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理论特刊・智库建言】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层次
  • 【理论特刊・智库建言】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层次

    时间:2017-06-13 23:13: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李含琳

      李含琳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把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作为今后五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特别强调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素集中、全链推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提升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层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我省各个县域资源和经济结构千差万别,情况复杂,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一是必须把“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作为总体发展思路,把经济工作做好,把经济总量搞上去;二是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资源特点、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和发展战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结构雷同;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导向,在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加工出口、贸易渠道开发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好市场的调节作用。

      遵循规划先行的发展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执行“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阶段推进”的规划方法,先规划后建设,切忌盲目冒进和瞎指挥;二是县域规划必须抓住“纽带和连接”这个突出功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充分体现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辐射的功能和作用;三是针对我省相当部分县域资源有限、基础薄弱和产业弱小的现实,做好县域规划必须注意避免“贪大求洋”“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倾向,要突出亮点和增长极的培育;四是要解决好综合性与单一性的关系,有条件的县域的可以选择综合性的发展战略,而没有条件的县域则可以选择单一发展战略。五是县域规划必须以解决中长期发展为主要任务,不能搞“短平快”。

      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关于未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报告讲得非常透彻。这就是“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城乡统筹”是强调要把县域经济的地位、特点和功能认识清楚,充分挖掘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发挥好县域经济的基本功能;“产城融合”是强调明确思路、编制规划、选择战略和落实政策等,一定要处理好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的关系,充分考虑国家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关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各具特色”是强调全省各县域不要求统一的目标和模式,要充分挖掘各自的资源和优势产业、产品和技术,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县域经济增长比较快,政府有税收,群众有收入。

      加快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层次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精准选择县域主导产业。一是要在“有多有少”上做好文章。我省的大多数县域矿产资源十分贫乏,经济结构简单。因此,选择主导产业必须坚持灵活性原则,有些县域可以选择多种主导产业,有些则可以少选择,不要强求一律,“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都行;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必须与富民增收融合进行,不管选择什么类型的产业,一定要能够具有带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提高收入的功能;三是实施比较完整和科学的产业振兴战略,必须注意解决好产业培育、产业支撑、园区建设、企业集群、产业基地、特色鲜明、要素集中、全链推动等一系列重大环节上的问题,把产业振兴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基地+企业+加工+出口”的良性循环机制。

      扎实提高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要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的局面,必须把不断提升支撑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作为核心问题。一是要着力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快县域体制改革步伐,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决策模式,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提高基层政府管理水平。二是把提升融资能力作为重点,强力支持县域发展各种形式的民营金融机构,强化国有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给市场做减法”的要求,实施县域经济整体民营化战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规划和建设“民营产业园区”。四是着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才使用率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在培养和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上有所突破。五是创新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体系,重奖农业科技新成果和突出人才。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校智库工作站首席专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