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研发飞地”飞出新天地(图)
  • “研发飞地”飞出新天地(图)

    时间:2019-11-02 17:48:4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颜 瑶

    执行策划:本报记者张 雪 颜 瑶

    主 持 人:本报记者颜 瑶

    嘉宾:

    麻智辉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徐 斌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陈海涛新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邱新海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明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许晓雄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赣锋锂业首席科学家

    王 璞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核心提示】

    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一度成为困扰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来解决人才问题?新余通过“研发飞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以产学研融合为切入点,鼓励企业在高端人才集聚度高的发达地区建立研发子公司,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走出一条“人才在外地,科研为新余;项目在异地,产业在新余”的高端引才新路子。

    新余“研发飞地”对我省其他设区市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请关注本期《江报直播室》。

    赣锋锂业检测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各种实验。

    恩达公司在天津建立“研发飞地”。图为繁忙的生产车间。

    思路创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画外音)作为国内锂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江西赣锋锂业股份公司专门为锂电池做检测、找病因、开处方。前几年,市场上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屡屡曝出起火事故,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固态锂电池被业界认为可以彻底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但是企业急需一支科技创新团队,对锂电池的生产技术进行开发。

    陈海涛:新余市委、市政府了解赣锋锂业这一需求后,多方帮助寻找国内相关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最终相中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但是,新余相比宁波的区位条件、生活配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全职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人才团队来新余工作很难实现。经过反复磋商,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建立“研发飞地”,赣锋锂业在宁波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薛群基院士及其团队,在宁波完成前期实验,待项目成熟后再到新余实施产业化推广。经过两年的合作,赣锋“研发飞地”团队研发出的固态锂电池,已经于近日开始试产。

    徐斌:新余“研发飞地”模式的成功,包含了两种思路的转变。第一,我们原来总想把人才引进来,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引进来也留不住,现在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第二,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不管人才在什么地方,只要发挥的作用能被你所用,就是成功的。

    机制创新:畅通成果转化通道

    (画外音)赣锋锂业在宁波建立“研发飞地”后,汇聚了以原中科院研究员许晓雄博士为核心的150余人的研发团队。目前拥有院士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博士10人、硕士25人。研发的固态锂电池相关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PCT专利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

    目前,新余在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建立“研发飞地”12个,大大缩短了科技人才成长周期,畅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有效提升了产学研融合的效率,助推了新余产业转型升级。

    刘明:我们通过在上海、宁波这些发达城市建立的子公司,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新招聘进来的人员可以在上海或宁波落户,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而“研发飞地”也会安排骨干轮流到新余指导科研和生产。

    许晓雄:我们团队与赣锋锂业的合作,可谓“门当户对”。因为我们拥有锂电池相关的优势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为了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在新余这块拥有多年锂电产业链积淀的城市,推进技术落地是一个多赢的选择。这里有政府的各项对应政策支持,以及赣锋锂业这个强有力的企业作为后盾,整体来说,我们这个项目自落地以来,我本人及团队在新余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比较快乐的。

    邱新海:恩达是从事手工夏布、苎麻种植的农业龙头企业,但是纺织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没有特色,竞争力就不强。前些年,很多麻纺企业关停并转,麻农毁田挖麻,夏布织造这种非遗技艺无人传承。看到这种状况,我们很着急。在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公司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天津建立“研发飞地”,在麻纤维生物脱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减少60%以上化工原料的使用,减少COD排放70%以上。通过“飞地”政策,我们公司在生物脱胶技术、家纺产品设计、印染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行业领先。

    王璞:新余国科是新余市的一个传统企业,以往缺乏高科技人才,2018年,公司在南京收购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形成了一个3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有硕士、博士十余人。基于对南京研发团队的收购,公司实现了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到技术方案提供商的转型。通过“飞地”政策的实施,我们从以前单一的人工影响天气行业到现在环保行业、应急保障行业等方面,服务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我们参与了国庆阅兵以及军运会气象保障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飞地”政策让我们实现了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观念创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画外音):“飞地经济”不仅具有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科技的双重功能,还是区域优质资源互补的模式,通过资源优势共享机制将“飞出地”与“飞入地”的经济利益形成纽带,突破了“飞出地”人才稀缺的瓶颈,融合了两地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徐斌:新余“研发飞地”何以在全省先人一步?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只能靠创新。深圳的发展靠的是与香港实现“前店后厂”模式,现在新余的“研发飞地”是“前店后厂”的升级版“前研后厂”,把研发总部放到经济发达省份去,生产基地分布到内陆来,这应该是一个市场经济倒逼机制创新的典型案例。

    麻智辉:“飞地”原本是一个地理学概念,现在被借用到经济学上来。简单地说,“飞地经济”就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往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省份,因为土地等条件的限制,把工业园区建在江西,把江西当作他们的“工业飞地”。而新余的做法是相反的,他们主动去经济发达城市建立“研发飞地”,这是一种创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区域之间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江西能否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新余找准产学研融合这一切入点,建设“研发飞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当然政策支持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要同步跟上,这样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颜 瑶

    视频:本报记者 颜 瑶 实习生 邹俊其 通讯员 张开朗

    摄影:通讯员 赵春亮

    《江报直播室》是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江西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扫描二维码、登录中国江西网或下载江西新闻客户端,即可在网上和手机上收看本期《江报直播室》的视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