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总书记的嘱托记心头——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和亲切接见的部分群众(下)
  • 总书记的嘱托记心头——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和亲切接见的部分群众(下)

    时间:2017-06-26 21:44:13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于兮

    总书记的嘱托记心头

    ——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和亲切接见的部分群众(下)

    编者按:温暖,来自党中央的关怀;跨越,因为治疆方略的英明;深情,源自天山儿女对党的感恩。回顾新疆在实现总目标进程中的每一步,都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与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亲切关怀提振信心,巨大鼓舞凝聚力量。

    近日,本报记者回访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回信和亲切接见过的部分群众。他们的感言,是新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他们的故事,是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一个缩影。总目标方向已经明晰,干事创业激情加速汇聚,2300万新疆各族人民将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

    新闻回放>>>

    2015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特别邀请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包括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代表哈那依先·艾尼瓦尔、米热古丽·艾尼瓦尔,哈萨克族代表居马泰·俄白克和汉族代表尤良英。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时说,前不久,收到了维吾尔族艾尼瓦尔姐妹的来信和“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匾。两姐妹的绣品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来信情真意切,反映了新疆农村的显著变化,反映了广大维吾尔族同胞对祖国、对民族团结的热爱。

    库车刺绣两姐妹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亚心网讯 (记者梁勇)最近一段时间,库车刺绣姐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那依先·艾尼瓦尔和米热古丽·艾尼瓦尔有点忙,她们每天上午要到全镇各村去宣讲,下午还抽空到村里的合作社和其他姐妹一起做工艺品。

    6月19日,库车县乌尊镇镇长马永刚告诉记者,得知镇里开展发声亮剑系列活动后,哈那依先两姐妹主动报名参加,要求在全镇作宣讲。她们不但给各村的维吾尔族群众宣讲,还深入附近的学校、清真寺、养老院、巴扎、火车站、砖厂、旧货市场、工地宣讲,先后宣讲了28场,听宣讲的各族群众达6万多人。

    妹妹米热古丽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们时,鼓励我们一定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和劳动致富的模范。我们用亲眼看到的变化、真实的经历、亲身的感受,告诉群众要感恩党,感恩祖国,矢志不移地跟党走。”

    如今,库车刺绣姐妹专业合作社已步入正轨,主要生产制作各类手工刺绣品、服装服饰、花帽、床上用品等,并以“公司+培训基地+农户”的现代运营模式,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精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村里开辟出一条就业致富路。

    “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我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刺绣合作社,”姐姐哈那依先说,“办合作社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关怀和帮助。”

    玉奇喀拉二村村委会主任亚森·艾山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哈那依先两姐妹利用刺绣合作社,培训村里妇女392名。闲余时间,村里从事刺绣、服装制作、副食品加工的妇女达到了302人,前往外地和县城就业的男性劳动力高达420多人。而在刺绣合作社周围,不少村民做起了生意,多了12家烧烤店、小吃店、商店、杂货店等。”

    最近,为了帮助村里妇女增加一份收入,哈那依先还从城里学习了凉皮制作技术,利用每天黄昏的时间,培训妇女学习凉皮制作技术。

    “凉皮制作简单,投入又小,利润还高,每天生意好了可以卖两三百碗,至少也是五六百元的收入。”哈那依先说,如今,已经有6个姐妹在跟着她学做凉皮,其中的3个已经支起了摊点。

    “3年前,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6200多元,如今,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0000多元,这多出来的部分,全是我们通过务工、经商挣来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离不开村民的汗水,更离不开哈那依先两姐妹的付出。”亚森·艾山说。“我们准备把刺绣合作社建成一个感恩祖国、感恩党的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的群众接受教育,成为民族团结、脱贫致富的模范。”妹妹米热古丽说。

    “下一步,我们姐妹准备利用我们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优势,打造一批农家乐,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借着库车小白杏、小山羊等著名的特产,来提高我们的收入,”姐姐哈那依先说,“我们姐妹俩将通过合作社带领更多兄弟姐妹致富奔小康,我们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

    居马泰·俄白克

    牢记总书记的话为牧民解除病痛

    亚心网讯 (记者梁勇)“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医生、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很多,责任更重,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作工作动力,为更多牧民解除病痛。”6月18日,记者连线特克斯县包扎墩牧业卫生院医生居马泰·俄白克,电话那头他激动地说。2015年9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包扎墩牧区乡村医生居马泰,并勉励他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在牧民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为牧民解除病痛。居马泰向习近平总书记承诺,要在今后继续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继续为各族牧民服务,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民族团结。

    2016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52岁的居马泰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远赴湖南等地学习中医推拿,以便更好地治疗当地牧民的常见病——风湿性关节炎。包扎墩牧区牧民车娜尔·库尔曼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好多年了,在居马泰的治疗下,她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明显好转。

    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居马泰始终没有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他说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他的身影依旧穿梭在包扎墩牧区这片大山中,给牧民诊疗、免费赠药,把山里的每一个牧民都当做是亲人。

    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都说:“草原上的花儿有多少,居马泰医生做的好事儿就有多少。”

    “二十多年了,我熟悉路边的每一块石头,能听出每条小溪的声音,认识天上盘旋的山鹰,牧民们看到我来了,会拿出最香的茶请我喝,把最好的肉留给我吃,给我铺上最好的褥子让我休息。”居马泰说,“牧民的病看好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也目睹了包扎墩牧场医疗卫生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居马泰在电话中说,“我要以实际行动感恩党,落实党的好政策。”

