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新疆木垒县脱贫攻坚打硬仗 精准扶贫拔穷根
  • 新疆木垒县脱贫攻坚打硬仗 精准扶贫拔穷根

    时间:2017-06-27 20:26:41  来源:亚心网  作者:杨滋惠

    亚心网讯(通讯员 杨滋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木垒县委、政府紧跟号角向扶贫攻坚发起冲刺,紧紧抓住“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和“怎么扶贫”等关键问题,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心,举全县之力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问题,广开思路、多措并举、紧盯目标、精准发力,架起一座脱贫致富桥,木垒大地掀起新一轮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热潮。

    木垒县委书记李绍海调研博斯坦乡渔具加工扶贫项目

    2016年是木垒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全县上下早谋划、早安排,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抢抓福建援疆和举全州之力支持木垒发展等政策机遇,深入实施扶贫惠民等九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脱贫攻坚战声势浩大、捷报频传:2016年全县完成了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退出,实现了1037户2976名贫困人口脱贫;木垒县代表昌吉州顺利通过了自治区2016年贫困退出验收核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得到了区州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可,并荣获昌吉州“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

    “六个精准”识别“扶谁的贫”

    贫困户建房

    木垒县秉承“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福祉大于天”的观念, 把脱贫攻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综合施策,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精准识别靶向治疗,对症下药拔除“贫根”,进一步把脱贫攻坚工作推向深入。

    扶持对象精准。以乡(镇)场为信息收集主体,县级领导、科级干部、“访惠聚”工作队、村干部开展入户调研核查,做到“贫困人数、致贫原因、收入结构、扶贫对策”四方面必谈。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乡、村两级公示评议和县级公告)工作程序,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完成了《2016年贫困人口数据分析说明》,建成“四册一图”精准扶贫数据库,建立了“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四级扶贫档案。全县各乡镇、村全部完成了贫困人口分布图,将所有贫困人口按档案进出、销号。2017年,木垒县识别农村贫困人口777户2555人。

    项目安排精准。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原则,建立完善了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制度。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2020年项目库》《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台帐》,相继投入资金8.94亿元:包括民生建设脱贫、转移就业脱贫、产业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脱贫等。实施了十大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落实54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

    资金使用精准。 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资金和项目公告公示、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原则,整合各类资金12637万元,包括区、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国债资金等;共实施区州财政专项扶贫项目91个。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810元,全县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因村派人精准。结合“访惠聚”活动,将财政、发改、农业等具有资金项目优势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派往3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先后选派10名县直部门单位优秀骨干到贫困牧业乡镇挂职锻炼。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选派4名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配8名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聘71名优秀年轻干部、20名退伍军人、32名大学生“村官”和8名天池计划人员进村“两委”班子。

    “五个坚持”找准“谁去扶贫”

    整村推进渠道建设

    木垒县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核心,抢抓福建援疆和举全州之力支持木垒发展等政策机遇,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了自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抽调10名工作人员,配齐配强队伍。设立宣传报道、脱贫资金核查监管、督查考核三个工作组,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监督和落实等工作。

    行政推动制度扶贫。木垒县实行“县领导挂点、部门包村、科级干部联户”帮扶机制,健全县、乡、村、“访惠聚”工作队“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县委书记与县长带头分别与2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四套班子县领导每人负责联系1个乡(镇)场、具体指导帮带1个村,456名县乡科级干部和518名州县住村干部按照“县级帮扶2户、科级干部和工作队成员帮扶1户”标准,实现全县63个行政村的扶贫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驻村工作队帮助所驻村理清贫困户脱贫思路,在发展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积极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支持,州、县“访惠聚”工作队共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1812.3万元。

    部门联动统筹扶贫。民生工业园区、林业、交通、住建等部门围绕行业自身优势,依托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优先考虑安排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实现增收创收,各乡镇、有关部门2017年预计可就近就地解决369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依托各乡镇建筑、道路交通等项目,就近就地解决贫困人员转移就业。依托15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生态建设项目,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为沙漠风景管护员,实现就业脱贫。积极落实自治区林业厅选聘贫困人口从事生态护林员政策,根据各乡镇贫困户草场范围就近选聘60名贫困人口为兼职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1万元)。

