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高考后考生家长要防范易发多类“录取诈骗”
  • 高考后考生家长要防范易发多类“录取诈骗”

    时间:2017-06-15 20:39:42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记者张烁

    高考招生诈骗将获刑

    高考后考生家长要防范易发多类“录取诈骗”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6月22日将公布高考成绩。孩子估分成绩还不错的家庭,皆大欢喜。而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则难免会想着通过一些所谓的“路径”为孩子找一条“好出路”。然而,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高考诈骗屡屡发生。为预防孩子家长上当受骗,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赵金荣以介绍案例,总结诈骗手段的方式,为高考后家长们提个醒,赵金荣介绍,下述案例是比较常见的高考后诈骗手段,另外还以其他方式进行诈骗,考生家长莫轻信见招要会拆招。

      案例

      去年6月12日,七里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以高考招生为幌子的诈骗案件。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

      被害人张某通过亲戚介绍认识了被告人李某某,李某某谎称其认识某大学的领导,能够让张某的儿子被某大学二本录取。去年6月27日,李某某与张某见面,称张某的儿子若想被某大学二本录取,需支付35000元的公关费。被害人张某信以为真,于当日委托他人通过网上银行向李某某提供的建设银行账户转账35000元。同年7月5日,李某某又以某大学来提档,还需支付5000元招待费为由,再次让张某于当日通过网上银行向其提供的中国银行账户转账5000元。被告人李某某将诈骗所得的40000元赃款全部挥霍。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案发后,被告人家属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被害人对被告人行为予以谅解,且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可酌情从轻处罚。

      提醒

      出招――不法分子会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院校,骗取钱财。甚至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私自组织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

      拆招――体育特长生招生,只有达到高水平运动员才能有资格,而且需要严格审核。

      出招――打“军校”招生幌子诈骗的不法分子谎称掌握有军事院校或国防生“内部指标”,伪造招生文书、印章,向考生家长诈取钱财。

      拆招――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可能计划外扩招,更不会收取上万的高额费用。国防生招生不可能存在“内部招生指标”,也没有“预录”一说。

      出招――“特殊招生类型”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委培生”等政策,称可以降分录取,甚至不用高考成绩自主选拔学生,骗取钱财。

      拆招――自主招生如果没有提前报名,入选更不可能通过自主招生录取。

      出招――伪造虚假查分网址,诈骗分子通过诈骗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个人信息及银行账号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拆招――查分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出招――提前获取录取信息为名,骗取考生及家长钱财。这种手段,也是考生家长容易上当的一种诈骗方式。

      拆招――考生及家长应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的谣言。

      出招――混淆学历,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拆招――这些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出招――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嫌疑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拆招――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市级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区(县)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