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长江刀鱼 能否再度畅游鄱阳湖
  • 长江刀鱼 能否再度畅游鄱阳湖

    时间:2017-08-08 20:14:4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徐黎明

    被捕获的长江刀鱼。通讯员孙京波摄

    中国江西网讯(记者徐黎明实习生程维力)匿迹10多年的长江刀鱼连续两年在鄱阳湖鄱阳县水域被渔民捕获,这一消息惊动了渔业专家。作为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的长江刀鱼,随着数量急剧减少,售价也水涨船高。专家更关心的是,这次发现再次证明鄱阳湖是长江刀鱼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长江重要的渔业资源库。

    为了拯救这一日益稀少的物种,我省和多个水产研究机构正努力寻求科学的保护措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长江刀鱼将列入国家保护物种。

    鄱阳湖可能存产卵场

    8月4日,鄱阳县双港镇渔民杨德新在鄱阳湖汉池湖水域作业时,意外捕获了一条外形似刀的鱼,杨德新随即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

    8月6日,鄱阳县鄱阳湖渔政局工作人员来到长山村,对杨德新捕获的鱼进行鉴定。经鉴定,该鱼长38厘米、重150克,正是长江刀鱼。该局局长助理孙京波透露,去年8月18日,杨德新在鄱阳湖龙口以下3公里处捕获一条长33厘米、重60克的长江刀鱼,这是2000年以来,首次在鄱阳县境内发现的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是营养丰富的名贵经济鱼类,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刀鱼性成熟前一般生活在近海中,被称为海刀。性成熟后多数刀鱼会进入通海江河,逆流而上产卵繁殖,进入长江即被称为江刀。江刀完成繁殖后返回大海,再次成为海刀。有些江刀因种种原因被阻断在通江的湖水中繁殖,被称为湖刀。

    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长江刀鱼在长江和鄱阳湖传统水域已难觅其踪。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先后4次对鄱阳湖实地科研考察,分别在湖口、星子、都昌、余干等水域采集到洄游型江刀140余尾。经过综合分析,专家认为鄱阳湖区存在长江洄游型长江刀鱼产卵场的可能。

    曾是刀鱼重要洄游通道

    长江刀鱼曾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淡水捕捞业的最主流品种,业内曾有长江第一鱼之说,它一度占到全长江年渔获量的35%至50%。除了湖口作为长江刀鱼的一个重要洄游通道外,湖口也是长江刀鱼的主要产卵区。而刀鱼由“大众菜”变成“贵族菜”,也是十几年前的事。在湖口,20年前渔民一次可以打起刀鱼上百公斤,如今一个月都见不到一条。

    随着数量的急剧减少,长江刀鱼的售价也是水涨船高。据媒体报道,2012年,渔民捕到的最大一条长江刀鱼就在湖口,虽然只有550克,却创下高达8000元的收购价纪录。

    据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长江湖南、湖北段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鱼了。1996年后,长江江西段也形不成鱼汛了。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相关专家介绍,九江地区曾是刀鱼的主要产地。上世纪70年代前,长江刀鱼可洄游到洞庭湖水域产卵,70年代后,长江刀鱼只能洄游到鄱阳湖水域。2010年,鄱阳湖长江刀鱼渔获量约有800公斤,2011年由于天旱雨少长江刀鱼没有进入鄱阳湖,仅捕捞几十公斤。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戴银根告诉记者,如今长江刀鱼在鄱阳湖的分布极少,最近几年,鄱阳湖每年捕获的长江刀鱼只有20条,去年还不到10条。专家认为,长江刀鱼越来越少,与长江口网具分布太多太密也有关系,尤其在长江刀鱼的洄游通道,一旦在入口处被“截留”,其他地方的渔民很难再有收获。

    应列入国家保护物种

    戴银根说,鄱阳湖曾经是长江刀鱼的产卵地之一,但其主要产卵地为洞庭湖。长江刀鱼在鄱阳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湖口、星子。此次在鄱阳县水域内发现长江刀鱼,说明刀鱼顺流而下在寻找新的产卵地。

    据介绍,由于技术要求高,刀鱼的人工养殖非常困难。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研究长江流域长江刀鱼的分布。2016年鄱阳县水域内首次发现长江刀鱼后,该研究中心又联合我省渔政部门,对鄱阳湖境内的长江刀鱼进行生态研究。

    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对刀鱼的大摸底工作,一方面通过收集技术资料,在湖口建立了监测点。在洄游期间,每天监测汇总刀鱼的入湖、出湖时间;另一方面从渔民捕获的信息入手,准确掌握长江刀鱼群体数量、分布范围、产卵场所等,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此外,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也选择在湖口搞调研,寻求保护长江刀鱼的办法。

    “由于刀鱼出水就会死亡,这条鱼将制作成标本存放在鄱阳渔政水生物展馆。”孙京波说。

    不过,数量如此稀少的长江刀鱼,至今还未被列入国家珍稀物种。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戴银根站长介绍,由于数量急剧减少,长江刀鱼纳入国家保护行列势在必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