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中国江西网《初心连环画》第十八期:老英雄“新战场”
  • 中国江西网《初心连环画》第十八期:老英雄“新战场”

    时间:2019-10-30 20:03:3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徐立鸣
    《初心连环画》专栏封面
    十八期策划《老英雄“新战场”》
    扫码观看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徐立鸣报道:一个个场景,一幅幅连环画,绘出赣鄱儿女“初心”长卷。10月29日,由《江西宣传》编辑部、信息日报、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精心打造的《初心连环画》栏目,推出第十八期策划《老英雄“新战场”》,讲述不忘初心的老英雄――廖学经的故事。

    廖学经1934年出生在石城,17岁时进入石城县大队三连担任通讯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52年8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队任班长,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随部队退伍转业到山西省大同市建筑公司工作。1962年,他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兢兢业业做了10年村支书,并默默奉献当了18年山村教师。“饱经风和雨,深藏功与名”是对这位好战士、好党员、好老师一生最好的诠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线需要支援,廖学经在第一时间报名参战。他在训练中,表现出优秀的素质、突出的能力,荣获通令嘉奖,并担任了排长。训练不久,廖学经就随部队赶赴前线。廖学经第一次上战场,就在“三八线”附近,带领战士们成功击退敌人大获全胜。

    1953年2月,由于兵力不足,廖学经所在炮兵连临时担任运输兵任务。3月,在运输物资过程中遭敌人袭击,子弹从廖学经后背右侧打进腹部,被紧急送往后方急救才取出子弹。经3个月的治疗后,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廖学经,执意回部队继续参加战斗。同年6月,廖学经随部队回国后,才将身体内的子弹碎片完全取出。

    1962年,原本已被分配到山西省大同市建筑公司工作的廖学经毅然回到江西石城,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从城市重返山旮旯,放弃“金饭碗”端起了“泥饭碗”,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然而,廖学经就这么干了,而且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彼时,时年28岁的廖学经从民兵队长做起,再当上村委会书记,在村里兢兢业业地当了10年村支书。“如今的江口村,茶油产业已经壮大成为特色支柱产业,这离不开以前打下来的良好基础。”现任书记廖雪銮在谈起村里经济发展状况时,对廖老当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赞不绝口。

    在小松镇现任镇长廖小平眼中,廖学经的另一个角色是一名良师。在1971年卸任村支书后,廖学经听闻当时的茶山排村小组教学点因地处偏远,城里的教师不愿意来,来的教师又很难留得住,在此情况下,他主动请缨申请到教学点任教。那时的他,年近不惑,家中还有几个孩子,经济条件甚是困难。可廖学经怀揣着一颗热忱的为民之心,毫无怨言地选择了清贫的从教生涯。

    廉洁,也是廖学经留给学生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当年学费、杂费都是开学统一交给老师,每到学期末,他就会将每项支出列得清清楚楚,小到一根铅笔、一块橡皮擦,然后将剩下的钱分文不少地退回给我们。”廖小平告诉记者。

    “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这是廖学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松镇镇长廖小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廖学经从没向政府开口要照顾,甚至镇里逢年过节的走访慰问,他都总是委婉拒绝组织给的慰问金。此外,镇里危旧土坯房拆除、乡村公路改造、秀美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他都以老党员的身份作表率、带头支持、积极参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廖学经老人用一生贯彻践行着这句质朴的话语。

    《初心连环画》栏目为中国江西网全新策划、精心打造的原创栏目,每周计划推出1至2期,将常态化聚焦发生在赣鄱大地上的“初心”故事。每期推出的连环画,将利用专题、H5、图片等多种形式在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江西手机报、江西头条客户端、大江网微信公众号、民生江西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发布,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把赣鄱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呈现给广大网友。该栏目除了网站自身采编团队创造连环画外,还将邀请省内外专家共同创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