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 在这个家,一个馒头也有三种滋味
  • 在这个家,一个馒头也有三种滋味

    时间:2017-08-02 20:16:55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

      她的形象被拍成公益片花在当地的电视台反复播放,她的手机号码像求助热线一样被相互转发,她的家里经常收到各种请求帮助的信件,她叫付玉枝,一位可以创造奇迹的退休教师。

      帮助困难群体,资助失学儿童,她总是乐呵呵地掏出自己的钱,最多时把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出,而自己用5包挂面、10袋榨菜对付了半个多月。

    付玉枝75岁生日时与儿子、儿媳合影留念。

      今天,我们讲述刚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的付玉枝家庭。

      付玉枝已经75岁,但是她真的很忙,只有周日下午才有一点空闲。

      7月30日下午,记者到达调兵山市,按照指引来到机校白楼37号,参加完志愿团活动的付玉枝刚刚回到家里。

      付玉枝的家里有一个柜子,装的都是各种获奖证书,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足足有100多个。当记者找出一张付玉枝获得2007-2008年度“杰出青年志愿者”的获奖证书时,她哈哈大笑,“那时我65岁,我孙子17岁,他说这个证书应该发给他。”

      在调兵山市,付玉枝在志愿者队伍中就是这样的身份,所有的荣誉都会考虑到她,所有的荣誉都想给她。因为她做得太好了,作为调兵山市“心连心”志愿团的团长,她不仅热心,还总有办法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

      “有困难,找付玉枝”成了公益片花

      在因煤而生的调兵山市,至少有一半家庭与铁煤集团有交集,铁煤集团的电视台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铁煤电视台一直在播放一个“有困难,找付玉枝”的公益片花,播出时屏幕上还会打出付玉枝的手机号码。

      有一对夫妇同时得了大病,实在没钱医治时就按照电视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找到了付玉枝。付玉枝带领着志愿团的另外4名骨干赶到医院,一看情况真如电话里所说,这家人已经困难到随时可能中断治疗的地步。5个人当场拿出1050元,先帮助解决生活问题。付玉枝随后又找到了病人所在的单位,请来三位主要领导到医院解决病人的医疗费问题。考虑到病人所得的病并不是无法治愈的绝症,付玉枝又联系电视台在更大范围内组织捐款救助。

      祖素琴是付玉枝的邻居,老伴去世时她已经84岁,生活却急转直下。老伴在时,每个月的退休金2000多元,老伴去世后,家里的生活来源只有每个月60元的遗属费。女儿是下岗职工,生活也很困难。有一天,祖素琴拉着付玉枝的手回忆老伴在世时每月领退休金的好日子,说着说着就哭了。付玉枝听完之后马上行动,她跑街道、进社区、找民政局,帮助她申请低保。天天往街道跑,几天下来街道工作人员忍不住问她与老人是什么亲属关系,付玉枝的回答是,“我跟她不是亲戚,就是觉得她是真困难,应该够低保的标准,我就帮她跑跑。”结果只用了半个月时间,祖素琴的低保就批了下来。

      7月16日,付玉枝又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她是这么记录的:施荒地村一家三口,爸爸没有劳动能力,妈妈得了脑出血现在半身不遂,女儿刚刚考上高中,报到时要交3500元(学费、军训费)。付玉枝在孩子的名字下边还专门标注了一下,在初中时是班长。

      付玉枝第二天就来到施荒地村,同行的还有一位她从法库请来的有资助贫困学生愿望的企业家。进了家门后,付玉枝就发现,这个家的情况比电话里说的还困难,甚至房子都要塌了。这位同行的企业家当场表态,孩子的学费他负责了,不仅是这学期的3500元,还包括她未来的学费,考上大学后的学费他还管。更让这一家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位企业家还决定帮助他们把房子修了,目前工程队已经进驻。

      “卖一星期馒头,还不够你婆婆捐一回”

      在调兵山市,付玉枝是家喻户晓的热心人,很多不符合低保条件,或者低保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困难家庭,都愿意找她。面对求助,每个月只有2200元退休金的付玉枝总是自己先给拿点,如果哪个月遇到的求助太多,她自己就会遇到经济困难。