    居马泰说,以前,包扎墩冬牧场交通不便,也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话,牧民就医十分困难。如今,包扎墩冬牧场的牧民有了卫生所,这里还通了柏油路、电和电话。包扎墩牧场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这都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包扎墩以前只有两名医生,现在增加到8名,已能基本满足牧民的就医需求,这更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总书记接见我们时曾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回来后一直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向邻居、牧民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居马泰表示,要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埋在大家心中。

    尤良英:总书记的话铭记心中做民族团结促进者

    亚心网讯 (记者于兮)“最近这半年多,我和弟弟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不仅在田间地头忙,还常走进农民家里宣讲。我们相约,一辈子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者。”6月20日,尤良英对记者说。

    尤良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3团11连职工。2005年,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夫妇因受雇采棉而与尤良英相识。此后,尤良英十年如一日帮助这个困难家庭,先后借出20余万元帮他们发展生产。如今,尤良英与麦麦提图如普早已如姐弟一般,结下了不分你我的深厚感情。

    尤良英的丈夫袁华明曾一度不太理解妻子,还给她起了一个“闲事科长”的绰号。“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兵团人在新疆,还承担着维护稳定的职责,我们要维护好边疆民族团结,今后我一定更加支持妻子。”袁华明说。

    2015年9月30日,尤良英等全国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民族团结的每一句话尤良英都深深铭记在心里。

    “别看今天我们相处这么融洽,当初可没少拌嘴。”尤良英说,当年她看到麦麦提图如普种地没技术、花钱没节制、干活太随意,她就说他,对方就顶嘴。

    后来,尤良英苦口婆心地对麦麦提图如普讲致富的重要性。别人给拾花工九角五分钱一公斤的工钱,尤良英给一元钱一公斤。自家地里没活了,尤良英还张罗麦麦提图如普上别人家干活,每天小四轮拖拉机接送。

    “尤良英为我这个拾花工花费的心思太多了,远远超乎想象,我再不好好表现,对不起她。”麦麦提图如普说。

    扎根新疆20多年来,尤良英常年无偿帮扶各族困难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倾心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资助他们看病就医;她视少数民族群众为亲人,主动学习维吾尔语……

    2013年,麦麦提图如普和朋友合开的农家乐开业,尤良英受邀前往。在菜单上,尤良英看到3个汉字:感恩菜。等端上桌来,才发现是自己过去常吃的凉拌蒲公英。尤良英非常感动:“你怎么对人,人家就怎样回报你,人心啊,都是肉长的。”

    自从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回疆后,尤良英几乎走遍了全疆各地进行宣讲,她把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祝福问候传达给各族群众。

    麦麦提图如普也没有闲着,一边忙致富,一边忙宣讲。“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村民,各民族之间都是心手相连的一家人。”麦麦提图如普说。

    沙尼汗·艾塔木:不辜负总书记期望继续传承好家风

    新闻回放>>>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来自全国的300多户家庭,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其中,新疆10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殊荣,六年如一日照顾婆婆,并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沙尼汗·艾塔木家庭也获得了此项荣誉。当时,沙尼汗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并且代表新疆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上台领奖。

    亚心网讯 (记者于兮)“习近平总书记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的讲话,至今萦绕耳畔,我会发挥引领作用。”6月20日,56岁的沙尼汗·艾塔木对记者说。沙尼汗是阜康市阜新街文化路社区居家养老点的负责人,这些年,她用爱心创办起了家庭式的居家养老模式,用真情服务、无私奉献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成为民族团结、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楷模。早些年,沙尼汗精心照料瘫痪婆婆的同时,常把社区空巢老人请到家中做客,时间长了,她家便成了“老人俱乐部”。2010年,在社区帮助下,居家养老服务点在沙尼汗家成立,她每天悉心照料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四个民族的老人,人数由最早的12人增加到现在的36人。

    70多岁的赵文贵老人吃饭总是不按时,沙尼汗也不嫌麻烦,赵文贵什么时候来,她就什么时候把做好的饭热好端上来。“老人们老了,像孩子一样,肚子已经不听时间的话了。”沙尼汗幽默地对记者说。

    80多岁的黄建国老人身体多病,这些年,沙尼汗无微不至地关心她。

    有一次,黄建国老人得了重感冒,下不了床,沙尼汗跑前跑后为老人熬药、送饭。老人百感交集,把头深深埋进了被子里,失声痛哭起来。沙尼汗赶紧上前为老人擦眼泪,她说:“妈,你不要难过,有我在这儿,你放心吧!”如今,沙尼汗与黄建国老人吃住在一起,形同母女。

    “祝你生日快乐……”每个月《生日快乐歌》都会在居家养老点响起,沙尼汗记着每位老人的生日,也会为他们准备生日聚会。

    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沙尼汗也在其中。

    “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我特别激动,都不知说啥好。”沙尼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三个希望,希望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当时我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总书记的话落实到行动上。

    最近半年来,沙尼汗居家养老服务点的小院更加温馨,社区不少老人每天都来小院,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他们一天的幸福生活。而每逢佳节,小院里各族老人和沙尼汗一起包粽子、包饺子、做抓饭、炸馓子,小院里弥漫的饭香和老人们心底溢满的幸福紧紧交织在一起!

    在沙尼汗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文化路社区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阜康市妇联也发出号召,引导各族妇女以沙尼汗为榜样,注重家庭、家风和家教,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我今后会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倡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建设和弘扬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沙尼汗表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