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防洪“秘密武器”有机器人
  • 防洪“秘密武器”有机器人

    时间:2018-06-04 17:47:2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测,今年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多发,汛期降雨集中,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南海夏季风将于6月上旬爆发,我省进入防汛关键期,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新一轮明显降水集中期即将来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严重洪涝或内涝。

    对此,我省防汛部门如何应对?今年防汛抢险又有哪些“秘密武器”?连日来,记者进行了多方深度采访。

    水上救生机器人

    大流量排涝车

    超长防汛管袋

    94县完成山洪灾害调查 制定出受灾安全转移路线

    我省是全国山洪灾害的典型易发区。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省面积77.18%,加上特殊气候条件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时极易形成山洪灾害。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的悲剧发生。

    据统计,自1950年以来,我省山洪灾害受灾面积最大的是1998年的28300平方公里,其次为1997年受灾面积25400平方公里,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山丘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我省正值主汛期,是山洪灾害多发季节。如何使山洪防治更科学,尤其是更快捷、更有效地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6月1日,省防总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2007年以来,在非工程措施上,主要开展了山洪灾害普查、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定、建设覆盖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网、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乡村防御预案、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等工作。

    2010年至2017年,初步建成覆盖94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完成94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其中,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就是对94个县(市、区)历史上所遭受的山洪灾害进行调查,通过雨量、水量等数据的综合分析,科学评价出各县的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划分山洪灾害危险区域,同时制定安全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以浮梁县为例。2015年6月7日至8日,浮梁县突降大暴雨。该县西湖乡柘坪村接到县防汛办发送的山洪预警信息后,立即通过预警广播及短信通知低洼地区村委会组织人员转移。紧急转移安置1608人,成功避免了1608人可能遭受的伤亡威胁。这是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帮助受灾群众抓住更早的逃生机会的一个典型。

    未雨绸缪筑牢安全网 编制防洪预案1万余个

    入汛以来,我省还立足于早,着眼于实,未雨绸缪,精心谋划。

    据统计,我省已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防洪预案、堤防防洪预案、涉河工程防洪预案等各类预案1万余个。

    目前,各级已完成各类预案方案修订工作,并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水库防洪抢险、群众转移避险等各类实战演练300余次,基本做到演练县级全覆盖,提高了熟悉和运用预案方案的能力和水平,更树立了“有灾无灾做有灾准备,小灾大灾做大灾准备”的防汛意识。

    预案虽优,但更贵在执行。据了解,我省共建有5个国家级、3个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能承担一般的水库、堤防、涵闸等水利工程的抢险和救援任务。2006年开始,建立省级、28个中心县(包括设区市本级)、69个一般县的三级救生队伍,形成覆盖全省范围的应急抢险救生网络,主要承担营救和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的任务。

    同时,还依托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消防总队、省预备役部队、武警水电二总队等军队力量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承担较大工程险情的抢险和救援任务。省水利厅建立了由全厅机关、厅直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各类应急工作组和有106名专家的抢险专家库,并每年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今年,各级也已组建了2150支应急抢险队伍,承担本地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储备3.9亿元防汛物资 有抢险神兵更有抗洪神器

    多年实践证明,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目前,全省共储备3.9亿元各类防汛物资设备。为了提高保障效率,完善防汛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我省还根据全省防汛任务和地理位置,在九江、上饶、赣州等6个设区市建立了省级物资储备分库。

    6月2日,记者在南昌省级防汛物资储备库中看到,储备的各类防汛物资中,不仅有编织袋、土工布、铅丝网片、草袋、块石、冲锋舟、救生衣、帐篷、发电机组等“常规军”,还有大流量排涝车、超长防汛管袋和遥控救生机器人等“特种兵”。

    省防办副调研员罗清华告诉记者,新添置的大流量排涝车共5台,超长防汛管袋共2000米,遥控救生机器人共7台,还有最大高度可达9米、灯光覆盖半径最大可达200米的移动应急照明车,总价值约2000万元。这些技术先进的高科技防汛抢险设备,让我省防汛抢险更有“底气”。

    据介绍,大流量排涝车分后双桥垂直供排水抢险车和远程控制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两种,排水流量均为每小时3000吨。其中,后双桥垂直供排水抢险车离地面以下最大抽水深度达8米,特别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市政窨井排水排涝,立交桥、下穿桥、隧道和涵洞紧急抽排,农田、堰塞湖和水库防汛等。

    远程控制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则是针对城市地下车库排涝、地下通道、高速公路隧道、涵洞、地铁、厂矿及其他低矮环境、不适宜人员进入的排水场合排水而专门研制的一款应急抢险救灾设备。

    “如果说大流量排涝车是‘抢险神兵’,那超长防汛管袋就是‘抗洪神器’。”罗清华说,超长防汛管袋能够就地取材,实现“以水挡水”,主要用于快速抢护汛期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导致的洪水漫溢险情及城区内涝险情。

    利用超长防汛管袋构筑长100米,高1.6米的挡水子堤,仅需要6名抢险队员,耗时2小时。相比利用砂袋构筑子堤的传统方式,抢险效率能够提高数10倍以上,能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图 贺强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