全长855公里,建筑总长度1171公里。设计时速160至200公里,是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快速铁路。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466公里缩短至855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20.5小时缩短为6.5小时左右。 □资料图片

      6月19日上午10时30分,胡麻岭隧道“最后一米”“水・泥”墙在中铁十九局三工区工程技术人员的铁锹中轰然倒下!这一瞬间,在隧道苦了9个年头之久的王顺宇一下子被洞的那头刮来的风吹了个寒噤!“爽啊!”、“太爽了!”这一个“爽”一有风吹凉爽之爽,更有恶劣地质压抑太久突然释然之爽!这一天,位于榆中县龙泉乡银川村的胡麻岭隧道一号斜井现场,中铁十九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第二分站、兰渝公司负责人各个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通了!通了!”人们相互拥抱,流下热泪。因为通过9个年头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搏,被冠以“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胡麻岭隧道贯通了。这一天,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胡麻岭一号斜井时,整个胡麻岭沸腾了!胡麻岭隧道工程的各工区工程技术人员已全部到位,连同十余家媒体共同见证了隧道贯通的一瞬间!

      在豆腐里头打洞隧道成为“卡脖子”工程

      胡麻岭,这个地名在9年前几乎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兰渝铁路,她跃然纸上;因为“富水粉细砂地层”,她被烙在国内外38批次数以百计工程技术人员心中;因为一再“推迟”兰渝铁路通车时间,她被所有热心关注中国铁路网络建设的群众所熟知……因为太多的因为,胡麻岭仅13.61公里的隧道让千余铁道“兵”吃尽了苦头、流干了汗水。如今,她终于被“拿下”。

      兰(兰州)渝(重庆)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胡麻岭隧道位于甘肃省中部,位于兰州与定西交界处,总长13.61公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据了解,该隧道是兰渝铁路工程自兰州东向重庆方向的第一条大隧道,隧道穿越一座水库(石门水库)和一条河流(苦河),有3.25公里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形成众多大小不等的水囊,受施工影响,围岩液化十分严重,突水涌砂等安全隐患突显,施工进度深受影响。特别是其中的2834米隧道地质属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以白垩系砂岩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弱胶结,成岩性差,遇水弱化,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中曾发生四次大型突涌,多次发生掌子面涌砂变形现象,累计涌出泥水将近5万方,开挖支护极其困难,被业界喻为“世界难题,国内罕见”。

      自2009年3月开工以来,隧道从榆中县龙泉乡的武庄村开始,前3年隧道掘进顺利,每个月掘进近百米。到2011年8月,打至仅剩余3.5公里时,涌突开始越来越厉害,涌出的泥砂如泥石流一样淹没了已经修好的隧道,工程进度反而倒退了。针对胡麻岭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中铁十九局和中铁一院集团南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胡麻岭隧道监理二分站在施工中多次对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先后采取了超前水平旋喷桩、全断面帷幕注浆和局部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同时采用地表深井降水、洞内泄水导洞降水和掌子面超前真空降水等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大大降低了开挖施工过程中突涌的安全风险。

      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岩石地质大型盾构机能快速推进,反而好修。如果遇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中极易涌水、涌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打隧道就像在“豆腐里打洞”。所以,胡麻岭隧道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开创新技术工艺硬啃下世界难题

      兰渝铁路全线穿越10条区域性大断裂带、87条大断层、多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是一条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铁路。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全线极高风险控制性工程胡麻岭隧道全长13.61公里,是千里兰渝线重难点工程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线控制性卡脖子工程。围岩等级为隧道工程最高围岩等级六级,国内外顶级专家多次前来会商。

      胡麻岭隧道3号斜井和5号斜井正洞地质极其复杂,工程院院士、国内外隧道知名专家多次到现场“会诊”。兄弟单位隧道局和专业隧道公司先后各自经过近一年的攻关,因无法破解地质难题而主动要求撤场。中铁十九局集团三公司人并没有被特殊地质难题吓倒,而是主动扛起这一重担。施工中他们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进行科技攻关。在隧道内采取深井降水、超前水平真空降水、注浆和隧道外地表深井降水。在工法上采取双侧壁九步施工。同时制定详细的周进度和月进度施工计划,并细划到每天,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施工班组,精心组织,掀起施工生产大热潮。即使是春节期间,全体参战人员思想不松、意志不退、干劲不减,发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坚守、奋力前行”的兰渝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点,取得了攻克胡麻岭隧道的阶段性胜利。

      在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通过多项创新工艺解决了世界难题。由于土质偏软,施工人员只能通过人工一点一点往前挪。往前推进一点,就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因此,隧道的施工速度很慢,一个月只能往前推进四五米。整个隧道的施工,最少需要8年的时间。

