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黑牛”回乡反哺哈萨克族妈妈
  • “黑牛”回乡反哺哈萨克族妈妈

    时间:2017-04-18 12:58:12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 石速

    亚心网讯(记者 石速)在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沟村,问起王哲,很多村民不知道是谁,但一说起“黑牛”,村民们的兴致就来了——从我们村走出去的小伙子,怎么会不认识呢?他最近经常回来。

    “阿孜娅提大姐,您现在的困难,‘黑牛’都考虑到了,他真是比您的亲儿子还亲!”4月6日,大沟村村委会主任加那提等人看望80岁的贫困户阿孜娅提时,向她夸起了“黑牛”。

    “黑牛”,就是奇台县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哲。

    最近,王哲正在思考几件事,这几件事都与他的哈萨克族妈妈阿孜娅提有关,与故乡大沟村有关。在王哲看来,把阿孜娅提妈妈接到县城住一段日子,帮阿孜娅提妈妈修缮房子等都是些小事,按照计划进行即可。如何拍摄好专题片《黑牛》,是他最近要着手做的一件大事,这部专题片将反映王哲和阿孜娅提之间的感人故事。

    “我一进村,乡亲们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年长者激动地和我拥抱,都说‘黑牛回来了’。”谈起4个月前第一次回到阔别23年的大沟村时的情景,王哲终生难忘。

    大沟村距大泉塔塔尔族乡政府60余公里,地处天山北麓一个不知名的山沟里,王哲从小生活在这里。在王哲的记忆中,村里40多户人家,除了他家和刘雪青家是汉族外,其余村民都是哈萨克族。他小时候和哈萨克族小伙伴一起玩耍,经常到小伙伴家里吃饭、写作业,冬天踩着滑雪板上学,夏天骑马上学……

    而最让他难忘的是,阿孜娅提等邻居对他家的帮助。王哲上小学时听母亲讲,他出生后母亲没有奶水,村集体拿出一头黑牛牵到他家供他喝牛奶,没多久,这头黑牛发病死了,一些村民开玩笑说:“这娃娃太厉害了,把牛都累死了!”从此,村里人都叫他“黑牛”。也是从那以后,阿孜娅提天天端着自己家的牛奶送到他家。

    “你再大一点后,我们忙着下地干活,你在院子里饿得哇哇直哭,是阿孜娅提经常送饭给你吃。”母亲对王哲说。1993年,上初中的王哲随父母搬出了大沟村,之后又到奇台县城读高中,到乌鲁木齐上大学、务工。回奇台县城创业后,也一直没机会回大沟村,但母亲经常在他面前念叨他小时候可没少喝邻居阿孜娅提家的牛奶,吃阿孜娅提家的饭。

    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后,奇台县各级党员干部纷纷和基层群众结对认亲。

    王哲暗暗寻思,自己在大沟村长大,从小就深切感受到了汉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互帮互助、水乳交融的情谊,现在何不回到大沟村看望哈萨克族亲人,与阿孜娅提大妈结对认亲呢?

    王哲把想法告诉了同样在奇台县城创业的刘雪青。刘雪青恰好也有此想法。于是,他们带着礼物回到了养育他们的家乡——大沟村。大沟村变化很大,电、自来水、柏油路都通了,他们的车一直开到了村里。

    曾看着王哲长大的阿孜娅提紧紧抱住了他,高兴得哭了起来。“妈妈!”王哲深情地叫道。王哲觉得此时紧紧相拥的就是自己的妈妈。

    得知阿孜娅提的老伴和大儿子已去世,二儿子在奇台县务工很少回村,女儿出嫁后移居国外,家里只剩下阿孜娅提一人,王哲立刻掏出800元钱塞给阿孜娅提。他说,他以后每个月都会资助阿孜娅提妈妈。至于阿孜娅提家房屋老旧需要翻新、她患关节炎等问题,他也记挂在心上。

    刘雪青和当年的邻居也像亲戚一样重逢,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吃饭、聊天。今年“三八”妇女节时,刘雪青带着公司员工到大沟村和村民们一起过节,王哲带着员工一直在拍摄,并剪辑成一部专题片。奇台县委宣传部将这部专题片作为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宣传片,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