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一寸土 一斗粮
  • 一寸土 一斗粮

    时间:2018-06-03 10:33:0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刘之沛

    中国江西网讯(梁生斌 谢子洋 记者 刘之沛)“今年承包了250多亩田。我是个农民,看着地荒在那里太可惜了。”2016年返乡后,泰和县上圯乡农民罗积财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上百亩撂荒耕地,花了3万多元挖沟整地。2017年,荒地变良田,产粮15万多公斤。养好地出好粮!

    泰和县地处吉泰盆地腹地,赣江沿岸,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一寸土一斗粮”承载着光荣的历史,饱含着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受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粮基地县也曾一度为耕地撂荒而烦恼。

    近年来,该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发力,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上聚力,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上给力,合力护好每寸土,齐心种出万斗粮。

    发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好底子

    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推进乡村经济振兴,该县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爵誉村为例,该村有2900多亩耕地,桥涵、沟渠等农业基础不完善,防涝抗旱是个大问题,许多田地因此沦为低产田,甚至被撂荒。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仅花了1个多月时间,就基本建设成型。

    万合镇华盖山村、沙村镇绵溪村、螺溪镇保全村等贫困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375亩。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贫困户产业发展有了保障,可实现长效增收。据统计,2017年,该县完成高标准农田投资1.93亿元,实施面积6.45万亩,惠及12个乡镇(场)46个村,涉及农户7657户。到2020年,全县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6.54亿元,实施面积21.81万亩。

    聚力龙头企业带动 引领方向

    土地底子打好了,还得在农业收益上下功夫。为此,该县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机蔬菜、中药材、稻田综合种养、绿色水稻等产业。

    螺溪镇保全村是省级贫困村,土地利用单一,由于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通过流转土地400亩,该村引进了浙江客商发展稻虾种养;引进了山东启迪农业有限公司建立蔬菜种植基地560亩;与江西康瑞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30亩,基地各项工作由公司统一组织实施,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劳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入。“企业+农户”让土地升值,村里的低产田和撂荒地也变成了“香饽饽”。此外,江西鑫润荣有限公司还在该镇投入100万元,建设一个集中连片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面积有2000多亩。

    给力新型农业经营 巩固成效

    该县鼓励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为其提供政策法规、技术信息等服务,并在项目资金、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该县农民刘丰春带领村民成立了丰颍稻业合作社,运用新技术种植水稻,并注册商标,实施品牌经营,生产的大米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年种植优质水稻20多万亩。禾市镇农民刘青创办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80多台(套)、智能植保无人机10架。2017年,合作社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服务面积达4.2万亩。前不久,该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

    据统计,该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1家、家庭农场415家、种养大户1446户,有农业社会化组织带头人425名、农村技能型人才8894名、农村经营型人才3750名,共租赁流入土地面积44.73万亩。技术带动、组织保障,让每一寸土地产生效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