    昌吉州副州长王燕陪同自治区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

    绿色通道“造血”扶贫。县委加大对贫困人口教育、卫生、住房、人才培训投入。通过县内结对、外派学习等形式,有序分类组织乡镇、村的医生、乡土人才、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到援疆省市开展学习深造、技能培训等活动推动智力扶贫。依托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阜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采取“订单式”、“菜单式”定向培训,对贫困人口开展旅游服务、烹饪、汽车修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对参加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贫困人口,财政全额承担所有费用。年内开展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贫困农牧民700人以上。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项就业创业技能,参与1项增收项目,有稳定收入来源。

    高效服务分类扶贫。县乡领导干部与全县777名贫困户结对帮扶,每月一次深入帮扶对象家庭,详细了解就业培训实际情况,帮助贫困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局通过组织“春风行动”、“为百姓送岗位乡村行”、“就业援助月”、“服务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有就业需求的贫困人口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将就业信息、就业岗位送到家中,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促进贫困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保证2017年底前每个仍未稳定就业对象均可获得至少一次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机会,帮助其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每年至少为贫困就业帮扶对象提供3个以上岗位信息,让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市场驱动开放扶贫。县委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扶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总抓手,将其打造成富民产业、民生产业、团结产业。借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服务实现脱贫。实施南部山区伴山旅游道路、天山木垒旱田国家农业公园、国家沙漠公园等10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12亿元。加大贫困人口创业支持力度,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依托定居牧民再就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扶持贫困人口参与农家乐、餐饮、刺绣、手工艺品、开办商店等产业,带动增加工资性收入,经营1年以上的奖励1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在乡镇、村设立300个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五个一批””落实“怎么扶贫”

    大石头村民服务中心开工仪式

    木垒县主动作为,着力在落实好“十大专项行动”、“五个一批”上下功夫,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到2017年底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人以上。

    建强组织思想帮扶。“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木垒县委政府形成共识:党支部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全村能否脱贫致富。大石头村牧民定居10余年先后调整了10位村党支部书记,但村级工作始终没有起色,落后面貌没有改观,村民意见很大。驻村工作队协助乡党委及时对村级组织进行集中整顿,选出年轻有魄力、思想活跃的优秀人才进村班子,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实施一批惠民项目,并交由村“两委”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变观念激励帮扶。针对部分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免费相赠、无偿帮扶”观念,部分基层党组织从调动牧民生产积极性入手,采取救助补助相结合方式,坚持“你干我帮、多干多帮”等措施,让牧民从被动帮扶变为主动致富。大石头村对致富愿望强、并能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重点户协调贴息贷款进行帮扶。住铁尔萨克村为调动牧民积极性、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采取养殖流转增值的方式,将1500只生产母羊承包给一批贫困户托养,以产羔自留作为奖励,一年后再将母羊流转给下批贫困户,如此循环实现可持续帮扶。红岩村采取补助和种养相配套的激励方式帮扶,配套套种草料地1088亩,每亩增收200元。

    劳力转移就业帮扶。针对村民思想保守、文化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的现状,县委设立1000万元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企业提供贷款。从转变牧民思想观念入手,采取技能培训加转移劳动力致富的方式帮扶。铁尔萨克村、西泉村、阿克喀巴克等利用在本村实施抗震安居、道路改造等工程的机会,明确劳务用工从本村招用,成立由党员带头的建筑队,对长期在家的妇女,经工作队联系劳务派遣公司,成立由党员带头的 “哈萨克女子打工队”。保证每个家庭有1个增收产业、有1个务工人员。南沟村 “两委”依托黑枸杞种植大户组织农牧民能就近打工,既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住沈家沟工作队针对市场需求点对点培训帮扶。住红岩村工作队集中组织村民外出务工,使全村人均增收800元左右。通过发展产业,今年,木垒县可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朱散得村安装的LED大屏每天播放身边的榜样故事,成为牧民学习休闲的好去处

