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暖新闻・江西2018】瑞昌三姐妹出嫁不离家 只因照顾瘫痪兄长和爹妈
  • 【暖新闻・江西2018】瑞昌三姐妹出嫁不离家 只因照顾瘫痪兄长和爹妈

    时间:2018-02-07 16:08:08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曹诚平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曹诚平报道:在江西省瑞昌市赛湖农场十五连小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三个姐妹出嫁后,仍然没有离开父母家,因为家中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哥哥,而父母也已经年迈,这令她们无法忍心走出这个家门,无法忍心舍弃他们而去。如今,这个有着19口人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在一栋房子里,一个屋檐下,同一口锅吃饭,同一个龙头喝水,分担风雨,共享亲情,虽然清贫,却温馨和睦,暖意融融。

    妹妹们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哥哥

    “我们有饭吃,就不会让他喝米汤,我们会照顾好他的!”

    一栋普通的四层小楼,一楼是厨房和父母的卧室,二、三、四楼是三姐妹和她们的丈夫以及孩子们的卧室,每对夫妻或每个孩子,都只能分到一个小小的房间。唯一一间大一点的房子,是高位截瘫,卧病在床的余景育的卧室,这间卧室同时也兼作餐厅和客厅。

    躺在床上的余景育,虽然腰部以下严重萎缩,但是面色红润,精神十足。余二妹正在小心翼翼地给哥哥打止疼针,动作熟练。“31年了,要不是姊妹们对我好,我早就死了!”说起姊妹间这份浓浓的亲情,余景育这个51岁的男人未语泪先流。

    1987年,余景育在一次施工中,被电线杆砸中腰部,严重受伤。经过治疗,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落下了个高位截瘫的残疾。更要命的是,他身上每天都疼得如万箭穿心,不得不靠打杜冷丁止疼。

    余景育在家排行老三。他出事前,大哥余景良和二哥余景朋都已成家,而三个妹妹余大妹、余二妹和余三妹都还没有出嫁。一天,父母把兄弟姐妹六人召集在一起,指着床上的老三余景育,流着泪说:“我们生养了你们兄弟姐妹六个,现在我们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我们现在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这个老三,他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死了,他该怎么办啊!今天把你们叫到一起,你们当着老三和我们的面,给我们句话,以后你们管不管他?”

    “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一母同胞的姊妹,我们怎么会不管他呢?”兄妹们流着泪说,“我们有饭吃,就不会让他喝米汤,我们会照顾好他的!”说这话时,三姐妹大的才18岁,小的只有12岁。但是,她们说出这话后,就从来没有忘记这话。从此,照料哥哥的重担,就落到了她们三姐妹身上。

    “父母和哥哥在,这个大家庭就不会散;父母和哥哥不在了,这个大家庭还是不会散”

    转眼间,余大妹就到了出嫁的年纪。当时,有人给他介绍了几个不错的男朋友,有的还是在瑞昌城区。但是,考虑到要照顾哥哥,最后余大妹还是选中了一个邻村的小伙子。而余三妹在找男朋友时,则干脆找了一个本村的小伙子。余二妹在广东东莞打工时,与一个彭泽县小伙认识并相爱。得知女儿找的男朋友是外县人后,一天,父母把余二妹叫到跟前,说:“你找哪里的男朋友,我们都不会干涉你,只是有一点,你不要忘记当初照顾哥哥的承诺。你不论和谁结婚,都必须在瑞昌本地安家!”余二妹把父母的意思告诉了男朋友,本以为他不会同意的,没想到男朋友一口答应:“行,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我们在一起了,我当然也要帮助照顾哥哥,我们结婚后,就在瑞昌安家!”

    2002年,三姐妹凑钱在赛湖农场买了三块地皮。给了老大老二各一块,三姐妹共一块,建起了现在这栋四层楼房。然后,她们把年迈的父母和残疾的哥哥接到一起住,就这样,她们出嫁之后不离家,又重新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这些年来,他们生儿育女,舔丁家口,如今,这个大家庭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9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想到分家。“只要父母和哥哥还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不会散;即使父母和哥哥不在了,我们这个大家庭还是不会散!这些年的相互搀扶,血浓于水,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已经无法分开了!”

    人口多了,孩子大了,吃住是个大问题。平时大家在外读书、打工还好,逢年过节,大家都回来了,家里就显得有些拥挤了。吃饭时,座位不够,大家就站着吃,排队夹菜;睡觉时,床铺不够,就打地铺或者两三个人挤一张床。即使是这样,大家也不觉得压抑,反而是觉得更亲了。

    出嫁后的三姐妹依然和父母哥哥生活在同一栋房子里

    “都说时间长了,哪有勺子不碰锅的,可我们家这一大堆锅和勺子,从来就没有碰撞过”

    这一大家子人,生活并不宽裕。老大和老二虽然各自生活,但房子就在旁边。以前,他们俩也和三个妹妹一样,出钱出力照顾老三。但是现在,老大夫妻已经退休,两人退休工资加起来每月也只有2000多元。前几年,由于家庭变故,他们将房子抵押到银行贷款,现在两人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只够还银行利息,生活很是拮据,年过六旬的老大,还不得不到小区做保安,赚点钱养家糊口。

    老二的妻子患了精神病,自己又得了风湿病,家境更加困难;余大妹和丈夫在上海的工地上打工,做的是苦力活;余二妹这几年在家照顾哥哥和父母,料理家务,没有做事,全靠丈夫一个人在广东打工赚钱;余三妹和丈夫在厦门打工,丈夫做泥工,她在餐馆当洗碗工,也是赚点辛苦钱。

    余景育每个月的低保金,原来每月只有240元,直到现在,也才加到每月400多元。但是,他每月光医药费,就需要800到1000元。不够的钱,就只能全部由妹妹们来补贴了。为了补贴家用,年已八旬的父母,还每天出去捡破烂。为了省钱,家里经常等到罢市时,才到菜场买些打折菜。在这个大家庭里,唯一值钱一点的电器,就是一台安装在余景育房间里的空调。但是,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的余景育,还是餐餐有肉,顿顿有鱼,床头上堆满了水果、牛奶。

    这么多年来,大家生活在一起,谁来顾家,大家从来也没有分工过;谁来出钱,大家也从来没有在意过。“谁在家里,谁就来照顾家庭,谁就出钱照顾好大家的吃喝拉撒,从来就没有谁在意过谁做的事情多一点少一点,谁出的钱多一点少一点,如果计较的话,这么多年来,大家也就生活不到一起了。”余二妹笑着说,“都说在一起过,时间长了,哪有勺子不碰锅的,可是我们家这一大堆‘锅’和一大堆‘勺子’,从来就没有相互碰撞过,没有发生过一丁点不愉快的事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