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三变”让庄浪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 “三变”让庄浪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时间:2018-01-16 16:07:3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记者梁峡林

    “三变”让庄浪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李银生伺候初生的牛犊吃奶。

      庄浪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上确定的深度贫困县。去年脱贫4600户2.1万人后,剩余的1.56万户6.18万贫困人口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夏季开始,一场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农村“三变”改革在庄浪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让当地1.17万贫困户搭上脱贫致富快车,也为全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探索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32岁的村民李安平,2008年在银川搞建筑时不幸摔伤,包工头跑了,给他留下6万余元医院欠费。去年以来,开始投资牛入股,全家13.8亩地也全入股,算上低保、分红、退耕还林补助等,一年收入近万元,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有了好转的希望。

      水洛镇党委书记樊对对介绍说,吊沟村是庄浪县14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12户贫困户去年入股养殖合作社,参与“平凉红牛”养殖。县农发公司注资新建肉牛养殖场1处,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高档“平凉红牛”,目前已投放基础母牛100头,发展趋势非常好。

      庄浪县岳堡乡吴家村是典型的贫困村。针对近年种大蒜效益好、风险低的形势,村里成立合作社发展大蒜产业。村民李永东家里孩子残疾,妻子有病,以前依靠种玉米、小麦、洋芋收入微薄,生活贫困。去年7月,他把家里8亩地入股合作社种大蒜,自己也在社里打工。

      “合作社就是把全村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把闲散的资金归拢起来,在村里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庄浪县岳堡乡吴家村村支书吴向在说。

      按照全省“三变”农村改革思路和庄浪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指导模式,岳堡乡吴家村、埂塄村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共同打造4021亩大蒜种植示范区。

      成为合作社股东后,像李永东这样的贫困户,今年大蒜收获后,就可以参与分红了。“种大蒜每亩土地可分红908元,每个劳动工日可分红60元。全村人均土地保底收入1259元、劳务创收1813元、盈利分红4109元,仅大蒜种植这一项,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7181元。”吴向在计算道。

      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协议3.2万亩,贫困户入社入股1.17万户,占全县总贫困户数的65%;开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52处,2017年底建成33处,贫困户从养殖场修建、务工、青贮饲料、土地入股获得收入440万元;种植紫皮大蒜1万亩,贫困户从用工、土地入股获得收入400万元;收购贮藏苹果4000吨,贫困户从务工和苹果销售中获得收入134万元,共带动贫困户增收974万元,户均增收541元。

      庄浪县副县长王宏宇表示,有了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这一平台,庄浪县目前已在11个乡镇的15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创新“三变+苹果、种薯、畜牧、大蒜、药材、旅游和饲草种植、电子商务、农机服务、特种养殖”十种改革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产业发展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全力打造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梁峡林

      农户致富故事

      “股东”李银生的致富路

      1月8日,连续几天大雪后,地处关山下的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温度骤然降到零下20℃,但村民李银生心里却是一团火热。

      李银生养在村合作社养殖场里的母牛当日生了一头小牛犊。正在伺候小牛犊吃奶的李银生高兴地说,“这个小牛犊不仅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也让我这个养殖场股东尝到了甜头和实惠。”

      李银生一家生活困难,以前仅靠种玉米小麦为生,一年到头混个温饱。2017年7月,村上开展以牛入股、以土地入股、以劳务入股的“三变”模式,李银生把政府扶持的牛入了股,自家土地也入了股,并在养殖场里务工,成了真正的股东。按照和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他不仅可以得到三份收入,小牛犊更是钱生钱,而且还不用承担贷款和市场牛肉价格降低带来的风险,一家人生活从此有了稳定保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