      2016年3月,付玉枝接连碰上几个求助者,都是孩子得大病急需用钱,结果那2200元退休金,领回来没到半个月就都捐了出去。不好意思向儿孙张口的她,用5包挂面、10袋榨菜对付了半个多月。

      启智幼儿园是调兵山市首家以残障儿童为招收对象的民办幼儿园,刚刚创办就因为资金问题面临倒闭。付玉枝得知消息时,她的大儿媳妇刚刚给了她500元,让她在结婚纪念日添几件衣服,结果她直接把钱捐给了幼儿园。

      这事传出来后,有人问大儿媳妇,“你给婆婆买衣服的钱,她转手就给别人花了,你听到了不生气啊?”大儿媳妇的回答是:“我把钱给婆婆了,就是图她高兴,她怎么高兴就怎么花呗。别人家的婆婆今天住院明天住院的,我这婆婆忙忙活活的,天天有事干,都没时间得病,给我们省了多少医药费啊!”

      同样的事又有人添油加醋后去问在市场卖馒头的二儿媳妇,“你这一天风吹日晒的,一个馒头就挣几分钱,卖一星期还不够你婆婆捐一回呢?遇到这样的婆婆,你不生气啊!”二儿媳妇说:“俺家老婆婆帮助的都是那些不幸的人,哪一个都比我们困难,帮助这些人,我有什么可争的。”

      对于婆婆有钱就捐的做法,二儿媳妇不仅不生气,还会把一些确实遇到困难的家庭介绍给自己的婆婆。上个月就有一个出租车司机到机校白楼,把一封求助信送到付玉枝手里。司机说他看到了一个困难家庭,就帮着把求助信送来了。写信的是一名不想放弃大学梦的中学生,送信的出租车司机则是二儿媳妇的中学同学,而且是从二儿媳妇那里打听到了付玉枝的住址和手机号码。

      “去趟北京,我妈得卖多少个馒头啊”

      2010年,沈阳电视大学在50年校庆前采访了一些优秀毕业生,其中就有付玉枝。在校庆报道中这样写道:“她与爱人每月的退休金仅有2000多元,爱人患病多年,生活并不宽裕,可她每年都要拿出1万多元资助当地和她原来工作学校的贫困孩子。”

      老伴去世后,付玉枝仍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那点工资大部分都捐给了大病家庭和贫困学生。很多人不理解她,尤其在大儿子为了生活外出打工,小孙女上大学急需要用钱时,有人干脆问她为什么不把钱给自己的子女。付玉枝总是笑着说:“我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虽然条件不太好,但自食其力还没有问题。”

      大儿子曲建军是辽北技师学院实训科机械钳工指导组组长,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技师,在单位年年都是先进。近两年,集团遇到困难,鼓励职工休长假外出务工,他就出去打工了。先是在河北香河当木工,后来又在北京干起了家具组装,因为有钳工基础,打工时他也干得风生水起。二儿子曲建永目前在铁煤集团供电部工作,同样是高级技师,同样年年当先进。

      曲建军说:“我小时候,家里买个电器,我爸带我和弟弟先拆一遍,把每一个零件都写上编号,看明白了再重新安装。长大之后,我和弟弟的动手能力都特别强,楼道里灯坏了我能修,洗衣机按钮坏了我自己能重做。”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给了两个儿子自食其力的本事,还给了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曲建军说:“单位遇到困难了,天天抱怨没有意义,咱肯吃苦、不偷懒,干什么活都认真,出去了一样能拼出一个‘出彩人生’。”

      付玉枝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现在已经传给下一代了,我孙子、孙女都还小,但独立面对生活都没问题。”说到这儿,付玉枝还给记者讲了一件小事。

      高考结束后,班里的同学组织到北京旅游,结果全班就孙女一个人没报名。老师把电话打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压根就没跟家人讲这件事。付玉枝听说后就问孙女怎么回事,结果孩子说:“去一趟就200多元,我妈得卖多少个馒头啊!北京什么时候去不行啊,等我自己挣钱了再去呗!”

