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省人大代表雷美珍:注重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
  • 省人大代表雷美珍:注重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

    时间:2018-01-29 15:28:4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周

    江西省人大代表、武安民族小学教师雷美珍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郑周报道:“江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少数民族散居相结合的省份,九江武宁是一个多民族的散杂居县,也是九江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县,共有畲、苗、壮等33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3814人,其中畲族人口2464人。”江西省人大代表、武安民族小学教师雷美珍告诉中国江西网记者。

      “武宁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以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为主,通过畲语(山哈话)、十八般武艺、稻草龙、畲族山歌、服饰、家谱文化、民族习俗等形式呈现。近年来,武宁县民宗局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着重推出畲族山歌、畲族稻草龙、畲族十八般武艺、畲族竹竿舞等内容的打造,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产品逐渐形成。”雷美珍说。

      但是,相比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武宁县的少数民族也呈现出少数民族散居以及和汉族群众杂居的形态,这就给政府有关部门的少数民族文化甄别和民族文化专门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武宁县的民族文化工作起步晚,加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力度不够,还存在较多问题,一些珍贵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损毁、流失、失传的窘境,也有“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尴尬局面。

      为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武宁民族文化特色的吸引力,助推武宁县旅游业发展,雷美珍呼吁要加大力度注重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此她建议:要加强队伍建设,配备文化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民族村、组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必须大力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一是培养管理人才,强化业务主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民族文化工作的指导;二是培养传承人才,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艺人,支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褒奖他们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三是培养艺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传承、引导作用;四是培养研究人才,鼓励专业和各种非专业人士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理论创新;五是培养经营人才,鼓励各类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产品研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民族村、组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解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困难。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把民族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融合进行,把浓郁的少数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把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把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

      “我们希望能以武宁县为试点,多尝试一些有益的方法,通过推动武宁畲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我省今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少数民族群众全面小康生活的建设提供样本,也为中央有关部门提制订相关政策时提供现实参考。”雷美珍如是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