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让高温津贴尽快从纸上走进现实
  • 让高温津贴尽快从纸上走进现实

    时间:2017-07-25 20:18:1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工人报  作者: 袁文良

      袁文良

      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纷纷进入“烧烤模式”,高温作业者的工作状况也因此引发了新一轮关注。从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已明确要求从6月开始发放高温补贴。然而,有不少同志反映多年一直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或当地的高温津贴标准已数年没有进行过调整。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高温津贴发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促进高温津贴尽快从纸上走进现实。

      高温津贴是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发放的特殊工资性补偿。2012年7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强调高温津贴的发放目的是“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时,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因此,给坚持在高温天气中坚守岗位、坚持劳作的工人发放高温津贴,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对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有着积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和部门对高温津贴并未落实到位,使高温津贴变成了“纸上福利”,甚至有些单位以“两斤白糖、一包茶叶、几瓶矿泉水、几个西瓜”代替高温津贴,导致众多户外劳动者根本没有享用到这一公共福利,让高温关怀大打折扣。

      高温津贴为何成为“纸上福利”?国家的文件规定又为何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部分高温天气下的务工人员对这一政策不了解,诸如建筑、环卫、快递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进城农民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在工资之外还有高温补贴这回事;二是一些从事高温劳作的务工人员,由于岗位来之不易,况随时都面临着被辞退的可能,即使单位不发,也只好抱着“为每天几元钱丢饭碗不值得”的心理,不敢理直气壮地找老板去要;三是有些企业的领导无视劳动者的权益,以“反腐”不让“乱发钱物”为借口而减去了这部分合法合理的开支;四是由于监管乏力,企业将高温津贴视为“可发可不发”,完全没有在守规奉法的意义上看待它,因而能省则省。

      由此看来,要真正让劳动者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高温津贴的凉意,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引导,把高温津贴的政策宣传传递到岗位一线,让人人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敢于依法维权。同时,各级安监、卫生、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加大对用人单位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的监管力度,将高温补贴的发放置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全力推进高温津贴的发放到位。对那些不按时发放、不按标准发放甚至根本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公检法等相关部门也应根据群众举报,像查处“克扣农民工工资”那样给予严肃查处,顶格追究,确保高温津贴真正发到每一个劳动者手中,只有这样,高温津贴这一惠民政策才能真正从纸上走进现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