      看到孙女这么懂事,付玉枝感动得差点哭了。她赶紧打电话给二儿子,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带家人到北京玩一圈。但付玉枝没去,她太忙了,根本没时间。

      “东西不够,我就让我儿媳妇捐200个馒头”

      儿媳妇卖一星期馒头也许真不够付玉枝捐一回,但是儿媳妇能理解自己的婆婆,因为进这个家门时,她看到的就是这一副热心肠。

      孙女心疼妈妈,不忍心拿卖馒头挣的钱出去旅游,但是她想的是自己长本事,正在上海读大学的她已经开始修第二学位了。

      一个馒头,儿媳妇给出的是理解的味道,孙女展示的是向上的味道,而付玉枝感受到的是支持的味道。有一次去看望环卫工人,志愿者们一共买了75公斤的鸡蛋,但是因为环卫工人太多,东西还显得有点少。作为团长的付玉枝马上表态,“东西不够,我就让我儿媳妇捐200个馒头”。志愿者们要在端午节当天给环卫工人送粽子,买来原材料后,付玉枝把包粽子的事又安排给了二儿媳妇。

      支持付玉枝,支持付玉枝的事业,全家人都在默默地奉献着。

      “心连心”爱心团队成立之初,志愿者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付玉枝,一个是付玉枝的老伴,另外一个是付玉枝的孙子。接下来,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和孙女也都成为爱心团队的成员。现在,这个爱心团队已经发展到5000多人,团队累计向社会捐款数十万元,帮助了300多个困难家庭。

      随着志愿团队的发展壮大,付玉枝经常要转发一些照片、资料什么的,付玉枝的那个专给老年人用的手机有点不方便。孙子就出钱给付玉枝买了一个智能手机,怕奶奶不会用,他还做了一个配图的使用说明。

      记者在采访中还见到了付玉枝的大儿子曲建军,他回家陪母亲吃饭,顺便还要给母亲发一个红包。“我妈有时候要用微信红包搞一些捐助活动,她自己又不会往里存钱,我就给她发点。”不过,由于付玉枝舍不得钱,家里根本就没安装网络,曲建军不得不跑出去一趟才替母亲接收了红包。

      老妈总是把钱捐给别人,作为儿子得保证捐赠渠道畅通。

      补记

      给予也是幸福

      一个大款儿子带着母亲走进一家牙科诊所镶牙。面对热情的推销,母亲坚持要最便宜的那种,工作人员就劝说儿子,结果这个大款儿子就是无动于衷。最后,母亲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并约定一周后来镶牙。

      母子二人刚走出诊所,工作人员就开始抱怨,说这个开着豪车的大款儿子,竟然给母亲镶牙的钱都舍不得。不想这个大款儿子转身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你把刚预订的假牙换成烤瓷牙,然后你跟我母亲说,镶的就是她要的那副假牙。我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我不想她不高兴。”

      这样的“谎言”,在付玉枝的家里也有。

      在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面前,在急需用钱的贫困学子面前,付玉枝很慷慨,尤其在刚领工资时,更是出手大方。不过,对待自己时,她却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家里像样的家具没有,用得上的电器没有,甚至连安装网络的钱她都舍不得花,有时候为了接收一份材料,她得专门跑到原来工作的学校。

      为了能让付玉枝对自己好一点,家人也想了很多办法。

      付玉枝舍不得往自己身上添衣服,大儿媳妇就想着给她买,带着付玉枝到商场里买皮鞋,帮着付玉枝挑裙子。75岁的老太太,每天都穿得漂漂亮亮的。上个月,付玉枝在商场里试了一款皮包,但她嫌120元的价格太贵,就没同意儿媳妇买。结果没过几天,儿媳妇就把同样的包给送来了,儿媳妇说:“跟商场里那个包一样,在网上买的,就花了80元。”付玉枝高高兴兴地收下了。

      二儿媳妇在市场卖馒头、卖包子,隔一段时间就往家里拿一些。付玉枝从教40多年,教过很多学生,经常来看她的就有一批人,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把米面油什么的给送到家里。这些东西都是付玉枝喜欢的,因为她自己用不完还可以拿去资助别人。

      采访结束后,上午走路太多的付玉枝感觉有点累,就让儿子曲建军送记者下楼。刚到楼下,曲建军告诉记者,他都回来十多天了,因为腿上有点拉伤就一直躲着没敢露面。曲建军说:“我妈要忙的事太多了,根本没看出来我的腿不正常。不过,看着她现在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很快乐,我还是挺高兴的,觉得她很幸福。”

      □本报记者/李 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