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排球新闻 > 李全强:排球基础在校园 任凯懿是学生球员榜样
  • 李全强:排球基础在校园 任凯懿是学生球员榜样

    时间:2018-04-23 15:27:54  来源:  作者:

    任凯懿

    任凯懿

    中国大、中学生排球联赛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学生体协与北京华羽时代签约及授牌仪式日前在重庆八中举行。2018-2019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预计将覆盖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100多所高校、2000余个院系、超过11万学生运动员参赛。北京华羽时代与中国学生体协签订了5+3年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强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就中国大、中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以及学校球员对中国排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发表了看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全强表示,排管中心会不遗余力支持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排球基础在校园。”

    现象体校少后备人才难找

    对于排球进校园、大力发展校园排球,中国女排传奇教练郎平在多个活动中都发表了相同观点,“普及排球应该从校园开始。”

    相比之下,李全强将校园排球的重要性上升了,他说:“排球基础在校园。”按照李全强的说法,排管中心和排球协会会不遗余力全面支持中国大、中学生排球联赛,“现在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体校越来越少,排球的后备人才怎么办?以前,有些人觉得校园排球可有可无,但现在我们要把它当成自己的事,重视起来。”

    据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协常务副主席薛彦青介绍,参加学生排球联赛的学校不算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以参加大学生排球联赛的100多所高校在全国所有高校的所占比例来看,排球在高校的推广普及还可以提高10倍以上。”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排球在学校的推广普及?

    李全强告诉记者,以前中国排协和排管中心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学校培训教练,每年办一到两期,以后要加大力度,根据学校排球队的特点,利用假期或者比赛空闲时间,甚至是晚上,帮助他们培训。“教练水平提高了,学校排球水平就会提高。”

    除了教练,排管中心和排协还会在竞赛体系上给予学校排球支持。目前,每年至少有三项比赛,90%的参赛队是学校,个别参赛队是体校。“体校排球已经很少了,我们把排球基础看得很重,所以一定会提升支持力度。”李全强说。

    排管中心和中国排协每年还会举办后备人才训练营,针对的对象就是中学排球队。以前是每年搞一次,主要是利用学生假期。“我们也想多搞,但时间不行。不过,以后争取提高到两次,利用寒暑假,一个月20天,请有经验的教练对他们指导帮助。”

    偶像任凯懿是最好的榜样

    说到学生排球联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任凯懿。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来的她,加盟北汽女排打上了排超联赛,并且入选了女排国家队。对于所有在学校打球的学生来说,任凯懿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学校排球好好发展下去,像任凯懿这种进国家队的例子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就不足为奇了。”李全强说。

    李全强认为,随着教练员水平的提高,学生排球联赛竞技质量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球员进入国家队。他说,他希望能有更多像杨昊这样的高水平教练员进入学校。作为曾经的中国女排队员,杨昊退役后进入高校担任教练,而任凯懿就是在她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李全强介绍说,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球员在退役后开始走上进校教球的道路。以前女排国家队的成员王琳退役后前往包头一中任教,江苏女排的陈展马上也要去南京师范大学带队,姜倩雯也会进入高校培养排球人才,在天津,一些没有进入过国家队的球员退役后,也在学校里继续从事排球工作。

    “在这方面,江苏和天津是做得最好的。”李全强说。

    从目前来看,学校排球队与职业队整体水平有差距,毕竟后者天天训练,而学生还有课业,还得完成相应的学分。当被问到如何让学生排球联赛和职业联赛相融合时,李全强说:“融合也不是没有办法,但需要时间。”

    以前,像复旦、北航等大学都参加过职业联赛的竞争,但因为时间加上其他因素,他们后来退出了。李全强说,如果高校队能进入职业联赛的话,对职业队也有促进作用。

    印象李主任主动招呼记者

    中国大、中学生排球联赛新闻发布会是在本赛季男排联赛总决赛期间举行的,而且地点在重庆,但即便如此,李全强还是选择了出席发布会。他说,这体现了排管中心和中国排协对于学生排球联赛的重视。

    新闻发布会召开前一天,李全强乘坐的是下午两点从北京飞往重庆的航班,但因为延误,他抵达重庆时已经是晚上10点。

    虽然一路折腾,李全强出席在新闻发布会上时还是精神抖擞,不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逗乐了全场,还数次帮助学生代表提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按照原计划,他要去重庆八中校门口与嘉宾合影留念,但是,他还是先到会议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刚回答了几个问题,工作人员前来催促,说大家都在等着他。李全强回答说:“要不我就不去了吧,让他们照吧。”看到工作人员很为难,他跟记者们说,“我很快就回来,照相很快,我先去一下,回来再跟你们说说,要不你们大老远跑一趟也不容易。”

    拍完照后,记者们已经三三两两准备乘车离开,这时候,李全强主动招呼记者过去,继续回答起了问题。

    新京报记者肖万里重庆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