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获中央财政300万资金扶持 诞生汪山土库的南昌汪山古村探索守住美丽乡愁(图)
  • 获中央财政300万资金扶持 诞生汪山土库的南昌汪山古村探索守住美丽乡愁(图)

    时间:2018-06-03 10:42:3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沈冠楠

     

    汪山老支还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老村风貌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沈冠楠报道:近日,一则“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村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扶持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消息让汪山村这一古老村落出现在南昌人的视野中。

    汪山村,或许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但提起汪山土库,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有“民间故宫”美誉的程氏家族豪宅啊。没错,汪山土库正是诞生于汪山村这片鄱湖之滨。明正德年间,程氏家族玉公迁居汪山,其后人勤耕苦读,终于在孙辈功成名就,创造“一门三督抚”佳话。而汪山村,这个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也随着程氏家族的崛起,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纷呈的一笔。

    访古:老村见证程氏家族400年“耕读传家”历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汪山村坐落于新建区大塘坪乡境内,东靠揭铁公路,南临大塘“坪”内万亩良田,西面为梅岭山脉北端,北靠修河支流蚂蚁河,辖区面积为4.73平方公里。村庄老支不远处,便是颇负盛名的汪山土库。

    古村名“汪山”,但在此处居住的人家却多姓“程”,其中有何渊源?原来,这一带自古就叫“汪山”,或许曾居住过几户姓汪的人家,但这段历史已难以考据。现存史料显示,汪山村的兴起,可追溯到明朝年间程氏家族的迁入。

    据史料记载,汪山村程氏始迁祖玉公(1486―1546)自明代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为鄱阳湖地区大族。后辈承先人之志,“弱冠苦志诵读”,耕读遂成家风。至嘉庆年间,子辈中程采、程焕采、程采三人相继中举,又分别中进士。此后,兄弟三人官运亨通,于清道光朝分别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呈现“一门三督抚”的盛况。在三兄弟的影响下,程氏家族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历经七八代长盛不衰。 道光元年(1821),程采三兄弟经上奏道光帝允准后,在家乡汪山冈大兴土木,花巨资历时半个世纪建造一栋豪宅――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

    文采风流,上百名文彦俊士从这里走出

    在汪山村,汪山土库当之无愧是这里绽放最绚烂的一朵奇葩。

    占地108亩,大小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整座住宅建筑由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外墙相连,成一整体……记者了解到,汪山土库结合了江南园林建筑、徽派建筑与清朝宫廷建筑,是座典型的江南民居与皇家建筑相结合的清代建筑,素有“民间故宫”之称。

    除了独特的建设风貌,汪山土库亦代表了程氏家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寄托,在土库内,设有稻花香馆、望庐楼,这些都是当时的程家子孙读书的地方,而且,程氏家族的“义学”也在此设立,除汪山地区程氏后人外,他村他姓有读书志向与才干的孩子,也可免费入学。

    “一窗灯火青云路;万卷诗书赤子心”“学子读书应上庙堂酬壮志;男儿济世何堪泉石寄闲身”……汪山土库内随处可见到这些勉励学子读书报国的对联,也正如对联词句中所提倡的,汪山土库的学子们发奋读书,自清嘉庆末年至民国的100年间,培养出进士4名,举人11名,大小社会名流100余名,可谓“代代有文彦俊士、社会名流”。

    探今:土库成景区,老村香火犹在

    5月28日,记者从红谷滩出发,乘车近2个小时来到位于大塘坪乡长胜村辖区的汪山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现代房屋和喧嚣市井边上,汪山土库的青砖黛瓦显得格外脱俗。

    游客在参观汪山土库

    历经百年风霜,曾居住在此的程家人早已散落在五湖四海,而古建筑本身由于近二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为保护这一建筑奇观、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自2003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开始重视汪山村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投巨资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整个土库主体建筑修复竣工后,面积达28000余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四倍。同时,政府引进经营企业,对汪山土库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将其开发成旅游项目和景点,供游客参观。

    2004年,汪山土库因深厚的建筑文化和家族文化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山老支则坐落于土库的不远处,与村庄街头喧嚣和土库的内敛华美不同,这里仍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居民区风貌,鲜有游客问津。石板路上老屋鳞次栉比,青砖黛瓦马头墙,有的窗棂上还留有古朴雕花,村庄里鸡鸣犬吠,始建于明朝的水塘碧波荡漾。此时已到中午,古村中人并不多,不少屋子大门紧闭,不闻人语,仅有几名老人坐在家门口做活计。

    汪山老支祖堂

    在老屋最中心,建成400多年的汪山程氏祖堂坐落于此,堂里供奉着家族祖先,鼎上残留着数支供香。村民告诉记者,每逢年“初六”、“三节”,散居在国内外的不少程氏后裔都会聚集到祖堂拜祭先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