      据了解,为解决胡麻岭隧道面临的难题,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成立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兰渝铁路公司、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组成的“五位―体”重难点工程现场工作组,统一协调指挥,共同会商、攻关、推进隧道建设工作。兰渝铁路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科研攻关,科学指导施工,最终形成了“先进行超前降水,然后在掌子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的一套可行的工艺工法,有效解决了隧道易溜塌、突涌、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中铁十九局勇于创新,采用“双侧壁九步开挖法”、“CRD六步开挖法真空降水”、“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等新技术新工艺,有效降服了突水涌砂泛滥的“恶魔”,实现治标又治本的目标,确保了隧道贯通。

      “胡麻岭隧道的贯通,为今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在富水粉细砂地层条件下的长大隧道铁路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隧道贯通口的掌子面,中铁十九局工程师胡刚对记者说,回想9年来,从进场施工到现在,一号斜井出现了5次突水、涌泥情况,其中2015年的突水、涌泥致使掌子面塌滑、外挤,隔壁变形、开裂、掉块,连接筋和钢架断裂,临时支护体系失稳、破坏,发生第四次突涌,突涌初期主要为黄褐色砂土,含水量较低,后期突涌物为红褐色泥浆。9年来,累计涌出泥水将近5万方!

      洞内洞外洒热血只为心中的坚守

      胡麻岭注定将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胡玛玲”、白云峰、袁维瑜、夏氏父子、“顺雨又顺风”……精彩的故事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的人。

      “昨晚我姑娘还在微信上咿咿呀呀地给我说话,要和我视频呢!”在一号斜井总工胡刚的宿舍里,胡刚对记者说,她姑娘是在胡麻岭工地上出生的,所以,他给姑娘起了个名字叫“胡玛玲”,就是为了纪念这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工作经历和工作地点。胡刚是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走马村人,妻子邓金英目前在家正带着胡玛玲。“她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和姑娘微信我,在视频里聊会天!”胡刚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在这9个年头里,5个春节是在隧道里过的。

      “我是201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胡麻岭隧道的。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刚来时,就遇上了涌突,再加上隧道里条件差,满地泥浆、粉尘四溢、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噪音很大,还要面临随时的涌水涌泥,所以,当时我很茫然。”做为现场做支架、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东北的白云峰看起来很腼腆。他对记者说,通过4年多的磨练,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团队,他为自己能参加兰渝铁路建设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如今,隧道贯通了,他的心已经从隧道这头飞向了那头。与白云峰相比,9年来扎根胡麻岭的袁维瑜是一位“资深”建设者。在隧道开通现场,他吟诗一首道出了对兰渝铁路的奉献与感慨:九载青春洒陇中,铁军威名扬神州。

      “万米胡隧传佳音,千里兰渝树丰碑。”这是老袁在现场发出的由衷感慨。老袁是中铁一院集团南方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兰渝铁路一标段总监理工程师。隧道里,水流不断、泥沙不固,8个春夏秋冬情系胡麻岭,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汗洒隧道,如今曙光在望,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工程总监袁维瑜心中无限感慨和激动。胡麻岭隧道自开工建设以来,已历经9个年头,他在工地上鏖战了8年,对于隧道的贯通,他激动不已。“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是帷幕注浆,仅这一项工程就分浇筑止浆墙、水平勘探钻孔、先外圈开始隔孔注浆、再内圈开始隔孔注浆、完成检查孔、评定注浆效果、破除止浆墙、施作大管棚、洞身开挖施工等9个步骤。”袁维瑜对记者说,施工方中铁十九局的工程人员和监理站采取倒班作业,工作中付出了心血,但愧对了家人。“孩子高考时我正在隧道,正是工程最关键的时候,无法腾出时间去陪孩子。”袁维瑜说,父母近在身边却也无法尽孝。

      据了解,兰渝铁路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宁强进入四川境内,过广元、南充接入重庆枢纽,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县(区),其中13个县区是国家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兰渝铁路打通的不仅是出山的道路,更是扶贫之路。所以,兰渝铁路被誉为“出山线”、“扶贫线”。这22个县区里的很多地方是没有铁路的,交通不便,人流、物流、资金流难以聚集,但兰渝铁路打通以后,当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可以通过兰渝线进行汇聚,所以兰渝线是沿线老百姓的致富线,也是助推经济发展的一条幸福线。

      兰渝铁路正线全长855公里,建筑总长度1171公里。设计时速160至200公里,是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快速铁路。兰渝铁路建成后,重庆和西南到新疆、欧洲的中欧班列将不再绕行陇海、西康、襄渝铁路,通过兰渝线直取兰州,全程可缩短近700公里,运行时间节省约11个小时。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466公里缩短至855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20.5小时缩短为6.5小时左右,大大提高运输能力。更重要的是将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沿线地区精准扶贫和西南、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贵智 胡淼山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