    突破瓶颈产业帮扶。针对自然草场干旱少雨,养殖业饲草料基地不足,养殖成本较高的现状,县委稳步发展传统产业,对有发展养殖业意向的贫困家庭给予项目补助,探讨和摸索“合作社+村委会+牧民”的发展模式。通过规范化、规模化的畜牧业经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新户镇木垒烧烤广场、麦叶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深圳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等发展,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100余人。州林业局驻依尔哈巴克村工作队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解决村畜牧合作社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问题,使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扩大生产用于解决贫困户就业和增收,购买生产牛给54户贫困户每户买3头牛在合作社入股,平均每户每年增收一万元。朱散得村通过组建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集中流转耕地,购买奶牛、骆驼入社拖养,连续5年为35户贫困户每年分红1800元,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的有机结合。

    民生改善项目帮扶。针对耕地贫瘠、传统种植业成本较大、比较效益不高的现状,木垒县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对3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的水、电、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高标准实现“九通、九有、九能”目标,共投入资金2161万元,涉及项目31个。“一对一”帮扶共落实资金189万元,县属企业帮扶资金411万元。去年以来,援疆两地投入512万元实施了惠民六卡、修建住房、助学等扶贫举措;4县市(园区)围绕“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目标,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2个,投入资金1160万元;驻村工作队实施民生建设项目295个,投入资金2.2亿元。大石头村争取1200亩高效节水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大牲畜品种改良及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家禽养殖项目等。驻西泉村工作队实施扶贫攻坚整村推进项目,10个项目投资687万,全都在当年建成完工。驻朱散得村工作队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村土地综合整治、居民改水改电、安居房、棚圈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等生产资料。住鸡心梁村工作队共筹集资金452.73万元,实施14个工程项目,改善鸡心梁村基础设施。

    朱散得村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

    特色带动创业帮扶。针对牧民致富愿望迫切,但缺乏创业资金和技术特长的现状,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协助筹集基金创业,进行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帮扶。建立“政府搭台、企业铺路、贫困户唱戏”三位一体扶贫机制,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木垒县通过品牌推广使用,协调乌昌地区的30家“木垒羊肉销售点”及天山牧歌企业优先收购、销售全县贫困户饲养的牲畜,并及时兑现收购资金,增加贫困户收入。阿克喀巴克村采取以奖代补、协调贷款、帮助村民制作出奇石、根艺、冬不拉、乳制品等在产业园展示销售实现创业。驻大石头村工作队成立了 “哈萨克建筑分公司”、哈萨克民族刺绣专业合社、大石头村创业孵化中心,吸纳贫困户就业,月收入1500元以上。

    合作社运作规范帮扶。木垒县设立20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励全县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实施专业合作社“三五”工程(规范500家、提升50家、打造5个优势品牌)机遇,制定了《政府产业扶贫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合作社融资管理办法》《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对口扶贫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协议书》《合作社收益捆绑扶贫细则》,吸纳贫困户入股、参与劳动。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扶贫实践,将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合作社为贫困户年终分红,通过合作社收益带动贫困户80余户200多人。

    朱散得村加强维稳举措在全村安装监控

    化解民间借贷根上帮扶。针对因盲目借贷致贫的问题,制定出台了《整治民间借贷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政府贴息、银行转贷、降低利率、分期还清等办法,全面清理“民间非法借贷”,对拒不配合、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依法从重处罚,逐步拔掉贫困恶性循环的“穷根”。经过摸排,梳理出全县贫困家庭“非法借贷”1753万元,通过联合整治,对88名“非法放贷”大户进行约谈。143名“非法放贷”人员对126户贫困户免息92.98万元,化解223户贫困户民间借贷893.35万元。

    社会兜底惠民帮扶。认真落实教育、卫生、社保、移风易俗等脱贫攻坚举措。为765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高中及大中专以上学生免除本地学校学杂费和发放生活补助204.8万元,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就学支出。捆绑定居兴牧、安居富民等住房保障项目资金3019万元,解决贫困户住房446套。整合新农合、民政等政策,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保险,为贫困户办理绿色优惠证,享受县乡级医院住院“零起伏”政策,报销比例提高至95%和97%。2016年为815名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用147万元,最大限度减少贫困户个人看病支出。

    木垒县委书记李绍海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木垒还有2555名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新形势下我们创新扶贫模式,从‘漫灌’到‘滴灌’、从‘概略’到‘精准’、从‘输血’到‘造血’,扶贫攻坚取得突破。今年,脱贫攻坚是木垒县的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我们举全县之力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问题,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到2019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疆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